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星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面紗星雲(Veil Nebula)
星云
超新星殘骸
西面紗星雲
觀測資料: J2000.0 epoch
赤经20h 45m 38.0s[1]
赤纬+30° 42′ 30″[1]
距離1470[2] 光年
视星等 (V)7.0
視尺度(V)3 (直徑)
星座天鵝座
物理性質
半径50 ly
名稱NGC 6960[1]、6992[1]、6995[1]、6974、和6979、IC 1340、天鵝圈、捲毛星雲[1]、絲狀星雲[1]、女巫的掃把星雲(NGC 6960)[3]科德韋爾 33/34
相關條目:星雲列表

面紗星雲是在天鵝座中一團高溫與電離的氣體和塵埃雲[4]

它構成天鵝圈可見的部分[5]。這個超新星殘骸中的許多部分已經獲得自己個別的名稱和可供識別的目錄編號。超新星的前身是顆質量比太陽大20倍的恆星,大約在8,000年前爆炸[4]。之後,這些殘骸向外擴散,已經覆蓋了直徑3度的天空區域(大約是月球直徑的6倍,或面積的36倍)[4]。星雲的距離還不確定,遠紫外分光探測器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FUSE)的資料認為它的距離大約是1,470光年[2]

哈伯太空望遠鏡捕捉了幾張這個星雲的影像。分析星雲的發射線,顯示有等元素[6]。天鵝圈也是一個無線電波X射線的強發射源 [7]

2015年9月24日新發布的圖像和影帶[8],以及對圖像的解釋[9]

成員[编辑]

在現代,這個星雲有好幾個名稱:面紗星雲捲狀星雲、和絲狀星雲等等,但通常都是指這個龐大星雲殘存的所有可見部分,或是整個環的本身。但這個結構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這個星雲不同部分的弧有自己個別的NGC編號[10]。在視覺上可見的有三個主要部分:

  • 西面紗 (也稱為科德韋爾 34):接近前景星天津增十九(天鵝座52)的部分,包括NGC 6960("女巫的掃把"或"上帝的手指")[11]、花邊星雲(Lacework Nebula)[7]、"纖維狀星雲"(Filamentary Nebula)[11]
  • 東面紗 (也稱為科德韋爾 33):最明亮的區域是NGC 6992,向南延伸進入遠處較暗的NGC 6995(兩者合稱為"網狀星雲")[12]IC 1340
  • 皮克林的三角形(或 皮克林的三角刷):在環的北部邊緣中間最亮的部分。在照片中可見繼續朝向環的中心區域伸展。

NGC 6974NGC 6979是在NGC 6992和皮克林的三角形之間,環的北側一個微弱光斑中較明亮的結塊[13][14]

觀測[编辑]

以紫外線拍攝的廣視野天鵝圈/面紗星雲。

這個星雲是威廉·赫歇爾在1784年9月5日發現的。他這樣描述這個星雲的西側:延伸通過天鵝座52……接近2度的長度,並且形容東側:雲狀的分支……向下分為幾個支流接近南邊在匯合。

當精細解析時,圖像的某些部分顯示為繩索狀細絲。標準的解釋是沖激波非常的薄,小於半徑的50,000分之一[15],在完全只有看見邊緣的外殼時,才看見外殼具有燈絲狀的外觀。在給定距離是1,470光年時,這個星雲的半徑是38.5光年(總寬度為77光年)。半徑的1/50,000,也就是這些細絲的厚度大約是60億公里,或大約是太陽至冥王星的距離。外殼表面的起伏導致圖像有多個絲狀,這些絲狀結構好像交織在一起。

儘管星雲的累積星等達到7.0等,但是因為分布的面積廣大,以至於表面亮度相當低。因此很難看到,所以在天文學家中臭名昭著。不過,因為這個星雲的光幾乎都來自雙電離氧,所以觀測者可以在望遠鏡上使用OIII濾鏡英语Astronomical filter(OIII濾鏡只讓雙電離氧的波長通過)清晰地看到星雲。藉助於OIII濾鏡,幾乎所有的望遠鏡都可以看見這個星雲。有些人認為,只要有OIII濾鏡,可以不加裝任何其他的光學輔助設備,就可以看到它。一架配置了OIII濾鏡的8-英寸(200-毫米)望遠鏡拍攝的照片,可以明顯的看見細膩的花邊。

星雲較量的部分都有NGC天體表的編號:NGC 6960、6974、6979、6992和6995。最容易看見的部分是在天津增十九後面的NGC 6960,環東側的NGC 6992/5也是相對較容易看見的部分。環北側的微弱光斑中較明亮的結塊NGC 6974和NGC 6979也可以看見。皮克林的三角形要微弱得多,並且沒有 NGC 編號(然而偶爾會使用 6979 來標示它)。它是在NGC天體表出版以後,在1940年才被威廉敏娜·弗萊明;但是當時的哈佛天文台台長愛德華·皮克林依照當時的慣例,將功勞獨攬在自家身上。

在小說中[编辑]

參見小說中的面紗星雲英语Nebulae in fiction#Veil Nebula

圖集[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NGC 6960. SIMBAD. 斯特拉斯堡天文資料中心. [2007-01-02]. 
  2. ^ 2.0 2.1 William Blair. Piercing the Veil: FUSE Observes a Star Behind the Cygnus Loop Supernova Remnant. FUSE Science Summaries.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1). 
  3. ^ Nemiroff, R.; Bonnell, J. (编). NGC 6960: The Witch's Broom Nebula.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NASA. 1 January 2007 [2007-01-02]. 
  4. ^ 4.0 4.1 4.2 Loff, Sarah. Veil Nebula Supernova Remnant. NASA. 24 September 2015 [6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5. ^ Burnham, Robert. Burnham's Celestial Handbook. New York: Dover. 1978: 800–811. ISBN 978-0-486-23568-4. 
  6. ^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 Pickering's Triangle in the Veil. NASA. 17 September 2015 [6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0). 
  7. ^ 7.0 7.1 Cygnus Loop.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6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8. ^ Revisiting the Veil Nebula. spacetelescope.org. [201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9. ^ Blair, William. The Cygnus Loop/Veil Nebul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PDF). hubblesite.org.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6-27). 
  10. ^ Tirion; Rappaport; Lovi. Uranometria 2000 1. Richmond, VA: William–Bell, Inc. 1991: 120 [1987]. ISBN 978-0-943396-14-9. 
  11. ^ 11.0 11.1 Tom Trusock, "Small Wonders: Cygn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ction] "The Veil", Cloudy Nights Telescope Reviews
  12. ^ Frommert, Hartmut. NGC 6960, 6979, 6992, 6995: Veil Nebula. spider.seds.org.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5). 
  13. ^ NGC/IC Project. Results for NGC 6974. [201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8). 
  14. ^ NGC/IC Project. Results for NGC 6979. [2010-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8). 
  15. ^ William Blair. Cygnus Loop HST Photo Release. William Blair Homepag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1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16. ^ Revisiting the Veil Nebula. [1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天球赤道座標星圖 20h 45m 38s,+30° 42′ 30″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