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ir7538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5日 (一) 13:10 (手动修正豆瓣数据与wikidata一致v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石挥(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涛,中国话剧演员电影演员电影导演,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1957年因被打成“右派”,在东海蹈海自杀。

生平

1915年出生于天津市杨柳青石家大院。一岁时随父迁往北京,入读北师大附小。中学时考入南开学校,曾参加南开新剧团活动。1937年南开学校主楼被日本飞机炸毁后,随师生迁至耀华学校继续上学。后因家境拮据,未等毕业即去上海谋生,做过列车上的车童、牙医所的童工、电影院小卖部的售货员。1940年经小学同学、演员蓝马介绍,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很快在舞台剧演艺界出名,并转至电影界,进入文华影片公司

1949年后,在当演员的同时担任多部影片导演,由他导演的著名影片有《鸡毛信》、《刘胡兰》等。其导演的描写解放军影片《关连长》受到了批判,被说是“丑化了解放军”。

1957年由他导演并担任主角的电影《雾海夜航》又受到了批判,同时因为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文《东吴大将-假话》而被打成“右派”,并被批判。1957年11月,石挥乘坐曾拍摄过《雾海夜航》的“民主三号”客船,在海上投海自杀[1]

代表作

话剧

电影

演出作品

编剧作品

导演作品

所获荣誉

40年代石挥参演了30多个剧目,无论正派,反派,青年,老年,戏剧,悲剧,他的表演都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其中更是以《正气歌》里的文天祥,《大马戏团》里的慕容天锡,《秋海棠》里的秋海棠尤为出色,1942年被舆论和观众评选为“话剧皇帝”。

石挥改编自老舍名著《我这一辈子》的同名作品,由其自导自演并获得极大的成功。1955年,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2]

1954年石挥导演的影片《鸡毛信》获得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这是最早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儿童故事片。

1955年石挥导演的戏曲艺术片《天仙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引起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的黄梅戏热潮。

评价

著作

参考文献

  1. ^ 石挥.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中文(中国大陆)). 
  2. ^ CCTV. 电影传奇 我这一辈子:北京啊北京. [201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