生態社區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態社區主義(Eco-communalism)是一種環境哲學,基本理念是簡單生活自給自足可持續性,以及投資本土經濟。生態社區主義設想在將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將被相互依賴和相互聯繫的地方社區所構成的全球經濟網絡所替代。分權政府、關注農業生物多樣性民族多樣性綠色經濟都是生態社區主義的原則。

歷史[編輯]

生態社區主義從一組不同的意識形態中找到了它的根源,這些理念包括「威廉·莫里斯對工業化的田園反應和19世紀的烏托邦社會(1993年,Thompson),E·F·舒馬赫的《小即是美》哲學(1972年),以及聖雄甘地的傳統主義(1993年)」。[1]:18

生態社區主義一詞最早由Tellus研究所所長保羅·拉斯金於1995年召集的全球模擬研究(Global Scenario Group,簡稱GSG)提出。隨著地球進入了一個行星階段的文明英語Planetary phase of civilization,GSG開始著手描述和分析地球的未來。GSG的模擬分析產生了一系列報告[2]。2002年,生態社區主義作為6個未來可能的情況中的一種成形,發表於GSG 99頁的題為「大過渡:前方的承諾和誘惑」("Great Transition: The Promise and Lure of the Times Ahead.")的論文中。這篇論文將生態社區主義描述為「更美好生活的願景」,地球生態將會轉向「非物質方面的滿足——生活質量、人類團結和地球環境」[1]:42

可能情況[編輯]

生態社區主義的願景只是GSC分析出的可能情況中的一種,文章大過渡(Great Transition)將可能的情況分為三類:第一類:傳統世界,看到了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維護,只迫於市場和政策改革在試圖遏制環境惡化。第二類:粗俗化,是指環境崩潰導致整體社會崩潰。第三類:大過渡英語Great Transition,是一個包括發現人類改變其與環境之間關係的「生態社區主義社會革命」(2005年10月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的月度審核)的途徑。生態社區主義在一個更廣泛的全球公民運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實踐[編輯]

生態社區主義生已經在全世界的不同層次付諸了實踐。像黎明之村(Auroville)、Nimbin和Federation of Damanhur這樣城鎮聯盟正在試圖提供一個更環保、低環境影響的生活方式。大的組織像Findhorn基金會通過提供教育來幫助新形式的社區。另外,所有這些團體還有更多的人都是全球生態社區網絡的合作者,他們都在努力支持全世界的生態社區主義。

參閱[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Great Transition: The Promise and Lure of the Times Ahead.". Gtinitiative.org. [2011-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0). 
  2. ^ Global Scenario Group: Publications and reports on alternative visions of globalization. Gsg.org. [2011-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