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注音符號與相關變體(灰底)
ㄦ-bw.png
聲母
發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舌尖 Bpmf-dd.svg
舌根
舌冠
翹舌
平舌 Bpmf-ss.svg
其他 Bpmf-hq.svg Bpmf-bv.svg
介母
介音
韻母
單韻
Bpmf-eer.svg
Bpmf-eenn.svg Bpmf-eo.svg
複韻
鼻韻
其他

注音符號中的韻母之一,字形截取自「」字,發音則取「兒」字的韻母。「」本身是「」隸楷位於漢字下部的變形構件,《說文解字》認為是奇字「人」。ㄦ的發音仍有爭議,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認為是/ɑɻ/,有些認為是/ɐɚ/(或/ɐɚ̯/),有些認為是/ɤɻ/,有些則認為是單純的/ɚ/。另外ㄦ也能用於表達前一個字兒化,而不單成音節,用法類似Bpmf- m.svg

漢語拼音通用拼音中對應為[er],若是用於表示前字兒化,則直接在前一個字拼音最後加上[r]。威妥瑪拼音則寫為[êrh]或省略為[erh],表示兒化則是前一字拼音最後加上[rh]。例如「花兒」(/xaɚ̯˦˦/)在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中拼為[huar]而非[hua er],在威妥瑪拼音中拼為[huarh]而非[hua erh]。

字元編碼[编辑]

字元 編碼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26 A3B7 A8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