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辛托·艾斯奇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蜻蜓留言 | 贡献2020年9月14日 (一) 04:3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1592年12月—1633年8月9日[1]:12),又譯作愛斯基委[1]:12[2]:18艾基水[3]耶士基佛[4]。是一位道明會的西班牙神父,臺灣西治時期到臺灣北部傳教,並是第一位走出西班牙人堡壘到原住民各社傳教的神父[5]。他並利用羅馬拼音來拼寫「淡水語」[1]:12。編有《淡水語辭彙》,並翻譯《淡水語教理書》,此外還在1632年設立「神學院」(學林)[2]。後來在前往日本傳教途中,遭到船員殺害[1]:12

他在1632年所寫的〈關於艾爾摩莎島情況的報告(Memoria de las cosas pertenecientes al estado de la Isla Hermosa)〉[註 1]內容豐富,成為研究西班牙在臺歷史必然提及的重要文獻[5]

生平

艾斯奇維神父於1592年出生於西班牙阿拉瓦省維多利亞,18歲時加入道明會,之後就讀於巴利亞多利德省聖格雷戈里奥學校英语Colegio de San Gregorio[1]:12[5]

他在1626年前往菲律賓,在San Thomas神學院講授神學[1]:12。此外他在馬尼拉時,還向日本籍的神父Santa Maria學習日語[5]。之後他為了前往日本傳教,先於1631年來臺等待機會赴日[5]。艾斯奇維最初在淡水Taparri社傳教,促使該社與敵對的Kimauri社和平相處,進而將之轉化成教徒[1]:12。而後他勸服淡水附近的Senaer社,並在當地建玫瑰聖母教堂[1]:12

1632年,艾斯奇維到北投一帶傳教[1]:12。同年他建議在臺灣設立神學院,培養傳教士[1]:12[2]:18

1633年,他被派往日本傳教,途中於8月9日、10日之間遭到船員殺害[註 2][1]:12[3]:331

註釋

  1. ^ 此份報告有翻成中文,可參閱收錄於《臺灣文獻》第54卷第4期的〈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神父1632年所寫「福爾摩莎島情況相關事務的報告」〉一文。
  2. ^ 動機可能是想得到日本長崎當局的獎賞[3]:331

參考來源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騰邑文化編輯部. 《台灣教育世紀回顧 荷西~日治》. 零極限文化. 2013-03. ISBN 978-986-89318-0-0. 
  2. ^ 2.0 2.1 2.2 劉寧顏(總纂)、李雄揮、程大學、司琦.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學校教育篇).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04-15. ISBN 957-00-2025-3. 
  3. ^ 3.0 3.1 3.2 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 Mateo) 著 那瓜(Nakao Eki) 譯. 《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 南天. 2008-12. ISBN 978-957-638-711-1. 
  4. ^ 翁佳音、黃驗. 《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25日初版六刷. ISBN 978-957-32-8033-0. 
  5. ^ 5.0 5.1 5.2 5.3 5.4 陳宗仁. 〈1632年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報告的解析-兼論西班牙佔領前期的臺灣知識與其經營困境〉. 《臺灣文獻》. 2010-09-31, 第61卷 (第3期): 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