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郇和
FRS
攝於約1872年
原文名Robert Swinhoe
出生(1836-09-01)1836年9月1日
英屬東印度公司威廉堡管轄區加爾各答
逝世1877年10月28日(1877歲—10—28)(41歲)
 英國英格蘭米德爾塞克斯郡倫敦市
母校倫敦大學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博物學鳥類學動物學

郇和[註 1]FRS,本名羅伯特·斯文豪[3](英語:Robert Swinhoe,1836年9月1日—1877年10月28日,又譯史溫侯[4]史溫豪[5]斯文侯[6]),是英国外交官博物學家。他長期在華南地區台灣從事於動物學研究,以在鳥類學研究領域的貢獻最為著稱。

生平概略[编辑]

郇和的父親家族原居於英國諾森伯蘭郡,於18世紀末後遷居至印度。[7]郇和的祖父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工作,擔任律師,育有四子三女。郇和的父親為第四子,亦是律師。

1836年,他出生於英國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加爾各答

1845年,他的父母親同一年內先後離世,郇和及其手足頓時成為孤兒。

1852年(或1853年),他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就讀。[8]

1854年,他被英國外交部錄用為領事人員,隨即輟學並前往香港接受相關訓練。

1855年,他被派往英國駐廈門領事館任職二等助理。[8]

1856年3月,目前所知他首次前往臺灣,於淡水廳竹北一堡香山地區停留約兩週,進行自然史調查及相關採集工作。[9]本次行程極有可能是為了調查樟腦,因為文章〈福爾摩沙海岸的香山之旅〉(“A trip to Hongsan, on the Formosan coast”),處處提及樟腦的味道、還前去拜訪樟腦產業相關在地人士,留下了談話紀錄。[8]

1858年6月,他乘坐英國皇家海軍軍艦不屈號(英語:HMS Inflexible,為以螺旋槳推進之小型風帆戰船)前往臺灣,擔任翻譯人員。本次行程以搜尋二位失蹤水手為由,逆時針方向沿島嶼海岸繞行。不屈號自廈門啟程,沿途船上成員登上安平港、枋寮、瑯橋灣、蘇澳、雞籠、滬尾、南岬等沿海地區,郇和也深入北投考察硫磺及煤礦,這趟考察行程總共耗時約25日。值得注意的是,在蘇澳地區登岸時,他曾探訪噶瑪蘭族婆羅辛仔宛社(原址位於今冬山河出海口附近)時,被招待住參觀聚落中的干欄式建築

1860年7月至10月年,他以英軍翻譯的身份,參加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他把在華北的所見所聞,彙整出版為《北華戰記》(Narrative of the North China Campaign of 1860)。[10]

1860年底,他獲派為英國駐臺副領事,為英國最早派駐臺灣的外交人員之一,為英國在臺外交人員辦公處選址。

1861年7月至1862年5月,他在臺灣南部的府城、臺灣北部的淡水考察,留下對於兩地的觀察紀錄及自然史調查與採集記錄。[8]1861年7月,他前往臺灣,於臺灣府城附近設立英國領事館[11];同年12月,領事館改設置於滬尾。[12]

1862年5月,郇和因爲身體微恙返回倫敦休養,英國在臺外交工作由他的助理柏卓枝(George Compigné Parker Braune),直至1864年始返回臺灣繼續執行外交工作。[8]

1864年1月到1866年5月,郇和在府城及滬尾兩地奔波,以兼顧臺灣南北兩邊的外交領務。最初基於滬尾商業興隆,郇和以滬尾為主要辦公基地。1864年8月,因為考量滬尾離府城(清國在臺灣的政治中心)過於遙遠,難以即時接收到重要資訊,郇和因而把英國領事辦公之處搬遷到離府城一天腳程的打狗,主導打狗副領事館之設立事務,[11]他接著忙於處理打狗開港的前置事宜。1866年,淡水領事館獨立出來,英國在臺灣南部的外交人員,才得以專心於南部的工作。[8]在臺執行公務期間,郇和持續踏查自然,紀錄物種。1864年5月,他前往雞籠噶瑪蘭廳海岸地區(今蘇澳一帶),從事鳥類調查與植物採集工作;同年7月,他前往澎湖廳鳳山縣等地,進行自然史調查工作,並捕獲臺灣獼猴

1865年,他被英國外交部擢升為領事

1866年2月,他前往雪山(或稱雪翁山,英語:Mt. Sylvia)附近山區調查水鹿之生態;同年3月,他被任命為英國駐廈門代理領事,因而離開臺灣。[9]

1867年,他被調任為英國駐寧波領事,且自1867年起,他接連被派去澎湖群島、海南島、張家口與長江上游考察。[8]

1873年,他被調任為英國駐煙台領事。

1875年,他因健康狀況不佳,自外交職務退休並返回英國,定居在其位於倫敦切爾西的住家中,繼續整理紀錄並發表。[13]

1876年,他獲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學術活動[编辑]

他發表了許多有關臺灣動植物(含鳥類魚類[14]哺乳類[11]、昆蟲)、原住民族群[15]的學術紀錄,並致力於搜集動物活體及標本,且定期寄送至倫敦動物園邱園等典藏機構。[15]

1870年,他發表的華南與臺灣地區哺乳類相關報告,是與動物地理學有關的學術論文;此論文之內容被華萊士引述於其《島嶼與生活》(Life of the Island,1902),也被禮密臣引述於其《台灣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1903)。[16]

他也是最早以科學方法記錄台灣昆蟲的研究者。他將在台灣採集的昆蟲標本交給亨利·貝茲和華萊士研究,兩人於1866年在倫敦動物學界分別發表兩篇報告;該些報告是關於台灣昆蟲最早的科學性報告。[16][17]

菲利普·斯克萊特稱他為“有史以來最勤奮和最成功的探索博物學家之一”。[15]

以其姓氏命名之物種類別[编辑]

相关條目[编辑]

註釋[编辑]

  1. ^ 郇和為對外使用的自取漢名,清朝公文亦譯作勳嘉士委諾[1][2]

参考資料[编辑]

腳註[编辑]

  1. ^ 陳政三. 悠遊晚清動物世界的鳥人郇和. 臺灣博物季刊. 2007, 26 (4): 6–19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中文(臺灣)). 
  2. ^ 張建隆. 淡水港史話:從早期淡水港到滬尾設關開埠 (PDF).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16學刊. 2016: 36–47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14) (中文(臺灣)). 
  3. ^ 胡哲明、王錦堯、向麗容、郭昭翎.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 臺北市: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19. ISBN 978-986-532-004-1 (中文(臺灣)). 
  4. ^ 張譽騰. 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在台灣的自然史調查經過及相關史料. 臺灣史研究. 1994, 1 (1): 132–151 (中文(臺灣)). 
  5. ^ 王穎. 墾丁國家公園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水域鳥類生態研究(續) (报告).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6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中文(臺灣)). 
  6. ^ 王道成. 圆明园之劫.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编). 清史镜鉴 . 北京市: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2023-05-14]. ISBN 978-7-5013-512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9) (中文(中国大陆)). 
  7. ^ Fisher, Clemency Thorne.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 線上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4. doi:10.1093/ref:odnb/38460.  |chapter=被忽略 (帮助)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郇和(Robert Swinhoe, 1836-1877)及其博物學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2). 
  9. ^ 9.0 9.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以史溫侯之名-一位英國博物學家在台灣.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官方網站.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10. ^ Swinhoe, Robert. Narrative of the North China campaign of 1860: containing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Chinese character, and of the moral and social condition of the country; together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ior of Pekin.. London: Smith, Elder and co. https://openlibrary.org/books/OL6639449M/Narrative_of_the_North_China_campaign_of_1860. 1861 [2023-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2).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1. ^ 11.0 11.1 11.2 打狗開港逾百年 台灣首任英國領事史溫侯子孫跨海尋根. 自由時報. 2019-01-18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8) (中文(臺灣)). 
  12. ^ 有關前英國駐淡水領事館的一些探討(1861-2013) (PDF). www.rcils.nccu.edu.tw.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5) (中文(臺灣)). 
  13. ^ Hall, Philip B. (1987) Robert Swinhoe (1836-1877): A Victorian Naturalist in Treatyport China.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53:37-47
  14. ^ 黃佳琳. 從繁盛到崩壞:多樣的台灣魚類. 經典雜誌. 2018, 245: 74–91. ISSN 1029-8371. 
  15. ^ 15.0 15.1 15.2 Hall, Philip B. (1987) Robert Swinhoe (1836-1877): A Victorian Naturalist in Treatyport China.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153:37-47
  16. ^ 16.0 16.1 朱耀沂,《台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玉山社出版社,2005年1月,ISBN 986-7375-21-1
  17. ^ 臺灣自然史研究先驅——斯文豪(第 1頁)-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入口網. digitalarchives.tw. [2021-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18. ^  Swinho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圖書[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