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唇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rutigerAero8留言 | 贡献2019年11月27日 (三) 11:2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唇犀
化石时期:晚中新世 - 上新世 13.7–3.4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亚科: 無角犀亞科 Aceratheriinae
属: 大唇犀屬 Chilotherium
Ringström, 1924
  • 安氏大唇犀 C. anderssoni Ringström, 1924
  • 原始大唇犀 C. primigenius
  • 維氏大唇犀 C. wimani Ringström, 1924
  • 雲南大唇犀 C. yunnanensis Tang et al., 1974

大唇犀學名Chilotherium)是一滅絕犀牛,生存於中新世上新世(13.7—3.4 百萬年前)的歐亞大陸上,包括中國蒙古

描述

大唇犀為體型粗壯的動物,依物種的不同肩高範圍為 1.5至1.8米(4.9至5.9英尺),而體重範圍在 1至2.5公噸(2,200至5,500英磅) 之間[1]

雄性與雌性均不具有角,下唇比上唇大,下頜骨粗狀成鏟子狀。上顎沒有門齒,下顎的門齒闊大,並且向上彎,齒式為 0.0.3.31(2).0.3.3。頭部比現今的犀大稍大,頭顱骨沒有角。大唇犀矮小,四肢短小,每肢有三趾[2]

大唇犀是牧食性動物,生活於沼澤地帶。

參考文獻

  1. ^ Cerdeño, Esperanza.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trends of the family Rhinocerotidae (Perissodactyla). Palaeo. 1998, 141 (1–2): 13–34. doi:10.1016/S0031-0182(98)00003-0. 
  2. ^ Geraads, Denis; Spassov, Nikolai. Rhinocerotidae (Mammalia) from the Late Miocene of Bulgaria (PDF). Palaeontographica A. 2009, 287: 99–122 [May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