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Pbdragonwang留言 | 贡献2019年5月27日 (一) 14:1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新町
假名しんまち
平文式罗马字Shinmachi

新町台灣日治時期臺南州臺南市之行政區。範圍包括清代舊街名南頭角、中頭角、北頭角。

新町是日治時期臺南市繼南河街後非常著名的風化區。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4月臺南廳令第3號,指定新町一丁目及二丁目為臺灣人貸座敷營業地域。在戰後廢止町名後,新町轉為一般地名,仍在市民間使用,此情況一直沿續至戰後民國七十年代(西元1980年代)娼妓制度走入歷史。

名稱

大正5年(1916年)規劃町名改正時,預定在市區西南設3町:「玉皇町」、「塩埕町」、「新町」。臺南廳審查時,曾考慮將玉皇町更名「魚行町」、塩埕町更名「鹽町」。

唯臺南廳最後只設2町:鹽町、新町。並在呈報總督府前,再將鹽町改為濱町[1],同年11月3日公告[2]、大正8年(西元1919年)4月1日正式實施[3]

町內設施

台中州豐原郡新町區

豐原區位於大雪山林場八仙山林場的出入口,早期是臺灣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區內信義街15巷一帶於日治時代被通稱為「新町」。該區除了是繁榮熱鬧的城鎮中心外,也曾經是聞名全臺的官劃風月區,茶室酒家林立。文人雅士、伐木工人、菸草工人都喜歡聚集在此處把酒尋歡。直到民國八十年(西元1991年)臺灣全面禁伐、豐原木業沒落後,此區才卸下風化的色彩。

參考

  1. ^ 黃偉嘉. 從《臺南廳公文書》再探臺南市町名改正. 臺灣文獻. 2015-03, 66 (1): 161–180. 
  2. ^ 臺南廳告示第93號
  3. ^ 臺南廳告示第19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