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灰底) | ||||||
---|---|---|---|---|---|---|
聲母 | ||||||
發音 方式 |
塞音 | 擦音 | ||||
全清 | 次清 | 全濁 | 次濁 | 清 | 濁 | |
唇 | ㄅ | ㄆ | ㆠ | ㄇ | ㄈ | ㄪ |
舌尖 | ㄉ | ㄊ | ![]() |
ㄋ | ㆹ | ㄌ |
舌根 | ㄍ | ㄎ | ㆣ | ㄫ | ㄏ | ㆸ |
舌冠 | ㄐ | ㄑ | ㆢ | ㄬ | ㄒ | ㆺ |
翹舌 | ㄓ | ㄔ | ㄕ | ㄖ | ||
平舌 | ㄗ | ㄘ | ㆡ | ㄙ | ![]() | |
其他 | ㆼ | ㆽ | ![]() |
![]() | ||
介母 | ||||||
介音 | ㄧ | ㆪ | ㄨ | ㆫ | ㆨ | ㄩ |
韻母 | ||||||
單韻 | ㄚ | ㆩ | ㆿ | |||
ㄛ | ㆦ | ㆧ | ㄜ | ![]() |
||
ㄝ | ![]() |
ㆤ | ㆥ | ㆾ | ![]() | |
複韻 | ㄞ | ㆮ | ㄟ | ㄠ | ㆯ | ㄡ |
鼻韻 | ㆬ | ㆰ | ㆱ | |||
ㄯ | ㄢ | ㄣ | ||||
ㆭ | ㄤ | ㆲ | ㄥ | |||
其他 | ㄦ | ㄭ |
ㄦ是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截取自「兒」字,發音則取「兒」字的韻母。「儿」本身是「人」隸楷位於漢字下部的變形構件,《說文解字》認為是奇字「人」。ㄦ的發音仍有爭議,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認為是/ɑɻ/,有些認為是/ɐɚ/(或/ɐɚ̯/),有些認為是/ɤɻ/,有些則認為是單純的/ɚ/。另外ㄦ也能用於表達前一個字兒化,而不單成音節,用法類似。
在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為[er],若是用於表示前字兒化,則直接在前一個字拼音最後加上[r]。威妥瑪拼音則寫為[êrh]或省略為[erh],表示兒化則是前一字拼音最後加上[rh]。例如「花兒」(/xu̯aɚ̯˦˦/)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中拼為[huar]而非[hua er],在威妥瑪拼音中拼為[huarh]而非[hua erh]。
字元編碼[编辑]
字元 | 編碼 | ||
---|---|---|---|
Unicode | Big5 | GB 2312 | |
ㄦ | U+3126 | A3B7 | A8E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