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簡約音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簡約樂派
六位著名的極簡派作曲家:(顺时针顺序)莱奇格拉斯亚当斯帕特尼曼赖利

極簡音樂在1960年代時被提出作為實驗音樂中的一種音樂風格,這個派別大都展現以下的特色:

  • 如果不具功能調性(functional tonality),則強調和諧的和弦。
  • 樂句、或較小單位的figure、motif、cell會不斷重複。加以難以捉摸、緩慢的改變、長時間極少或沒有改變的旋律。
  • 以持續的低音、節奏或長音的方式暫停音樂演進(stasis)。

極簡音樂這個名詞是由簡約主義(或極簡主義)派生而來,在「極簡音樂」之前,有程序音樂系統音樂等被使用在同樣的音樂上,尤其是經由嚴謹規則所建構的此種音樂。

概論

[编辑]

簡約音樂可以回溯到19世紀的舒曼,而「簡約」第1次被用來形容音樂則出現在1968年,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給科内利乌斯·卡迪尤(Cornelius Cardew)的作品「The Great Digest」所寫的評論之中。尼曼稍後在他1974年出版的書中《Experimental Music:Cage and Beyond》擴張了他對簡約音樂的定義。另外,還有一名自我定位為簡約主義的音樂家汤姆·约翰逊英语Tom Johnson (composer),也宣稱是第一個使用「簡約」形容音樂的人,他於1989年在《村聲雜誌英语The Village Voice》中這樣描述簡約音樂:

許多人(尤其是流行樂迷)發現簡約音樂比所謂十二音列音樂或是現代樂派的古典樂還更易聽。對另一些支持浪漫樂派或是更早音樂的人而言,容易感到簡約音樂令人煩躁,因為它的不斷重複性質、缺少複雜性、或缺少如程序音樂般的嚴謹。

簡約音樂之父

[编辑]

最重要的幾個簡約音樂家包括约翰·亚当斯菲利普·格拉斯斯蒂夫·莱奇特里·赖利拉蒙特·扬被稱為簡約音樂之父。

在簡約音樂之中還有簡約層次的分別,可以從多方面觀察一個音樂是否屬於簡約音樂:演奏的方法、音樂的結構、以及音樂的技巧。

早期的格拉斯莱奇的風格傾向十分的樸實,在主題之上幾乎不做點綴,並且是小編制的作曲。因而,在菲利普·格拉斯的例子中,也就是管樂琴、管樂器(尤其是薩克斯風)、以及歌手;在斯蒂夫·莱奇的例子中,則是集中於小音槌以及敲擊樂器。

约翰·亚当斯的作品常常是為古典的樂器及編制所寫:管弦樂、弦樂四重奏、鋼琴獨奏。雖然上述提到四位音樂家都曾寫過如此作品,但沒有一位如同约翰·亚当斯之密集。他的音樂較能夠被古典音樂的欣賞者所接受,因為他的作品雖然帶有簡約的色彩,同時也注重古典的邏輯,尤其他沒有其他人將樂曲演進長時間暫止的習慣。

有些约翰·亚当斯的管弦作品曾被描述為「maximalism」,不過此名詞並不是所有評論者普遍同意的,查尔斯·武奥里宁(Charles Wuorinen)則在例外。

這三位作曲家所注重的層面,正好用來展示簡約音樂的三個極端層面:斯蒂夫·莱奇使用近乎機械的音色;菲利普·格拉斯大量使用意象上的材料,並且注重和弦;而约翰·亚当斯則表現出現代樂派繼任者的風采,不論是在節奏或是和弦上都更加難以預料。

David Cope在1997年歸納下列特質:

  • 靜默
  • 概念式的音樂
  • 簡要
  • 連續性:以一個以上的成分作緩慢演進
  • 階段性和規律性(包括反覆性)

簡約音樂在音樂史上只有一個從視覺藝術所借用過來的名詞,也許這是許多簡約音樂家不喜此詞的原因。菲利普·格拉斯的樂團初次演奏時,在他一位同屬簡約主義的朋友的畫展上演出,他朋友不斷的說道「這個詞應該被禁用!」。

音樂特點

[编辑]
菲利普·格拉斯的漫画像

簡約音樂最大特色在於重複使用同主題的樂段、緩慢地或不加以改變來呈現和諧的整體。這類普遍使用的技巧以及層次的使用、樂段的階段性就是所謂簡約主義式的。這與後來所稱的重複整個樂段有關,這同樣不是史無前例的但肯定十分稀少。層次感用來表現一個樂段的進展,然後加入新的聲音產生最後的效果。

和諧的和弦指的是音階之間合起來所謂「穩定」的聲音,而和弦同樣可以用声部进行英语voice leading的方法來分析。在簡約主義中,和弦的這種功能通常不被使用。

另一個簡約音樂的特徵是演進的階段性,藉以提供音樂上的變異性。一個著名的例子是特里·賴利的《C音》,它不是寫定的樂曲而是幾個分散的樂段,由演奏者自行連接來演奏,然後隨意停止。樂曲的整體結構,根據演奏者的選擇就很不同了。

簡約音樂反覆相同樂句,隨著時間作出分支。使用這個技巧的著名作品是葛拉斯的《愛因斯坦在海灘》和Adams「Shaker Loops」其中的「number」部分。

隨著時間,簡約音樂家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變化音的材料。例如葛拉斯的「二號交響曲」和Adams的歌劇。另一方面也開始使用其他樂器的音效,最明顯的就是電子樂器。簡約音樂的影響力常常瀰漫到大眾音樂之中,例如Brian EnoMike Oldfield,以及電子音樂和House,後者的DJ們取材各式各樣的音樂然後將它們重疊在一起播放。

簡約音樂領域確實是在有意的情況(所謂後古典)下發展出來的,他們受到Cage使用靜默和層次手法的吸引,並希望為這種音樂加上更多旋律性。許多個別的簡約音樂特點,在同時期的序列音樂(serialism)中也會出現,例如Berio的「Sinfonia」,或者是Morton Feldman的長音。

這些特性也被另外一些音樂家採用了,他們反對二十世紀的和弦理論,常常是因為宗教因素者。這些作曲家常常回歸中古時期和早期文藝復興時的風格和合聲,寫出結構嚴謹的樂曲,而非tonal context。在這些人之中,Arvo Pärt有著不少追隨著並且大量的作品和表演。

簡約主義有時會被賦予這樣的意識形態:離開複雜的現代主義,而靠向後現代主義。尤其後者認為所謂音樂的進步是不切實際的,並不需要執著於開發更先進的作曲理論或是複雜的系統。這個論點,使得簡約音樂有所本,不是採用所謂西方傳統,而是內化了更多的「東方」精神,例如冥想、狂喜、或者專注。特別是Philip Glass,他認為所謂精緻的或低俗的音樂的分野正在崩潰,而簡約主義,因此而重要處在於它聯合並且使兩者對話。這個觀點甚至不被所有簡約音樂的聽眾所接受,但是當問題是關切它的表演、受注目和接受度時,則通常又會被引用。

簡約音樂常常被用於電影之配樂和其他媒體,藉以提供環境的或心情的烘托。它也被來自其他領域的配樂家所接受,例如Lukas Foss的晚期作品。

最後,有些人(如Kyle Gann)認為簡約主義在80年代就已經結束,在此之後的音樂應該被叫做後簡約主義。根據Gann,後來的作品中固定出現的音調反覆和凝結(stasis),和前代的作品比起來已成為一種僵化的原則。

簡約音樂之批評

[编辑]

簡約音樂在起初發展之時便引起爭議,針對簡約音樂的批評大致上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來自現代主義的擁護者,他們認為簡約主義是對於進步的反叛,是現代性的腐化而墮落到庸俗的地步。他們論述簡約主義是精緻藝術對於大眾藝術的投降。這些評論正好和後現代的觀點成了對比,後者的觀點認為這究竟是現代音樂家尋找音樂出路的方法,而非陳腐或墮落,更不遜於追求現代主義尋求更嚴謹、重要而推動人類知識和善的觀點。

第二種來自西方古典音樂的擁護者,尤其是經歷過19世紀音樂的那些人。他們認為簡約音樂過於重複、無聊、毫無樂句的演進,並且膚淺。有些笑話使用不斷重複簡約音樂家的名字來取笑他們,尤其以菲利普·葛拉斯為眾矢之的。這種觀點認為簡約音樂無法有甚麼成就,並且缺乏內在的吸引力。

簡約音樂家

[编辑]

神圣简约主义

[编辑]

一些作曲家(主要来自东欧)把简约派的一些作曲手法与宗教神秘主义结合起来进行创作,这些作曲家一般被称为“神圣简约主义”作曲家。

影響簡約主義的搖滾樂團

[编辑]

資料來源

[编辑]
  • Cope, David (1997). Techniques of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 p.216. New York,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ISBN 0-02-864737-8.
  • Fink, Robert (2005). Repeating Ourselves: American Minimal Music as Cultural Practice. ISBN 0-520-24550-4.
  • Johnson, Tom (1989). The Voice of New Music: New York City 1972-1982 -- A Collection of Article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Village Voice. Eindhoven, Netherlands: Het Apollohuis. ISBN 90-71638-09-X. Available for free download at: [1]

延伸閱讀

[编辑]
  • Mertens, Wim (1980/1983/1988). American Minimal Music, trans. J. Hautekiet. ISBN 0-912483-15-6. "Still stands as the single extended culture-critical treatment of American minimalism" (Fink 2005, p.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