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Yyfroy留言 | 贡献2020年8月1日 (六) 10:09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日本海魴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海鲂目 Zeiformes
科: 海鲂科 Zeidae
属: 海魴屬 Zeus
种:
日本海魴 Z. faber
二名法
Zeus faber
Linnaeus, 1758
異名[2]
列表
    • Zeus australis
      Richardson, 1845
    • Zeus faber mauritanicus
      Desbrosses, 1937
    • Zeus japonicus
      Valenciennes, 1835
    • Zeus pungio
      Cuvier, 1829

日本海魴(ㄈㄤˊ)(學名Zeus faber),又稱遠東海魴海魴魴魚鏡魚鏡鯧馬頭鯛日本的鯛豆的鯛的鯛,是輻鰭魚綱海魴目的其中一。在台灣的高級餐廳菜單中稱為鲂魚,英文俗名為John Dory,音譯為多利魚

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西岸至印度洋間。遠洋洄遊性魚類。[2]

深度

水深上下限40至200公尺。[2]

特徵

本魚臀鰭棘4枚,背鰭硬棘部基底無棘狀板。沿背鰭軟條部和臀鰭之基底有5至7枚大形棘狀板。胸鰭短;腹鰭延長,後端達臀鰭起點之後;尾鰭截平。鱗片十分細小,牢牢附著於體側,體高甚大且側扁,吻深裂,頭大型。胸鰭上有一大黑斑,體呈淡褐色,體側有10條左右的長條狀縱帶,分布不平均,口部朝上且可伸出,頜可伸縮,上下頜齒小,腭骨則無齒。體長可達50公分。[2]

生態

本魚大多棲息於深海之泥質海底,以魚類浮游生物為食物,而在夏秋兩季則可能會游到礁石附近。[2]

經濟利用

中大型魚類,常為底拖網捕獲,肉為鮮美,極具食用價值。[2]

仿冒品

台灣坊間低價、去骨去皮的多利魚、魴魚或雪斑魚,皆為東南亞、越南淡水養殖的低眼無齒𩷶博氏巨鯰Pangasius bocourti,俗稱「巴沙魚」,也被用来假冒為龍脷魚),假冒高價的深海產魴魚,使很多人誤以為「鯰魚」就是魴魚、多利魚或國宴魚。最簡單的分辨方法是日本海魴的魚片帶有魚皮,呈三角形;鯰魚的魚片沒有魚皮,呈長條形(長舌狀)。[3]

参考文献

  1. ^ Iwamoto, T. 2015. Zeus fabe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198769A42390771. 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15-4.RLTS.T198769A42390771.en. Downloaded on 06 April 2020.
  2. ^ 2.0 2.1 2.2 2.3 2.4 2.5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0). Zeus faber. FishBase. Version 2020-04.
  3. ^ 魴魚產品真真假假,業者應正確標示品名. 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5-01-29.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魴魚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