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希爾萬沙王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ewbot留言 | 贡献2020年4月11日 (六) 01:54 (cewbot: 修正維基語法 10: 連結方括號未對應)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馬茲雅德/卡斯蘭尼/达班迪
希爾萬沙王朝的紋章[1]
国家 阿塞拜疆
 俄羅斯
创立861年
创立者亞茲德· 伊本· 馬茲亞德· 沙巴尼
末代君主阿布 ·巴克 ·米茲拉
头衔希爾萬 沙
剌讓 沙
傑爾賓特酋長國的埃米爾
消亡1538年

希爾萬沙王朝波斯語شروانشاه‎)是公元9世紀中期至16世紀初期,位於現代阿塞拜疆的希爾萬(Shirvan)的王朝統治者的頭銜。他們是祖先來自阿拉伯的亞茲德王朝英语Mazyadid dynasty(Yazidids),是一個很快就波斯化的王朝,後來的希爾萬沙王朝也被稱為卡斯蘭尼王朝英语Kasranids或卡卡尼德王朝(Kaqanids)。[2][3]希爾萬沙家族在希爾萬建立了一個當地的王朝。[4]

希爾萬沙王朝,從公元861年到1538年間,或是獨立,或是作為強權的附庸,這個王朝在伊斯蘭世界中比其他任何一個朝代都長命,他們以對文化的支持而為後人所知。王朝歷史中有兩個獨立而強大的時期:第一次是在十二世紀由國王Manuchehr和他的兒子阿赫希坦一世英语Akhsitan I,他們在巴庫建立一個穩固的據點,第二階段是在第十四世紀末和十五世紀易卜拉欣一世肇始的一段時間。

起源

“希尔万沙”這個頭銜似乎可以追溯到,遠在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崛起之前的時期。波斯地理學者伊本·胡爾達茲比赫提到,希爾萬沙是當地的統治者之一,他從薩珊王朝開國皇帝阿爾達希爾一世 取得這個頭銜。[2][3] 另外一位波斯地理學者拜拉祖里還提到,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期間,曾遭逢當地的統治者 - 希爾萬沙,還有附近的統治者剌讓沙英语Layzanshah,後來兩者都歸順予阿拔斯王朝的軍事指揮官萨勒曼·伊本·拉比赫英语Salman ibn Rabiah[2][3]

歷史

王朝的崛起

從8世紀後期開始,希爾萬被阿拉伯的亞茲德· 伊本· 馬茲亞德· 沙巴尼英语Yazid ibn Mazyad al-Shaybani (卒年 公元801年)及其家族成員所統治,他被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哈倫·拉希德任命為這個地區的總督。[3][5] 他的後代子孫馬茲雅德王朝英语Mazyadids(也稱亞茲德王朝,Yazidids)統治希爾萬作為獨立的王朝,直到14世紀。[3]  從起源上講,亞茲德王朝是源自阿拉伯的巴努·謝班英语Banu Shayban部落,他們祖先是阿拔斯王朝軍隊中的高級將領和總督。[5]在861年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塔瓦基勒}被長子及繼位者唆使哈里發的突厥人侍衛暗殺後,全國混亂了10年(請參考薩瑪拉的無政府狀態英语Anarchy at Samarra),亞茲德· 伊本· 馬茲亞德· 沙巴尼的曾孫,海瑟姆·伊本·哈立德英语Haytham ibn Khalid此時自行宣布獨立,冠上 Shirvanshah (希爾萬的君王)這個遠古的頭銜。在薩非王朝時代之前,這個王朝一直統治著希爾萬,它時而是獨立國家,時而是附庸國,直到薩非王朝時代被滅為止。[2]

關於這個朝代的早期歷史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匿名作者寫的 《Ta hisrikh Bab al-Abwab》(“傑爾賓特歷史”,與希爾萬王朝有關部分,請參閱傑爾賓特,英文版 “Shirvanshah era” 的部分),這本書由鄂圖曼帝國歷史學家艾哈邁德·魯特弗拉英语Münejjim Bashi(首席天文學家)所保存,關於朝代記載的最後日期為回曆468年 /公元1075年。東方學學者弗拉基米爾·米諾斯基英语Vladimir Minorsky於1958年將這一重要著作翻譯成英文。[5][6]從這本書中我們得知,希爾萬的統治者(Shirvan Shahs)的歷史與傑爾賓特(Bab al-Abwab,或寫為 Derbent)的阿拉伯巴努·謝班英语Banu Shayban部落家族的歷史緊密相關,兩個阿拉伯家族之間的通婚很常見,希爾萬王朝也經常,斷續的統治過傑爾賓特。[2]

匿名作者所撰寫的《世界境域志》(Hodud al-Alam) 時期(約公元982年),希爾萬的統治者 (建都在 Yazīdiyya,即後來的 沙馬基)併吞庫爾河以北的鄰國,並因此獲得額外 Layzan Shah,以及 Khursan Shah 的頭銜。[2]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個源自阿拉伯族裔的王朝,波斯化的進程。[2] 根據《伊斯蘭百科全書英语Encyclopedia of Islam》:在統治者希爾凡的亞茲德二世英语Yazid II of Shirvan(Shah Yazid)(在位時期:回曆381年到418年 / 公元991年到1028年)之後,阿拉伯名稱被波斯名稱所取代,如 Manūčihr,Ḳubādh,Farīdūn 等,很可能是反映出他們與當地氏族,也可能與王朝之前的國都夏巴朗英语Shabaran之前古代統治者後裔通婚後的結果。 亞茲德人現在開始聲稱自己的血統(nasab),可以追溯到薩珊王朝國王巴赫拉姆五世霍斯勞一世[2]弗拉基米爾·米諾斯基認為,對這個阿拉伯家族進行伊朗化的最可能解釋,可能是與古代夏巴朗統治者的家族之間的婚姻聯繫有關。[5] 他進一步指出:薩珊王朝譜系的吸引力被證明比去追溯亞茲德· 伊本· 馬茲亞德· 沙巴尼的譜系更有吸引力。 [5] 有兩頭獅子的王朝紋章可能使人想起了列王紀的中巴赫拉姆五世的故事,巴赫拉姆五世必須從兩頭獅子之間奪取王冠才能被承認為國王。

塞爾柱人統治

在11世紀中葉,塞爾柱土耳其人入侵中亞的希爾萬,施以政治統治優勢,結束阿拔斯王朝對於此地的控制。塞爾柱人帶來了土耳其語和土耳其習俗。塞爾柱人成為一個統治龐大帝國的部族,這個帝國包括整個伊朗和阿塞拜疆,直到12世紀末為止。在塞爾柱帝國時期,蘇丹朝廷裡面頗有影響力的維齊爾尼札姆·穆勒克曾協助希爾萬王朝,進行許多教育和官僚體系的改革。他在1092年去世,標誌著曾經井然有序的塞爾柱帝國的衰落開始,這個帝國在1153年蘇丹艾哈邁德·桑賈爾過世後,國勢更進一步惡化。

在11世紀末和12世紀初,由於塞爾柱帝國的內部為爭奪王位而進行了鬥爭,帝國進入崩潰時期,幾位帝國之下的總督,利用這樣的時機,違抗蘇丹的指揮權力。

喬治亞人統治

在大衛四世統治時期,喬治亞王國的擴張。

在十二世紀初,希爾凡萬吸引了不斷擴張的鄰國喬治亞王國的注意,他們幾次侵入希爾萬的領土。之後,控制希爾萬王朝的人,由塞爾柱人逐步轉到喬治亞人手上。 公元1112年,喬治亞的大衛四世將他的女兒塔瑪爾英语Tamar, daughter of David IV of Georgia嫁給希爾萬王朝阿夫里敦一世英语Afridun I國王的兒子,馬努奇三世英语Manurhrhr III of Shirvan。在1117和1120年之間,阿夫里敦領土中有許多城堡,包括蓋貝萊,被喬治亞大衛四世所佔領。阿夫理敦一世在傑爾賓特作戰期間被謀害,由兒子馬努齊爾三世即位,瑪努齊爾三世受到妻子塔瑪爾的影響,仍然維持親喬治亞的立場。在塞爾柱帝國與喬治亞王國之間的迪德格里戰役,塞爾柱人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瑪努齊爾三世拒絕向塞爾柱治下的埃爾迪古茲王朝納貢。少了這價值四萬第納爾的貢物,塞爾柱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於1123年初發兵攻打希爾萬,佔領沙馬基,因為瑪努齊爾三世的叛逆,他被俘虜成人質。

在公元1123年6月,大衛四世再次發動攻擊,擊敗塞爾柱蘇丹,攻占沙馬基,布格德(Bughurd),古盧斯坦(Gulustan),迪維奇(Shabran)等地的城市和要塞。 瑪努齊爾三世在大衛四世於1125年過世後,恢復了自己的權力,並與他的舅子迪米曲斯一世英语Demetrius I of Georgia建立友好關係。丈夫去世後,塔瑪爾涉入兒子們之間的權力鬥爭,她偏袒幼子,兩人試圖在欽察僱傭軍的幫助下將希爾萬與喬治亞王國結合為一。 瑪努齊爾三世的長子 阿赫希坦一世英语Akhsitan I獲得阿塞拜疆埃爾迪古茲王朝的支持,奪得王位,迫使塔瑪爾及其幼子逃往喬治亞。

阿赫希坦一世採行獨立政策,與喬治亞人建立密切的關係,也和埃爾迪古茲王朝的建立者埃爾迪古茲英语Eldiguz,以及他的兒子及繼承人賈翰· 巴列文英语Jahan Muhammad Jahan Pahlavan建立密切的關係。 1173年,阿赫希坦一世幫助他的岳父喬治亞的喬治三世鎮壓了德姆納親王英语Demna of Georgia的叛亂。阿克赫坦一世統治時期,在1174年基輔羅斯,發動73艘船,從窩瓦河而來,威脅到庫拉河沿岸,而欽察部落在同一年劫掠了傑爾賓特,並佔領迪維奇(Shabran)。阿赫希坦一世向盟友喬治亞王國求助,由於希爾萬和喬治亞對傑爾賓特的圍困英语siege of Derbent的戰役成功 ,喬治三世征服了這座城市,並將其移交給希爾萬王朝,強化了喬治亞在這個地區的統治地位。他們一起還擊敗並燒毀了基輔羅斯的水軍船隻。

阿赫希坦一世試圖干預埃爾迪古茲王朝的內政,並反對齊齊爾·阿爾斯蘭英语Qizil Arslans登基的企圖,但以失敗收場。齊齊爾·阿爾斯蘭在1191年入侵希爾萬作為報復,他們攻到傑爾賓特,將整個希爾萬王朝領土收服在他們的權威之下。一年後的1192年,沙馬基在一場巨大地震中被毀,阿赫希坦一世將首都遷到巴庫。在1190年代初期,塔瑪麗統治下的喬治亞王朝開始干預埃爾迪古茲王朝和希爾萬王朝的事務,協助當地敵對的統治者對抗,並將希爾萬淪為附屬國。埃爾迪古茲王朝的統治者阿布巴克英语Nusrat al-Din Abu Bakr試圖阻止喬治亞的進逼,但在盛克戰役英语Battle of Shamkor中被戴維·索斯蘭英语David Soslan所擊敗[7],並在1195年讓喬治亞王國佔領了他的國都。雖然阿布巴克在一年後重新統治,他的王朝僅僅是勉強的遏制住喬治亞的進一步侵襲。[8][9]

游牧民族入侵

希爾萬在1235年因蒙古入侵而遭受巨大創傷,讓它無法在下一個世紀內完全恢復。在13和14世紀,希爾萬是強大的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的附庸。 這個王朝的易卜拉欣一世此時開始復興國運,利用他狡猾的政治手段,稱臣,朝貢,成功的免於被帖木兒帝國征服,。[需要引用]

薩非王朝統治

薩非王朝征服希爾萬王朝英语Safavid conquest of Shirvan過程中,兩位統治者-伊斯梅爾一世和法魯克·亞薩爾間的決戰。

希爾萬統治者或多或少是信奉伊斯蘭的遜尼派。 1462年,薩非王朝的早期領袖,謝赫·朱納德英语Sheykh Junayd在與希爾萬沙王朝在哈奇馬斯附近的戰鬥中喪生,薩非王朝的人從未忘記這件事。為了替被殺的先人復仇,在1500年到1501年間,薩非王朝開國君主伊斯梅爾一世入侵希爾萬,雖然薩非王朝的軍隊人數少於對手,但經過激烈的戰鬥,伊斯梅爾一世擊敗了當時的希爾萬統治者法魯克·亞薩爾英语Farrukh Yassar,法魯克·亞薩爾和他的軍隊全數遭到殺戮。然後,他攻克並洗劫巴庫,席爾萬前統治者的陵墓全被挖開,遺骸被拉出焚燒。。巴庫絕大部分人口被迫轉而信奉伊斯蘭的什葉派

希爾萬作為薩非王朝的附庸幾年,直到1538年,伊斯梅爾一世的兒子和繼位者塔赫瑪斯普一世(在位期間:1524年到1576年)派任第一位總督去統治當地,希爾萬最後淪為薩非王朝的一個行省。[10]

波斯詩歌

希爾萬沙王朝以鼓勵贊助波斯詩歌而聞名。 在眾多詩人中,他們或者是進入宮廷當御用詩人,或者是撰寫詩歌讚頌統治者的,以卡克尼英语Khaqani尼扎米兩位最出名。尼扎米為希爾萬統治者札蘭丁創作了波斯史詩《萊拉和瑪吉努》(Layla and Majnun ,故事源自阿拉伯),他還讓自己的兒子陪伴統治者的兒子接受教育。卡克尼本人在青年時期就自己取了個筆名哈奇奇Haqiqi,英譯為 “Seeker”)。在進入統治者法赫爾·迪爾·馬努切爾·費雷敦·西爾文沙(又稱 Khaghan Akbar)的宮廷之後,他選擇了另一個筆名 Khaghani(卡克尼),同時還擔任統治者兒子阿克薩坦(Akhsatan)的宮廷詩人。在席爾萬沙王朝統治時期,其他詩人和作家,有法拉基·希爾瓦尼英语Falaki Shirvani,阿齊茲·希爾瓦尼(Aziz Shirvani),賈馬爾·哈利勒·西爾瓦尼(Jamal Khalil Shirvani),巴赫蒂亞爾·希爾瓦尼(Bakhtiyar Shirvani),以及在賈馬爾·哈利爾·西爾瓦尼(Jamal Khalil Shirvani)匯集的波斯詩詞選集《 Nozhat al-Majales英语Nozhat al-Majales,英譯為"Joy of the Gatherings/Assemblies"》中提到的其他許多人。

建築

希爾萬沙宮殿是阿塞拜疆Shirvan-Absheron建築風格(請參考阿塞拜疆的古代建築英语architecture of Azerbaijan)中的最大規模的傑作,位於巴庫內城。這個建築群包括宮殿的主體建築(稱為 Divanhane),統治者的陵寢,統治者的御用清真寺和宣禮塔,哲學家及科學家希伊德· 亞雅· 巴庫維陵墓英语Mausoleum of Seyid Yahya Bakuvi,東門 – 也稱 Murad's gate,水池,還有浴室的的部分遺跡。希爾萬沙王朝在希爾萬各地建造了許多防禦性城堡,以抵抗經常發生的外國入侵。從包含少女塔,城牆圍繞的城市巴庫,和在阿普歇倫半島的許多中世紀城堡,到希爾萬和沙基(Shaki)山脈的堅固據點,都有許多中世紀經典的軍事建築。 統治者 卡利魯拉一世英语Khalilullah I(易卜拉欣一世之子)和法魯克· 亞薩爾英语Farrukh Yassar(易卜拉欣一世之孫)在位期間是王朝最成功的時期。在巴庫的希爾萬沙宮殿的建築群也是15世紀中期,在這兩位的統治期間建造的,這裡也有王朝和卡瓦迪修道會英语Khalwati order(Halwatiyya Sufi khaneqa,伊斯蘭蘇菲主義兄弟會)的陵墓區域。

希爾萬沙統治者名錄

王朝紋章 名稱 統治起始年 統治終止年 和前任統治者關係
海瑟姆·伊本·哈立德英语Haytham ibn Khalid 861 ? 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塔瓦基勒任命為希爾萬的總督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一世英语Muhammad I of Shirvan ? ? 海瑟姆·伊本·哈立德之子
希爾萬的海瑟姆二世英语Haytham II of Shirvan ? 約 913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一世之子
希爾萬的阿里英语Ali I of Shirvan 913 ? 希爾萬的海斯姆二世之子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二世英语Muhammad II of Shirvan
也是剌讓沙英语Layzanshah
? 917 海瑟姆·伊本·哈立德的侄子
阿布·塔河·亞茲德英语Abu Tahir Yazid
也是剌讓沙英语Layzanshah
917 948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二世之子

穆罕默德三世時期的硬幣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三世英语Muhammad III of Shirvan
也是剌讓沙英语Layzanshah,以及 Tabarsaran 的沙阿(公元917年到948年)
948 956 阿布·塔河·亞茲德之子
希爾萬的阿瑪德英语Ahmad of Shirvan
也是剌讓沙英语Layzanshah (公元948年到956年)
956 981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三世之子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四世英语Muhammad IV of Shirvan
也是剌讓沙英语Layzanshah(公元956年到981年)
986 991 希爾萬的阿瑪德之子
希爾萬的亞茲德二世英语Yazid II of Shirvan 991 1027 希爾萬的穆罕默德四世的兄弟
希爾萬的馬努齊爾一世英语Manuchihr I of Shirvan 1027 1034 希爾萬的亞茲德二世之子
希爾萬的阿里二世英语Ali II of Shirvan 1034 1043 希爾萬的馬努齊爾一世的兄弟
希爾萬的庫巴德英语Qubad of Shirvan 1043 1049 希爾萬的阿里二世的兄弟
希爾萬的阿里三世英语Ali III of Shirvan 1049 1050 希爾萬的庫巴德的侄子
希爾萬的薩拉英语Sallar of Shirvan 1050 1063 希爾萬的阿里三世的叔伯
法力布茲一世英语Fariburz I 1063 1096 希爾萬的薩拉之子
希爾萬的馬努齊爾二世英语Manuchihr II of Shirvan 1096 1106 法力布茲一世之子

阿夫里敦一世英语Afridun I 1106 1120 希爾萬的馬努齊爾二世的兄弟
馬努齊爾三世英语Manuchihr III of Shirvan 1120 1160 阿夫里敦一世之子
阿夫里敦二世英语Afridun II 1160 1160 馬努齊爾三世之子
阿赫希坦一世英语Akhsitan I 1160 1197 阿夫里敦二世的兄弟
薩漢沙英语Shahanshah (Shirvanshah) 1197 1200 阿赫希坦一世的兄弟
法力布茲二世英语Fariburz II 1200 1204 薩漢沙的侄子
法魯克扎德一世英语Farrukhzad I 1204 1204 法力布茲二世的叔伯
古斯塔斯伯一世英语Gushtasb I 1204 1225 法魯克扎德一世

之子

法力布茲三世英语Fariburz III 1225 1243 古斯塔斯伯一世之子
阿赫希坦二世英语Akhsitan II 1243 1260 法力布茲三世之子
法魯克扎德二世英语Farrukhzad II 1260 1282 阿赫希坦二世之子
阿赫希坦三世英语Akhsitan III 1282 1294 法魯克扎德二世之子
季卡夫斯一世英语Keykavus I (Shirvanshah) 1294 1317 阿赫希坦三世之子
希爾萬的凱庫巴德一世英语Kayqubad I of Shirvan 1317 1348 季卡夫斯一世的叔伯
卡夫斯一世英语Kavus I 1348 1372 希爾萬的凱庫巴德一世之子
希爾萬的胡相英语Hushang of Shirvan 1372 1382 卡夫斯一世之子
希爾萬的易卜拉欣一世英语Ibrahim I of Shirvan 1382 1417 希爾萬的胡相的侄子
卡利魯拉一世英语Khalilullah I 1417 1465 希爾萬的易卜拉欣一世之子

法魯克·亞薩爾時期的硬幣
法魯克·亞薩爾英语Farrukh Yassar 1465 1500 卡利魯拉一世之子
巴赫拉姆· 別戈英语Bahram Beg (Shirvanshah) 1501 1501 法魯克· 亞薩爾的兄弟
伽基·別戈英语Gazi Beg 1501 1501 巴赫拉姆· 別戈之子
蘇丹·馬穆德英语Sultan Mahmud (Shirvanshah) 1501 1502 伽基·別戈之子
塞克沙·易卜拉欣二世英语Ibrahim II Shaykhshah 1502 1524 蘇丹·馬穆德的兄弟
卡利魯拉二世英语Khalilullah II 1524 1535 塞克沙·易卜拉欣二世之子
法魯克· 亞沙二世英语Farrukh Yassar II 1535 1535 卡利魯拉二世的兄弟
希爾萬的沙魯克英语Shahrukh of Shirvan 1535 1539 法魯克· 亞沙二世之子

另請參照

參考文獻

  1. ^ Stat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museum "The Shirvanshahs’ Palac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4 April 2015. – "Two lions and the head of the bull between them was the symbol of the Shirvanshahs. Lions symbolized the power and strength of the Shirvanshahs, the head of the bull symbolized abundance."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Barthold, W., C.E. Bosworth "Shirwan Shah, Sharwan Shah. "Encyclopaedia of Islam. Edited by: P. Bearman, Th. Bianquis, C.E. Bosworth, E. van Donzel and W.P. Heinrichs. Brill, 2nd edition
  3. ^ 3.0 3.1 3.2 3.3 3.4 Bosworth, C.E. Archived copy.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11 February 2011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March 2013).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article=|title=只需其一 (帮助)
  4. ^ Tadeusz Swietochowski. Russia and Azerbaijan: A Borderland in Transi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1995, p. 2, ISBN 0231070683: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a native Azeri state of Shirvanshahs flourished north of the Araxes."
  5. ^ 5.0 5.1 5.2 5.3 5.4 V. Minorsky, A History of Sharvan and Darband in the 10th–11th Centuries, Cambridge, 1958.
  6. ^ Encyclopedia Iranica, "Minorsky, Vladimir Fedorovich", C. E. BOSWORTH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16 November 2007.
  7. ^ Suny 1994,第39頁.
  8. ^ Luther, Kenneth Allin. "Atābākan-e Adārbāyĵā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17 November 2016.", in: Encyclopæ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Retrieved on 2006-06-26.
  9. ^ Lordkipanidze & Hewitt 1987,第148頁.
  10. ^ Fisher et al. 1986,第212, 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