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洼遗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17年6月21日 (三) 00:32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1.4beta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兴隆洼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内蒙古敖汉旗
分类古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编号4-6
认定时间1996年

兴隆洼遗址发现于1982年,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距今约8000年。该遗址是中国国务院于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概况

兴隆洼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约1.3公里,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198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一种比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更古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这种遗存后来被命名为兴隆洼文化类型。

重要发现

  • 房屋:聚落由壕沟环绕,考古人员清理古代房屋遗址超过150座,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圆角方形或长方形,屋内有灶址。
  • 墓葬:居室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其中一座为人猪合葬,墓主身着蚌裙,是国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服饰
  • 器物:石器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制,打制为主,种类有铲、斧、锛、凿、磨盘、磨棒等。陶器均夹砂陶,胎厚重,烧制火候比较低,质疏松,表面大多有纹饰,多敞口或敛口罐状器形,亦有少量钵类。骨器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骨锥、骨匕等。这里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磨光玉器——玉玦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