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特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庫倫特體
Kurrent
类型
使用时期
16世紀 -20世紀中葉
书写方向從左至右 编辑维基数据
语言德語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ISO 15924
ISO 15924Latf (217), ​Latin (Fraktur variant)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库伦特体(Kurrent)[1]是一种以中世纪末期手写体为基础演化而成的德语书写字体,也叫“草书手写体”(Kurrentschrift)或“德意志手写体”(deutsche Schrift),或者“德国草书”(German cursive)。在该字体于20世纪上半叶被废止之前,有很多库伦特体字母都有不止一种写法。

聚特林體(Sütterlin)是以库伦特体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现代手写体,其特点是字母写法简化以及垂直笔画。聚特林体于1911年出現,自1915年起成为所有德国学校教授的最主要手写字体,此情况一直持续至1941年1月。之后,聚特林体被“德意志普通手写体”(deutsche Normalschrift)所取代。

字母表[编辑]

1865 年左右的Kurrentschrift字母表。(倒數第二行顯示元音變化符號字母,最後一行則顯示連字)

相關條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Karin Schneider: Paläographie und Handschriftenkunde für Germanisten: Eine Einführung. 3. Auflage. Walter de Gruyter & Co KG, 2014, ISBN 978-3-11-037308-0, S. 84 (books.googl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