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棕色人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67.52.220留言2020年7月9日 (四) 07:32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洛斯罗普·斯托达德在《有色人種與世界最優白人對立的上升趨勢英语The Rising Tide of Color Against White World Supremacy》(1920年)中繪製的全球人種圖,其中棕色區域標示棕色人種。

棕色人種人種族群分類法中的一個項目。如黑人白人一樣,它是基於人類膚色的人種術語。它用於描述南亞東南亞北非大洋洲拉丁美洲和(含拉丁裔美國人)的各種人群,也常被用来描述北美洲拉丁美洲的原住民。

歷史定義

人类学学家Carleton S. Coon,把大洋洲原住民及其太平洋岛屿人给归类于他们自己的人种“棕色人种”。[1]棕色人种皮肤为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并且卷曲,鼻子宽,口鼻部前突,胡子和体毛發達(黑人毛发稀少)。当时,在东南亚挖掘的化石显示中石器时代的东南亚人骨骼类似于所谓的棕色人种。

註釋與引用

  1. ^ Coon, Carleton S. (1962). The Origins of Race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