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蹇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Urga留言 | 贡献2012年2月14日 (二) 14:55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巴南人; 已添加Category:巴縣人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蹇義
蹇義

三才圖會》载《少師蹇忠定公像》


大明少師兼吏部尚書
籍貫 四川巴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宜之
諡號 忠定
出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四川巴縣
逝世 宣德十年(1435年
京師
出身
  • 洪武十八年乙丑科同進士出身

蹇義(1363年—1435年),原名蹇镕,字宜之四川行省重慶路巴縣(今重慶市)人。明朝永樂洪熙宣德年间重臣、进士出身。

生平

初入仕途

蹇義初名“蹇瑢”。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考中乙丑科三甲進士。初授中书舍人。對太祖奏事時,太祖問他是否爲名臣蹇叔之後,其頓首不敢回答。太祖欣賞其誠篤,為其改名“義”,并手書相賜。按明制三年后因调离外迁,明太祖特命其满九年,说:“我还要用他。”[1]

惠宗即位之初,破格擢升蹇義爲吏部右侍郎。當時,齊泰黃子澄當國,外興大軍,内改制度,蹇義無所建白。國子博士王绅寫信責問,蹇義不能作答[2]

輔國重臣

靖难之役後,蹇義迎附燕王(即明成祖),遷任吏部左侍郎。數月之後,進升吏部尚書。当时朝仪要罢改建文年间政体,而蹇義则称:“損益者貴適于時宜。前改者固然不當,现在必欲盡復者,也并非妥當之舉。”於是舉例陳述事情本末。明成祖稱善,聽從其建言[3]

永樂二年(1404年),兼太子詹事,得到成祖與太子(即明仁宗)賞識。永樂七年(1409年),世祖巡視北京,命蹇義輔佐皇太子監國。當時與戶部尚書夏原吉齊名,朝野將二人合稱“蹇夏”。永樂十七年(1419年),因父丧歸里,成祖及太子都派遣官員賜祭[4]。不久,朝廷降詔起复。永樂二十年(1422年),成祖北征歸來,因太子失儀,將蹇義以“不匡正”罪名下錦衣衛獄。次年春方才釋放[5]

仁宗即位,蹇義和夏原吉作為元老,深得信任。蹇義歷進少保、少師。不久,受命與英国公張辅及夏原吉共同監修《明太宗實錄》[6]

同年,宣宗即位,蹇義更受倚重[7]。宣宗亲征汉王时,蹇義与夏原吉跟随大军参与機務,并被赐鞍馬甲胄弓劍。宣德四年(1429年),蹇義因已年老,其尚書職務由郭璡接任,而仍參與機務[8]

臨終囑託

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蹇義因齋宿而患病。英宗派醫生探視,問其有何交待。蹇義答道:“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9] 不久卒,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師,諡忠定[10]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149):“蹇義,字宜之,巴人,初名容。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奏事稱旨。帝問:「汝蹇叔後乎?」容頓首不敢對。帝嘉其誠篤,為更名義,手書賜之。滿三載當遷,特命滿九載,曰:「朕且用義。」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嘗忤色。”
  2. ^ 明史》(卷149):“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是時齊泰、黃子澄當國,外興大師,內改制度,義無所建明。國子博士王紳遺書責之,義不能答。”
  3. ^ 明史》(卷149):“燕師入,迎附,遷左侍郎。數月,進尚書。時方務反建文之政,所更易者悉罷之。義從容言曰:「損益貴適時宜。前改者固不當,今必欲盡復者,亦未悉當也。」因舉數事陳說本末。帝稱善,從其言。”
  4. ^ 明史》(卷149):“永樂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傳諭太子,輒遣義,能委曲導意。帝與太子俱愛重之。七年,帝巡北京,命輔皇太子監國。義熟典故,達治體,軍國事皆倚辦。時舊臣見親用者,戶部尚書夏原吉與義齊名,中外稱曰「蹇、夏」。滿三考,帝親宴二人便殿,褒揚甚至。數奉命兼理他部事,職務填委,處之裕如。十七年以父喪歸,帝及太子皆遣官賜祭。”
  5. ^ 明史》(卷149):“詔起復。十九年,三殿災,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天下。義及給事中馬俊分巡應天諸府,問軍民疾苦,黜文武長吏擾民者數人,條興革數十事奏行之。還治部事。明年,帝北征還,以太子曲宥呂震婿主事張鶴朝參失儀,罪義不匡正,逮義系錦衣衛獄。又明年春得釋。”
  6. ^ 明史》(卷149):“仁宗即位,義、原吉皆以元老為中外所信。帝又念義監國時舊勞,尤厚倚之。首進義少保,賜冠服、象笏、玉帶,兼食二祿。歷進少師,賜銀章一,文曰「繩愆糾繆」。已,復賜璽書曰:「曩朕監國,卿以先朝舊臣,日侍左右。兩京肇建,政務方殷,卿勞心焦思,不恤身家,二十余年,夷險一節。朕承大統,贊襄治理,不懈益恭。朕篤念不忘,茲以已意,創制『蹇忠貞印』賜卿。俾藏於家,傳之後世,知朕君臣共濟艱難,相與有成也。」時惟楊士奇亦得賜「貞一」印及敕。尋命與英國公輔及原吉同監修《太宗實錄》。”
  7. ^ 明史》(卷149):“義視原吉尤重厚,然過於周慎。士奇嘗於帝前謂義曰:「何過慮?」義曰:「恐鹵莽為後憂耳。」帝兩是之。楊榮嘗毀義。帝不直榮。義頓首言:「榮無他。即左右有讒榮者,願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時方修獻陵,帝欲遵遺詔從儉約,以問義、原吉。二人力贊曰:「聖見高遠,出於至孝,萬世之利也。」帝親為規畫,三月而陵成,宏麗不及長陵,其後諸帝因以為制。迨世宗營永陵,始益崇侈雲。”
  8. ^ 明史》(卷149):“帝征樂安,義、原吉及諸學士皆從,預軍中機務,賜鞍馬甲胄弓劍。及還,賚予甚厚。三年從巡邊還。帝以義、原吉、士奇、榮四人者皆已老,賜璽書曰:「卿等皆祖宗遺老,畀輔朕躬。今黃發危齒,不宜復典冗劇,傷朝廷優老待賢之禮。可輟所務,朝夕在朕左右討論至理,共寧邦家。官祿悉如舊。」明年,郭琎代為尚書。尋以胡濙言,命義等四人議天下官吏軍民建言章奏。復賜義銀章,文曰「忠厚寬宏」。七年詔有司為義營新第於文明門內。”
  9. ^ 明史》(卷149):“英宗即位,齋宿得疾。遣醫往視,問所欲言。對曰:「陛下初嗣大寶,望敬守祖宗成憲,始終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贈太師,謚忠定。”
  10. ^ 明史》(卷149):“義為人質直孝友,善處僚友間,未嘗一語傷物。士奇常言:「張詠之不飾玩好,傅堯俞之遇人以誠,範景仁之不設城府,義兼有之。」子英,有詩名,以蔭為尚寶司丞,歷官太常少卿。”

外部鏈接

官衔
前任:
張紞
明朝吏部尚書
1402年1429年
繼任:
郭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