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口广州话拼音:Ohau),是广州的一条老村,旧时为南海縣金利司恩洲堡,现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道。这个村地处西關平原北邊、駟馬涌出珠江口的北岸,南連南岸村,北接源溪。世居村民姓蔡、鄭。

历史[编辑]

澳口旧时为泊船的港口,在宋元兩代開村,初時村主係鄭氏。元末明初,西場蔡氏梅溪公由西場遷來澳口,成为了澳口蔡氏始祖,後人修建了梅溪蔡公祠来紀念先人。明清兩代,屬南海縣金利司恩洲堡。

中华民国初期,屬南海縣二區。1928年,屬廣州市南岸區。1949年12月,屬廣州市南岸區南澳街。1950年6月,屬廣州市西村區南源街。1952年9月,屬西區南源街。1953年1月,屬西區人民政府南源街。1955年5月,屬廣州市西區南源街。1960年5月,屬西區西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0年8月,西區改名荔灣區,屬荔灣區西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1年8月,屬荔灣區南源街。1968年4月,屬荔灣區南源街革命委員會。1980年9月,屬廣州市荔灣區南源街澳口社區,延续至今。澳口舊時有部分区域属于西郊人民公社(1987年改名叫西郊行政村),合組南岸第二生產隊。2002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革,澳口正式不再归西郊村管[1]

参考资料[编辑]

  1. ^ 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澳口村. 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調查(荔灣區). 2017: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