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冠麻鷺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黑冠麻鷺![]() | |
---|---|
![]() | |
指名亞種,攝於臺灣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
科: | 鹭科 Ardeidae |
属: | 鳽属 Gorsachius |
种: | 黑冠麻鷺 G. melanolophus |
二名法 | |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Raffles, 1822
| |
![]() | |
繁殖區 度冬區
|
黑冠麻鷺(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名黑冠麻鹭或黑冠虎斑鳽,臺灣話俗稱山暗光[2],亦有地瓜鳥和大笨鳥(因其平時行走速度緩慢略顯笨拙)的別稱[3],是中型的鷺科鳥類,主要分布於季風亞洲的東南部至南部,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族群是稀有留鳥,只有臺灣的族群在近年成為常見的留鳥[4],另有少數族群會在中國華南、斯里蘭卡與海洋東南亞之間遷徙[1]。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息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起哄。鳴聲為來自喉部的低沉、響亮的「嗚、嗚、嗚」聲[5],聲音可以傳的相當遠。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6]巢由樹枝交織在樹杈間,一夫一妻共同築巢、孵卵、育雛,一窩產2~6枚白色有褐色斑點之卵,孵化期28~32天。[7]此物種被觀察到以蛙類、昆蟲、小型鳥類[8]、蚯蚓為食,其捕食蚯蚓時會以緩慢的速度在地面行走,當感覺到蚯蚓時,即以喙入土中拉出並啄食蚯蚓[9],有時還會與蚯蚓拉扯「搏鬥」。[10]
黑冠麻鷺在台灣原本為不普遍的低海拔山區鳥種,在1990年代及以前的鳥類圖鑑往往將此物種標記為「稀有留鳥」。[11][12]然而近年隨著公園綠地增加,在台灣平地都會、學校等地的數量大幅成長,已為極普遍物種。[13]目前廣泛分布於1200公尺以下的林地環境。[14]
因普遍出現在廣闊的地區,黑冠麻鷺在IUCN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可最低關注的物種[1]。
參考文獻[编辑]
- ^ 1.0 1.1 1.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10-01].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姚正得, 廖煥彰, 林政輝, 羅一景. 機場及周邊地區常見鳥類圖鑑.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2008: 31. ISBN 978-986-01-4904-3.
- ^ 高維奇. 我是大笨鳥 不是夜鷹!. 台灣動物新聞網.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2017-05-27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2) (中文(臺灣)).
- ^ 許嘉瑋. 都市黑冠麻鷺(Gorsachius melanolophus)巢位選擇 (碩士论文).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2020. doi:10.6342/NTU202001385.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O7imcqr3M
- ^ 林惠珍. 臺北動物園-黑冠麻鷺育幼中. 臺北市立動物園. 2013-05-24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中文(臺灣)).
- ^ 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 2021-11-23.
- ^ 生命最後一刻的驚恐 麻雀與黑冠麻鷺的生死爭搏-風傳媒. www.storm.mg. 2015-05-21 (中文(臺灣)).
- ^ 鍾兆晉. 沉靜殺手—論黑冠麻鷺對校園生態的影響 鍾兆晉. www.sdec.ntpc.edu.tw. [2022-04-08].
- ^ 你家附近是否有大笨鳥? 高雄鳥會「觀鳥日」發起黑冠麻鷺同步普查. 環境資訊中心 (中文(繁體)).
- ^ Facebook. www.facebook.com (英语).
- ^ 【民報】讓鳥事變好事 全民「通緝」黑冠麻鷺. www.peoplemedia.tw. 2016-06-29 (中文(臺灣)).
- ^ 劉亭雅. 黑冠麻鷺.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21-08-05] (中文(臺灣)).
- ^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编辑]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黑冠麻鷺 |
![]() |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黑冠麻鷺 |
- 國際鳥盟物種概要說明書. [200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201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
- 黑冠麻鷺.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碳十四定年實驗室.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3).
-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Raffles, 1822) 黑冠麻鷺.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 黑冠麻鷺,公民科學的第一哩「鷺」. PanSci 泛科學. [2017-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