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藩王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DEMONBANE留言 | 贡献2019年8月25日 (日) 15:2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十六國藩王列表列出在十六國時期各國冊封的諸侯國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記》、《漢書》各表體例,以各藩王初封、復封、改封之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繼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謚號僅列王號者,為因謀反、犯罪、貶位等原因而無謚號。在位年數一年以上者計入,不足一年者不計入。

漢趙

宗室系藩王

魏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魏成獻王 劉雄 ?-? 胡漢皇帝劉淵之兄,封魏王。[1]

江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江都王 劉延年 308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兄。[2]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江都王。[3][4]

始安國→中山國→秦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始安王 劉曜 4年 308年-311年 胡漢皇帝劉淵族子。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始安王。[3]嘉平元年(311年)九月徙封中山王,麟嘉元年(316年)十一月徙封秦王,光初元年(318年)十月即位為漢皇帝。
中山王 6年 311年-316年
秦王 3年 316年-318年

安邑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邑王 劉欽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邑王。[3]

汝陰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汝陰王 劉景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汝陰王,[3]劉聰時期已為上洛王。
上洛王 ?-?

陳留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陳留王 劉歡樂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封陳留王。[3]

長樂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長樂王 劉洋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長樂王。[3]

安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陽哀王 劉厲 2年 308年-309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陽王。[3]河瑞元年(309年)九月與晉軍交戰戰死。[5]

曲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曲陽王 劉賢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曲陽王。[3]

永安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永安王 劉安國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永安王。[3]

安昌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昌王 劉盛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昌王。[3]

西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西陽王 劉璇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西陽王。[3]

西昌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西昌王 劉銳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西昌王。[3]

襄陵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襄陵王 劉攄 ?-? 漢趙宗室,劉聰時期為襄陵王。

中山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中山王 劉雅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中山王。

安定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定王 劉策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安定王。[6]

廣平國→中山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廣平王 劉岳 ?-? 前趙皇帝劉曜族子,封廣平王,後改封中山王。
中山王 ?-329年

汝南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汝南王 劉咸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汝南王。

河間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間王 劉述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河間王。

劉淵系藩王

梁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梁王 劉和 3年 308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長子。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封梁王。[3]河瑞二年(310年)七月即位為漢皇帝。

楚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楚王 劉聰 3年 308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第四子。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秦王。[3]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即位為漢皇帝。

齊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王 劉裕 2年 309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子。河瑞元年(309年)五月封齊王。[7]明年(310年)七月被宗正呼延攸殺害。

魯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魯王 劉隆 2年 309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子。河瑞元年(309年)五月封魯王。[7]明年(310年)七月被宗正呼延攸殺害。

北海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北海王 劉乂 1年 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子。河瑞二年(309年)正月封北海王,七月改封皇太弟。麟嘉二年(317年)四月廢為北海王,不久被殺。
1年 317年

劉聰系藩王

河內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內王 劉粲 5年 310年-314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河內王。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徙封晉王。

晉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晉王 劉粲 4年 314年-317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本為河內王,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徙封晉王,麟嘉二年(317年)七月立為皇太子。

河間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間王 劉易 7年 310年-316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河間王,麟嘉元年(316年)三月病逝。

彭城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彭城王 劉翼 310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彭城王。

高平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高平王 劉悝 310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高平王。

勃海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勃海王 劉敷 5年 312年-316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勃海王,[8]麟嘉元年(316年)七月病逝。

濟南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濟南王 劉驥 7年 312年-318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濟南王,[8]麟嘉三年(318年)七月被靳準汙陷殺害。

燕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燕王 劉鸞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燕王。[8]

楚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楚王 劉鴻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楚王。[8]

齊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王 劉勱 7年 312年-318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齊王,[8]麟嘉三年(318年)七月被靳準汙陷殺害。

秦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秦王 劉權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秦王。[8]

魏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魏王 劉操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魏王。[8]

趙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趙王 劉持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趙王。[8]

代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代王 劉恒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代王。[9]

吳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吳王 劉逞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吳王。[9]

潁川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潁川王 劉朗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潁川王。[9]

零陵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零陵王 劉皋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零陵王。[9]

丹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丹陽王 劉旭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丹陽王。[9]

蜀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蜀王 劉京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蜀王。[9]

九江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九江王 劉坦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九江王。[9]

臨川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臨川王 劉晃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臨川王。[9]

東平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東平王 劉約 ?-317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封東平王,麟嘉二年(317年)正月去世。[10]

會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會稽王 劉康[11] ?-318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封會稽王,嘉平二年(318年)被火燒死。

劉曜系藩王

臨海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臨海王 劉儉 ?-? 前趙皇帝劉曜長子,劉聰時期封臨海王。[12]

長樂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長樂王 劉襲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長樂王。[13]

太原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原王 劉闡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太原王。[13]

淮南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淮南王 劉沖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淮南王。[13]

齊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王 劉敞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齊王。[13]

魯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魯王 劉高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魯王。[13]

楚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楚王 劉徽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楚王。[13]

永安國→南陽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永安王 劉胤 3年 323年-325年 前趙皇帝劉曜次子。光初六年(323年)封永安王,八年(325年)徙封南陽王。十二年(329年)九月兵敗被後趙俘虜。
南陽王 5年 325年-329年

後趙

冉魏

冉閔系藩王

太原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原王 冉胤 2年 350年-351年 冉魏皇帝冉閔之子。永興元年(350年)三月封太原王,明年三月被後趙石祗殺害。

另有冉閔之子冉明冉裕永興元年(350年)三月封王,但其封王名稱不明。

異姓藩王

齊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齊王 李農 2年 350年-351年 冉魏皇帝冉閔大臣。永興元年(350年)三月封齊王,四月被冉閔殺害。

成漢

李虎系藩王

隴西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隴西襄王 李慕 成漢皇帝李雄祖父、李虎之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稱成都王,追尊李慕為隴西襄王。

李慕系藩王

齊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烈王 李輔 成漢皇帝李雄伯父、李慕長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稱成都王,追尊李輔為齊烈王。

成都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成都景王 李特 1年 303年正月-二月 成漢皇帝李雄之父、李慕二子。太安二年(303年)正月李特自稱成都王,同年二月被羅尚殺死,明年十月李雄追尊李特為成都景王。
成都王 李雄 1年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李特之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自稱成都王,三年(306年)六月自立為成皇帝。

秦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秦文王 李流 成漢皇帝李雄叔父、李慕三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稱成都王,追尊李流為秦文王。

漢國→建寧國→漢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漢獻王 李驤 成漢皇帝李雄叔父、李慕三子。玉衡十八年(328年)去世,成帝李雄追尊李驤為漢獻王。
建寧王 李壽 2年 333年-334年 李驤之子。成漢玉衡二十三年(333年)封建寧王,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徙封漢王,玉恆四年(338年)四月即位為漢皇帝。
漢王 5年 334年-338年

李雄系藩王

建寧國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建寧王 李越 5年 334年-338年 成漢皇帝李雄之子。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封建寧王,玉恆四年(338年)三月被李壽殺害。

前燕

後燕

南燕

西燕

前秦

胡夏

注釋

  1. ^ 《金石錄·卷二十》:右《偽漢劉雄碑》,其額題「漢故使持節、侍中、太宰、司徒公、右部魏成獻王之碑」。《碑》云:「公諱雄,字元英,高皇帝之胄,孝宣帝玄孫。值王莽篡竊,遠遁邊朔,為外國所推,遂號單于。累葉相承,家雲中,因以為桑梓焉。」雄,劉元海弟也。《晉書·載記》:「元海本匈奴人,冒頓之後。漢高祖以宗女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今此《碑》直雲出自宣帝,豈元海初起,假此以惑眾乎。碑後題「嘉平五年,歲在乙亥,二月六日建」。案宋莒公《紀年通譜》:「劉聰以晉懷帝永嘉四年即偽位,改元光興。明年改元嘉平。」嘉平四年改元,則嘉平豈復更有五年。蓋《載記》初不編年,故於改元歲月難考。此碑當時所立,不應差謬,乃《通譜》誤也。
  2. ^ 《元和郡縣圖志》卷13:「大於城,在縣西南十一里。本劉元海築,令兄延年鎮之,胡語長兄為大於,因以為名。」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資治通鑑》卷86永嘉二年:「〔十二月〕乙亥,以大將軍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后父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以親疏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功伐悉封郡縣公侯。」
  4. ^ 《資治通鑑》卷89建興二年:「〔正月,漢以〕江都王延年錄尚書六條事。」
  5. ^ 《資治通鑑》卷87。
  6. ^ 《太平御覽》卷682引《十六國春秋·前趙錄》:「光初五年,并州牧安定王策獻玉璽一,文曰「趙盛」。」
  7. ^ 7.0 7.1 《晉書‧劉元海載記》:「元海大赦境內,改年河瑞。封子裕為齊王,隆為魯王。」《資治通鑑》卷87永嘉三年:「五月,漢主淵封子裕為齊王,隆為魯王。」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資治通鑑》卷88永嘉六年:「〔四月〕,漢主聰封其子敷為渤海王,驥為濟南王,鸞為燕王,鴻為楚王,勱為齊王,權為秦王,操為魏王,持為趙王。」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資治通鑑》卷88永嘉六年:「冬,十月,漢主聰封其子恒為代王,逞為吳王,朗為潁川王,皋為零陵王,旭為丹陽王,京為蜀王,坦為九江王,晃為臨川王。」
  10. ^ 《太平御覽》卷119引《十六國春秋·前趙錄》:「〔麟嘉〕二年正月,東平王約卒。」
  11. ^ 《晉書·劉聰載記》作「劉衷」。
  12. ^ 《晉書·劉曜載記》:「於是封儉為臨海王。」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資治通鑑》卷91太興二年:「〔正月〕,漢主曜還,都長安,立妃羊氏為皇后,子熙為皇太子,封子襲為長樂王,闡為太原王,沖為淮南王,敞為齊王,高為魯王,徽為楚王;諸宗室皆進封郡王。」

參考文獻

  • 晉書‧卷101‧劉元海載記
  • 晉書‧卷102‧劉聰載記
  • 晉書‧卷103‧劉曜載記
  •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
  •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
  • 晉書‧卷106‧石季龍載記上
  • 晉書‧卷107‧石季龍載記下
  • 十六國春秋
  • 資治通鑑‧卷86‧晉紀八
  • 資治通鑑‧卷87‧晉紀九
  • 資治通鑑‧卷88‧晉紀十
  • 資治通鑑‧卷89‧晉紀十一
  • 資治通鑑‧卷90‧晉紀十二
  • 資治通鑑‧卷91‧晉紀十三
  • 資治通鑑‧卷92‧晉紀十四
  • 資治通鑑‧卷93‧晉紀十五
  • 資治通鑑‧卷94‧晉紀十六
  • 資治通鑑‧卷95‧晉紀十七
  • 資治通鑑‧卷96‧晉紀十八
  • 資治通鑑‧卷97‧晉紀十九
  • 資治通鑑‧卷98‧晉紀二十
  • 元和郡縣圖志‧卷13‧河東道二
  • 太平御覽‧卷38‧地部三
  • 太平御覽‧卷119‧偏霸部三
  • 太平御覽‧卷610‧學部四
  • 太平御覽‧卷682‧儀式部四

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