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武田信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田 信光
時代平安時代末期 - 鎌倉時代前期
出生日期應保2年3月5日(1162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寶治2年12月5日(1248年12月21日)?
假名たけだ のぶみつ
羅馬字Takeda Nobumitsu
改名龍光丸・勝千代、信光、伊豆入道光蓮
别名石和五郎
墓所北杜市須玉町信光寺
朝廷官位伊豆守、甲斐・安芸守護
氏族甲斐源氏
父母父:武田信義
兄弟一條忠賴日语一条忠頼
板垣兼信日语板垣兼信
武田有義日语武田有義
武田信光
正室新田義重之女
武田朝信、武田信忠、信政
一條信長日语一条信長、一宮信隆、早川信平、
馬淵信基、円井垣光常
女(佐原義連正室)

武田信光(日语:武田信光たけだ のぶよし Takeda Nobumitsu,1162年4月20日—1248年12月21日)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武將,甲斐源氏第5代家督武田氏第2代家督。新羅三郎義光之曾孫、武田氏初代家督武田信義第五子。官至伊豆守、甲斐國及安芸國守護。甲斐國八代郡石和莊石和館興建者,被稱為石和五郎[1]

他展示自己在馬上射箭技術的才華,並與堂兄弟小笠原長清日语小笠原長清海野幸氏日语海野幸氏望月重隆日语望月重隆四人一起命名為弓馬四天王[2]

生涯

[编辑]

治承4年(1180年),響應以仁王對平家的討伐令,與父親武田信義在石和一帶集結甲斐源氏與源賴朝一同起兵。與駿河國平氏一方的駿河國目代橘遠茂大戰。因山路狹隘,事出不意,進退甚艱。武田信光率領加藤景廉等,身先士卒奮戰,遂大破敵軍。俘虜橘遠茂,殺長田入道父子[3]

壽永三年(1184年),屬源範賴軍征討木曾義仲,其後又攻擊平氏於一谷。武田信光為源賴朝所特別寵信,時常侍奉左右。三位兄長皆因為其罪失去封邑,惟有武田信光能承襲武田氏之封地,為駿河方上地頭職。源賴家繼立,僧全成反叛奔於駿河。武田信光捕捉他送去鎌倉。建保年間,和田義盛作亂,武田信光在和田合戰中獲得軍功,因而增加釆邑。承久之亂中,武田信光與諸將統率士兵五萬,出東山道進犯京師。臨出發前,家人皆諫說:「今日適值十死一生日。請延期。」武田信光不聽說:「十死一生,多出少歸之謂也。臨軍忘家,武夫之常。何忌諱之為。」乃勵眾而行。比至市原,上皇遣信使三次,敕諭信光及小笠原長清歸順。武田信光與小笠原長清議斬使者二人,放還一人以向上皇通報。既而官軍守尾張川,武田信光召其子武田信政謂:「在軍父子尚不相顧,況親族乎。汝宜潛濟大井戶,先登立功。勿使族人知。」武田信政先使善泅者測其深淺,標示可渡河之處,乃率兵前進。官軍發矢如雨,連殪數人。武田信政不撓,濟川奮戰。武田信光望見嘉許,大呼獎勵。武田信政益進,與兄信忠、弟信長、信隆等,登陸擊走官軍。大井戶既潰,東軍麏至,官軍不能支,逃還京師。武田信光等進兵與安達景盛一同攻打供御瀨,遂攻陷京師。以軍功補任安藝守護。1239年、武田信光出家兼將家督之位讓給武田信政,更名光蓮,世稱伊豆入道。練習弓馬,通習笠懸、犬追物、流鏑馬儀,當世稱信光及小笠原長清、海野幸氏、望月重隆,為弓馬四天王[4]

仁治2年(1241年),武田信光與上野國三原莊海野幸氏日语海野幸氏爭地界而不決,到鎌倉投訴,最後以武田信光敗訴。當時有流言:「信光竊圖北條泰時。」武田信光恐懼,乃立誓書以示並無異志[5]。同年12月27日,武田信光與他的次子惡三郎武田信忠斷絶父子關係[6]

寳治二年(1248年),武田信光逝世,是年八十七歲。信光曾教授北條時賴射術,情好款密。至是,北條時賴為建寺于甲斐市川莊[7]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武田信光,幼名光壽丸,生于甲斐石和,因稱石和五郎。【義光流系圖。○東鑑作伊澤,訓讀通。】」
  2.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練習弓馬,通習笠懸、犬追物、流鏑馬儀,世稱信光及小笠原長清、海野幸氏、望月重隆,曰弓馬四天王。」
  3.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源賴朝之起兵也,從父赴駿河。至鉢田,遇橘遠茂等率兵將襲斐。山路狹隘,事出不意,進退甚艱。信光率加藤景廉等,先眾奮戰,遂破之。虜遠茂,殺長田某父子。【東鑑。】」
  4.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壽永三年,屬源範賴討義仲,【源平盛衰記。】後擊平氏於一谷。【八坂本平家物語。】信光為賴朝所寵異,常侍左右。三兄皆以罪失邑,惟信光承武田氏之宗,【義光流系圖。】為駿河方上地頭職。賴家立,僧全成叛奔于駿河。信光捕送鎌倉。建保中,和田義盛作亂,信光與戰有功,因加釆邑。承久之役,與諸將帥兵五萬,出東山道犯京師。臨發,家人皆諫曰:「今日適值十死一生日。請延期。」信光不聽曰:「十死一生,多出少歸之謂也。臨軍忘家,武夫之常。何忌諱之為。」乃勵眾而行。比至市原,上皇使三至,敕諭信光及小笠原長清,以歸順。信光與長清議斬使者二人,放還一人曰:「汝還報之。」既而官軍守尾張川,信光召子信政謂曰:「在軍父子尚不相顧,況親族乎。汝宜潛濟大井戶,先登立功。勿使族人知。」信政先使善泅者測其深淺,標津渡之處,乃率兵而進。官軍發矢如雨,連殪數人。信政不撓,濟川奮戰。信光望見壯之,大呼獎勵。信政益進,與兄信忠、弟信長、信隆等,登陸擊走官軍。大井戶既潰,東軍麏至,官軍不能支,逃還京師。信光等進與安達景盛俱攻供御瀨,遂陷京師。【東鑑、承久記。】以功補安藝守護。【尊卑分脈、義光流系圖。】信光祝髮,更名光蓮,世稱伊豆入道。【東鑑。】練習弓馬,通習笠懸、犬追物、流鏑馬儀,世稱信光及小笠原長清、海野幸氏、望月重隆,曰弓馬四天王。」
  5.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後與幸氏爭地界不決,訴之鎌倉,以信光為曲。時有流言:「信光竊圖北條泰時。」信光恐懼,乃誓書不無異志。【東鑑。】」
  6.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信忠世稱惡三郎,【尊卑分脈。】……後忤父旨,信光怒告幕府,欲一斷父子之恩。泰時開諭,信光不聽。一日,信光在泰時座,信忠伺使來訴曰:「信忠孝養匪懈,今何得罪?如建保、承久之役,代父蹈死地,此明公所素知。藉使父不慈而罪之,明公何不少為我地也?」泰時懇請,信光遂不肯,顧謂信忠曰:「汝言不妄,我豈忘之。然汝性行悖戾,我今因義斷恩,汝當自省。」信忠涕泣而去。【東鑑。】」
  7. ^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十五:「寳治二年,卒,年八十七。信光嘗授射於北條時賴,情好款密。至是,時賴為建寺于甲斐市川莊。【義光流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