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鹰三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鹰三号超音速反舰导弹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展出的“海鹰”3号岸舰导弹
类型超音速飞航式反艦导弹
生产历史
生产商南昌飞机制造厂
基本规格
长度9.46m(含助推器为9.85m)
直径760mm
弹头513kg半穿甲战斗部
弹头量3400kg

发动机冲压式发动机
作战范围180 km
飞行高度300m
速度2.5马赫
制导系统主動雷達導引/惯性
发射平台岸基

海鹰三号反舰导弹(HY-3),出口型号名称C-30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代研製的一种超音速飞航式反艦导弹北約代號CSS-NX-6,绰号Sawhorse。

设计[编辑]

海鹰三号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弹体两侧水平捆绑2台CF-03D型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用于巡航时超音速飞行。弹体尾部上下各捆绑2台固体火箭助推器,总共4台。发射3.9秒后,达到初始启动速度,冲压发动机点火。速度达到1.8马赫时助推器分离,再经过12秒加速到1.95马赫转入等速巡航飞行状态。冲压发动机工作102秒,动力飞行75km。

研制历史[编辑]

1964年9月国防部五院召开了超音速飞航式岸舰导弹动力装置指标讨论会,钱学森肯定了海鹰三号采用冲压发动机。1965年7月,开始了海鹰三号导弹的CF-06发动机研制试验,至1969年完成了100多次试验,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1970年,CF-6发动机地面试验结束,转入飞行试验,同年开始设计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海鹰三号超音速岸舰导弹。1975年12月24日海鹰三号全弹地面试车成功。此后转入了考察助推段飞行试验。1979年7月26日,试验了助推段分离后,冲压发动机空中点火试验成功,发动机工作平稳,两发推力一致。但由于低空飞行弹体阻力大于冲压发动机推力,决定加大冲压发动机直径,提高推力,这就是CF-03D型冲压发动机。当时按照缩短国防工业战线的政策,国家决定重点发展同期立项的鹰击一号海鹰三号转入预研。1984年9月鹰击一号全程动力飞行试验成功后,海鹰三号恢复上马,于1986年7月全弹首次自主动力飞行试验成功。

型号发展[编辑]

海鹰-3A是延程型号。

出口[编辑]

出口型号为C-301,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代理。

参考文献[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海鹰三号岸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