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1868年8月18日日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1868年8月18日日食
SE1868Aug18T.png
1868年8月18日日全食路徑圖
日食類型
性質日全食
伽瑪-0.0443
食分1.0756
食甚(定義
持續時間407秒(6分47秒)
位置泰國灣
坐標10°36′N 102°12′E / 10.6°N 102.2°E / 10.6; 102.2
日食帶寬度245公里
時間(UTC
初虧(P1)凌晨3時39分37.1秒
食既(U1)上午5時8分44.1秒
食甚上午5時12分7.6秒
參考
沙羅周期133(72次中的第37次)
這次日食已經結束(更新)

1868年8月18日日食是發生於協調世界時1868年8月18日的一次日全食。於當日UTC時間3時39分37.1秒開始,至6時42分30.4秒結束。該次日食食分1.0756,全食持續時間407秒。

觀測[编辑]

卡爾·布洛克所繪該次日食日冕。

全食發生時,卡爾·布洛克船長在西里伯斯海上,並以素描方式記錄下日冕[1]。德國學者古斯塔夫·弗里奇英语Gustav Fritsch則前往葉門亞丁觀測[2]

氦的發現[编辑]

法國天文學家皮埃尔·让森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省貢土爾對該次日食進行觀測。這是古斯塔夫·基爾霍夫於1859年基於太陽光譜觀測所提出夫朗和斐譜線中的發射線與對應不同元素的理論後的首次日全食。讓森使用光譜儀對日食進行觀測。他注意到太陽日珥的光譜中有一條波長587.49 nm的發射線,該發射線波長與先前假設的鈉譜線不符合;並且即使不是日食發生時也能觀測到該譜線。英國天文學家诺曼·洛克耶也獨立發現了這一條譜線。而讓森和洛克耶關於該譜線的信件都於1868年10月26日由法国科学院發表[3][4]

拉玛四世的計算[编辑]

拉玛四世的日食觀測隊。
拉玛四世就該次日食所寫信件。

暹羅國王拉玛四世在該次日食發生前2年就經由個人計算並預測它的發生[5]。並且他正確計算了日食發生地點、時間與類型。而日食也正如拉玛四世預測的,全食時間持續6分46秒。事實上,他的計算比一批法國天文學家更加精準2秒,並且也得到了認可。不過,宮廷占星師也預言日食代表著災難的來臨。為了盡可能接近日食本影錐的中心,拉玛四世的觀測隊選擇了蚊子繁殖的低窪地區進行觀測,造成許多參加觀測隊的人員染上瘧疾。拉玛四世回到曼谷後出現瘧疾的忽冷忽熱症狀,於1868年10月18日病逝[6]。根據泰國天文學會泰语สมาคมดาราศาสตร์ไทย資料,天文社群稱該次日食為「暹羅王的日食」(King of Siam's eclipse)[5]

相關日食[编辑]

沙羅週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33,共包含72次日食,依次為1219年7月13日至1417年11月8日的12次日偏食、1435年11月20日至1526年1月13日的6次日環食、1544年1月24日的1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562年2月3日至2373年6月21日的46次日全食、2391年7月3日至2499年9月5日的7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80.14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850年8月7日,共持續了6分50秒。[7]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39至49次:

39 40 41
SE1904Sep09T.png
1904年9月9日
SE1922Sep21T.png
1922年9月21日
SE1940Oct01T.png
1940年10月1日
42 43 44
SE1958Oct12T.png
1958年10月12日
SE1976Oct23T.png
1976年10月23日
SE1994Nov03T.png
1994年11月3日
45 46 47
SE2012Nov13T.png
2012年11月13日
SE2030Nov25T.png
2030年11月25日
SE2048Dec05T.png
2048年12月5日
48 49
SE2066Dec17T.png
2066年12月17日
SE2084Dec27T.png
2084年12月27日

參考[编辑]

  1. ^ The Indian eclipse, 1898 Report of the expeditions organized by the British ... By Edward Walter Maunder,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2. ^ Standard Encyclopaedia of Southern Africa
  3. ^ Leggett, Hadley, Aug. 18, 1868: Helium Discovered During Total Solar Eclipse, wired.com, August 18, 2009 [201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
  4. ^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éances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C. R. Hebd. Acad. Sci. Paris, 1868, 67: 836–41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
  5. ^ 5.0 5.1 ๒๐๐ ปี 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จ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อยู่หัว พระบิดาแห่งวิทยาศาสตร์ไท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泰文)
  6. ^ Montes-Bradley, Saul M.; Bradley, W.L. Descendants of Danyell Broadley de West Morton. Eighth Generation. Thomas Osgood Bradley Foundation. 10 January 2006 [9 August 2013]. (原始内容 (964-word excerpt from Siam then, the foreign colony in Bangkok before and after Anna, Pasadena, California, 1981.)存档于2013-08-09). King Mongkut's prediction surpassed those of European scientists."In the 19th century, King Mongkut of Siam (now Thailand), an amateur astronomer, paid the ultimate price for eclipse-chasing: his life. 
  7. ^ Fred Espenak. Saros Series 133. NASA Eclipse Web Site. (英文)

參考資料[编辑]

Total Solar Eclipse, 9 March 2016, from Balikpapan, East Kalimantan, Indonesia.JPG 日食 Partial solar eclipse Oct 23 2014 Minneapolis 5-36pm Ruen1.png
上一次日食:
1868年2月23日日食
日環食
1868年8月18日日食
(日全食)
下一次日食:
1869年2月11日日食
日環食
上一次日全食:
1867年8月29日日食
下一次日全食:
1869年8月7日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