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万里: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23行: 第23行:
*[http://110.swjtu.edu.cn/read.asp?id=441 黄万里为其老师罗忠忱教授所撰祭文]
*[http://110.swjtu.edu.cn/read.asp?id=441 黄万里为其老师罗忠忱教授所撰祭文]
*[http://epochtimes.com/gb/6/8/28/n1436446.htm 愧对河川哭黄公—悼念黄万里教授 [[王维洛]]]
*[http://epochtimes.com/gb/6/8/28/n1436446.htm 愧对河川哭黄公—悼念黄万里教授 [[王维洛]]]
*[http://epochtimes.com/gb/2/5/2/n187450.htm 四论红线的崩溃──水淹安康城的教训
[[王维洛]](德国工程博士)]


[[Category:中国水利学家|H黄]]
[[Category:中国水利学家|H黄]]

2007年10月9日 (二) 10:13的版本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黄万里祖籍江苏省川沙县,是黄炎培(父)和王纠思(母)的第三个儿子,1911年出生于上海2001年肺癌逝世于北京清华园

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45年南京出任中华民国水利部视察工程师。1947年1949年4月出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赴香港1949年4月至上海,5月辞去兰州职务,经广州香港1949年9月到沈阳,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被调至清华大学任教。在随后的年间,他编写了重要的学术专著《洪流估算》和《工程水文学》。

1955年4月,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动工。同月,中国水利部召集学者和水利工程师70多人就已开工的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在当时流传“圣人出,黄河清”的言论下,黄万里是唯一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的与会者,并与其他专家在会上进行了七天的辩论。

1957年6月19日,黄万里在清华大学校刊上发表散文《花丛小语》,被毛泽东批示“这是什么话?”,并在《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发表。“什么话”也被作为以后《人民日报》刊登供批判的右派文章的专栏题目。1969年被下放江西鄱阳湖劳动,1974年被揪回清华大学批斗,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治理黄河方略》。1980年2月26日被清华大学党委“平反”。1998年,黄万里被清华大学获准给研究生授课。

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他一生坚持反对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但他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均未被决策者采纳。在被“平反”以后,他多次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去信,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得到国务院任何答复;他又向中纪委举报国务院对他的申诉置之不理的行为违宪,但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参考资料

王维洛(德国工程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