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滨海自由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19.77.199.14留言2020年5月27日 (三) 12:19 →‎濱海自由城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滨海自由城
Villefranche-sur-Mer
 法國市镇
滨海自由城徽章
徽章
滨海自由城的位置
地图
滨海自由城在法国的位置
滨海自由城
滨海自由城
滨海自由城在滨海阿尔卑斯省的位置
滨海自由城
滨海自由城
坐标:43°42′15″N 7°18′42″E / 43.7042°N 7.3117°E / 43.7042; 7.3117
国家 法國
大区 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大区
 滨海阿尔卑斯省
尼斯区
社区尼斯-蓝色海岸
政府
 • 市长 (2008–2014) Gérard Grosgogeat
面积1
 • 市镇4.88 平方公里(1.88 平方英里)
人口(2006年)[1]
 • 市镇6,704人
 • 密度1,374人/平方公里(3,558人/平方英里)
时区CETUTC+01:00
 • 夏时制CESTUTC+02:00
邮政编码06230
INSEE06159
省级选区滨海自由城
海拔0—575米(0—1,886英尺)
(平均:287.5米)
網站https://villefranche-sur-mer.fr/
1法國統計部門在計算土地面積時,不計算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 2人口不重複計算」:擁有多重居住地的居民(如:學生和軍人)僅計算一次。

滨海自由城法语Villefranche-sur-Mer尼斯语: Vilafranca de Mar意大利语Villafranca Marittima)是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滨海阿尔卑斯省的一个市镇,位于尼斯以东约6千米的蓝色海岸地区,与尼斯之间有博隆山、阿尔邦山和维奈格里埃山相隔,區內一帶有一些豪華住宅。滨海自由城的天然海湾是地中海所有港口之中最深的海港,可供大型船只安全停泊。海港在尼斯半岛和费拉半岛之间的深度为95米,并向南伸延,在距离海岸1海里处形成500米深的海底峡谷。

城市向北伸延至环绕海湾的山丘,最高点为520米,位于勒泽山。连接尼斯和意大利的3条主要道路经过滨海自由城。

历史

滨海自由城的所在地以至滨海博略圣让-卡普费拉一带,在史前时期已有人定居。凯尔特-利古里亚人部落曾在山区建立农业社区;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则以海港作为前往西地中海地区途中的中途站。凯撒大帝征服高卢后,罗马人扩建奥雷利亚大道蒙托利沃查理大帝的王朝分裂前,该区是洛塔林基亚的一部分,后来划入普罗旺斯。1295年,安茹伯爵查理二世(后来成为普罗旺斯伯爵)吸引蒙托利沃和附近的居民迁居至海岸,以抵御海盗的威胁;他又授予该城镇“自由港”的地位,滨海自由城因此得名。从此该城拥有税收减免和收取海港税的特权,并维持至18世纪。[2]

1388年,由于没有子嗣的乔万娜一世承袭王位引起争端,东普罗旺斯成为萨伏依公国的一部分。随后的400年,滨海自由城所在的尼斯省Comté de Nice)的所有权一直引发法国人和神圣罗马帝国(萨伏依的盟友)之间的争议。

1543年,巴巴罗萨·海雷丁帕夏的军队在围攻尼斯后一度占领滨海自由城,这促使萨伏依公爵埃曼努埃尔·菲利贝尔在城镇附近的阿尔邦山建立堡垒。17世纪后期,该区曾落入法国人的统治之下,但在《乌得勒支和约》签定后归还萨伏依公国。[3]

18世纪,尼斯新建港口,滨海自由城的重要性下降,但仍是海军基地。1744年,法国和西班牙的军队在孔蒂亲王的指挥下,在阿尔邦山堡垒击败查理·伊曼纽尔三世皮埃蒙特部队。1793年,法国人再度占领滨海自由城,该区直至1814年都是拿破仑帝国的一部分,随后在维也纳会议中归还萨丁尼亚王国。1860年,随着意大利统一,滨海自由城在经过公民投票后交给法国统治。

19世纪后期,滨海自由城成为俄国海军的基地,俄国人在检疫所里建设了海洋学实验室。[3] 1948年至1966年,美国海军第6舰队以滨海自由城为母港。自1980年代起,海港开始被邮轮使用,现在是法国最常使用的邮轮停靠港。[3]

人口

滨海自由城人口变化图示


数据来源:INSEE[4]

姊妹城市

参考资料

  1. ^ Populations légales 2019.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 2023年4月27日. 
  2. ^ (法文) Barelli H. – Rocca R.:’’Histoire de l’Identité Niçoise’’, page 22-31, Serre Editeur 1998.
  3. ^ 3.0 3.1 3.2 (法文) Tracou C.-Richard D.:’’La Rade Étincelante’’, page 11, 66 and 77, Éditions 2Fab 1995
  4. ^ Chiffres clés - Évolution et structure de la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