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名人故里之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3日 (六) 19:48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名人故里之争是中国各地方对名人故乡(主要指出生地)进行争夺的文化现象。现代以来,地方及地方政府因经济效益的缘故对名人故里争夺现象愈演愈烈。

除了生平不详的情况外,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记载个人出生地的传统。史书中称某人为某地人时,“某地”通常指他的郡望祖籍籍贯。前两者大都是追溯遥远祖先的居住地,后者也并非指向个人的出生地。即使是记载个人生平的家谱墓志中,仍以郡望、祖籍,标榜自己为某某人。

东汉兴起门阀,故自魏晋以来的社会风气多推崇郡望。唐代张说为外戚王仁皎所撰神道碑,称王仁皎为太原祁人。实际上,太原郡祁县是王仁皎家族——太原王氏的郡望所在。根据他墓葬所在和其女王氏传记,当属同州下邽县人。北宋时,随着科举制度日渐成熟,新的士大夫阶层形成,而“累世为官”门阀则在晚唐和五代的动乱中消散,对郡望的推崇亦随之消失。明清时,多以祖籍、籍贯归属[1]。清代旗人则以旗籍归属。

故里之外的争夺

除了出生地,墓葬所在亦是争夺对像。唐代诗人杜甫有八处墓地。明末大顺政权建立者李自成下落不明,关于他的最终死亡地点众说纷纭。至今全国有数座李自成墓

注释

  1. ^ 韩养民. 地望、郡望、籍贯与姓名. 西安晚报 数字报刊. 2008-02-26 [201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2)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