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重修洪本部渡头碑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修洪本部渡头碑记
嵌于墙内的石碑
思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鹭江街道鹭江道社区洪本部街35号
分类石窟寺及石刻
时代
认定时间2013年
地图

重修洪本部渡头碑记,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鹭江道社区洪本部街35号,是思明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之一[1]

石碑花岗岩质,平首倭角,通高1.97米,宽0.96米,厚0.16米。碑文直行楷书,碑额有浮雕二龙,首行镌题目“重修洪本部渡头碑记”,正文共140字[2]:98。该碑记详述了清时期重新修复洪本部渡头的经过。

历史[编辑]

地名[编辑]

文物所在地旧时濒海。名称中的“洪本部渡头”即洪本部路头,为十三路头之一。在厦门话中,路头(白話字Lō͘-thâu)指代小型的码头或渡头[3][2]。洪本部这一地名来源于明郑成功部下洪旭。洪旭曾有府邸本部堂临近此地,同时另有相传洪本部渡头由洪旭始造于明末清初[註 1],故该地得名洪本部[4]。而碑文中也云:

洪旭,同安马巷蔡浦村人,郑成功的重要部将。功封忠振侯,累官至中提督,郑氏北伐南京东征台湾时均受任镇守金、厦基地。其本部衙门设于今洪本部街38-44号[5][1]:99。碑记所嵌墙面为洪本部街35号的一部分,今该建筑已被鉴定为危房。

发展[编辑]

厦门文史耆老李禧所著《紫燕金鱼室笔记》载:“旭为郑延平骁将也,黄仕简既受抚,封海澄公,清廷亦遣使说旭降,许封以同安候,旭抗节不应命,故第宅没为官有”[註 2],后洪旭宅邸及祠堂分别被坤记、源裕二行使用。民国元年,祠堂归同安籍商人洪晓春所有[6]

十三路头曾为厦门航运便利之地,经济繁盛,同时也有一定的战略价值。清乾隆年,在此已设有左营守备署[7]。而至道光年间,洪本部渡头已经成为贩卖蔬菜、豆荚之地,每天商贩只随潮涨乘船而至[8]

1930年前后,厦门市政改造运动开始。至1935年,厦门市经过筹建、集资与收购民房地产、开山填海等,共建大小码头32座。新中国成立后,部分码头经过改建。洪本部渡头也经填海延伸后,建成石砌斜坡式码头,长75米,宽3米。碑记也逐渐远离海岸。后为便于辨别,将鹭江第一段堤岸(今鹭江道一带,北至厦禾路,南至镇海路口)的所有码头按自北向南顺序编号命名。洪本部渡头被命名为第五码头[9]

碑文[编辑]

碑文部分字迹磨损不清。难以识别的字用虚缺号占位[10]

皇清

重修洪本部渡頭碑記

渡頭名洪本部者,何昉乎?蓋聞諸父老相傳,以爲洪諱旭公築石成津,利於行人,故名之。但造自何年,無從查考。間有補葺重修,非□一次,無如波濤冲激,今復傾頹。我副總府郭來守斯土,睹涉水之□□,慮濟輿之難遍,特捐清俸以倡增修。近此津者十餘户,亦欣然樂善,共襄厥成。興工八月甫竣,計費千金有奇。是創於前者功固不可少,而振於後者意亦良殷也。

計開:賜進士出身、兼署福建水師提標、右協副總府、左協中軍游府、加一級郭捐俸伍拾大員;恒茂棧捐銀貳佰伍拾員;金恒勝捐銀壹佰伍抬員;金大茂捐銀壹佰大員;金合利捐銀壹佰大员;金昌記捐銀捌拾伍員;金文成捐銀□拾伍員;金恒吉捐銀□□拾伍员;□□興捐銀□□伍員;□□□捐銀□拾員;□□□捐銀□□□;金□□捐银貳拾員;金□裕捐銀貳拾員;瑞禄號捐銀貳拾員;王德□捐銀貳拾員;金尚德捐銀拾大員;金恒□捐銀拾大员;金□□捐銀拾大員。

乾隆肆拾伍年梅月 日仝立石。

现状[编辑]

重修洪本部渡头碑记文保牌

经市政建设填海造地多年,现今碑记已经远离海岸綫,位于鹭江道厦门财富中心大楼后侧。原先海岸线遗迹与码头、渡头建筑皆已不存,仅碑记犹存。

延伸[编辑]

除本碑记外,周边原存两块碑记。

增修洪本部渡头碑记[编辑]

增修洪本部渡头碑记

增修洪本部渡头碑记当落成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存于洪本部巷60号昭惠宫外距重修碑记所立时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有96年时间。两块碑形制接近,增修碑记较重修碑记更大,长2.10米,宽1.00米,碑左上角残缺[10]

重修打铁路头碑记[编辑]

打铁路头位于洪本部路头南面,与洪本部路头同为十三路头[9]。重修打铁路头碑记原立于打铁街95号福寿宫前,后移至厦门市博物馆保存[11]。碑身花岗岩质,高2.60米,宽1.10米,厚0.15米,基本完好[10]

注释[编辑]

  1. ^ 一说始建于清道光年间[3]
  2. ^ 然洪旭生于1605年,卒于1669年(一说1666年,永历二十年);黄仕简生于1722年,卒于1789年。二者生卒年无交集,故此处当指其曾祖黃梧,受封海澄公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厦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中国厦门. www.xm.gov.cn. [202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2. ^ 2.0 2.1 罗才福、何丙仲、陈志铭. 厦门文物志. 文物出版社. 2003. ISBN 7501014604. 
  3. ^ 3.0 3.1 《厦门市政志》编纂委员会编. 厦门市政志.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1: 176. ISBN 9787561504574. 
  4. ^ 方文图. 厦门路路通. 香港人民出版社. 2008: 25. ISBN 9789628488032. 
  5. ^ 厦门市民政局编. 厦门市地名志.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2013: 241. ISBN 9787546702155. 
  6. ^ 李禧著; 何丙仲, 吴仰荣校注. 紫燕金鱼室笔记. 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5: 148. ISBN 9787810045889. 
  7. ^ 清 薛起凤主纂; 江林宣, 李熙泰整理. 鹭江志 : 整理本. 鹭江出版社. 1998: 185. ISBN 9787806105641. 
  8. ^ 周凯. 厦门志 卷二 墟集. 道光十二年. 
  9. ^ 9.0 9.1 厦门市城市建设志编纂委员会, 吴乌皮, 陈瑞能, 朱荣发. 厦门城市建设志. 鹭江出版社. 1992: 147–149. ISBN 7805336571. 
  10. ^ 10.0 10.1 10.2 何丙仲. 厦门碑志汇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ISBN 9787504339423. 
  11. ^ 救救濒危古碑记(组图). news.sina.com.cn.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