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水窟 (南投花蓮交界)

坐标23°27′37″N 121°03′23″E / 23.460264°N 121.056299°E / 23.460264; 121.05629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llery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23日 (一) 07: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水窟
Oniyap
圖中央卵狀水池是大水窟池,其旁的紅色屋舍是大水窟山屋。
所在国家 中華民國
表面积平方公尺
平均深度公尺
最大深度公尺
水体体积立方公尺
表面海拔3,280公尺

大水窟布農語Oniyap[1]),又名大水窟池,是臺灣一座高山湖泊,位於大水窟山東南方約6公里處,地處花蓮縣卓溪鄉南投縣信義鄉之交界,為八通關越嶺古道必經之地,也是玉山國家公園一處自然景點[2][3]

歷史

清領時期,總兵吳光亮奉清廷開山撫番政策,率飛虎軍開闢中路通過於此,地名分別有二種版本:《臺灣通志稿》記載「水崛」,《臺灣輿圖》記載「架扎」,因此在玉山國家公園調查報告中判定這二處地名應是指現今大水窟[1]

日治時期也開闢一條八通關越道路通過於此,日人將此地視為全線東段與西段的分界點,大水窟則成為清、日二條古道的交會點[4]。因大水窟地處台中州花蓮港廳之交界點,臺灣總督府為治理山地原住民,在大水窟池畔興建一座外觀六角狀的涼亭,其功能類似於檢查哨,每年三月至十一月會派員駐守,一旁還有立碑寫著「州廳界」三字[1][4]。此外,臺灣總督府也在海拔3,150公尺處興建大水窟駐在所,座落於南大水窟山東側的平坦肩稜上,是八通關越嶺道沿線所有駐在所之中海拔位置最高[5][6]

1980年代,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楊南郡進行勘察,發現大水窟營盤址有遺留陶瓷殘片,經考究被證實是出自於清咸豐同治年間的福建德化窯產物[1]

地理

大水窟的海拔高度約3,280公尺,位於大水窟山與南大水窟山之間鞍部[2][7]。水源仰賴降雨以及融雪而來,因地形之故而無缺口外流,為封閉型天然湖泊[2]。就登山路線的位置而言,大水窟是中央山脈縱走與八通關越嶺古道之二條路線交叉上,為南北通往大水窟山、達芬尖山以及東西通往瓦拉米玉山的重要樞紐,因此在距離大水窟200公尺設有一座大水窟山屋,由太陽能供應其照明電力,入內可容納24位登山者休憩及住宿[8][7]

周邊景點

自然類
人文類

參見

資料來源

  1. ^ 1.0 1.1 1.2 1.3 楊南郡、王素娥. 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越嶺古道西段調查研究報告 (PDF).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1987年8月 [2013-10-18]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吳永華. 台灣高山湖泊發現小史 (PDF). 宜蘭縣壯圍鄉公所網站. [2013-10-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19) (中文(臺灣)). 
  3. ^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八通關日治越道線 大水窟. 玉山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 [201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中文(臺灣)). 
  4. ^ 4.0 4.1 MIT台灣誌》【中央山脈大縱走 南二段 兩條歷史的洪流 相遇在大水窟】 (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 大水窟: 麥覺明. 2013年11月10日首播 (中文(臺灣)). 
  5. ^ 黃靜宜. 大水窟遺址測量.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13-11-10]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6. ^ 林一宏. 日治時期台灣山地「駐在所」建築之初步研究. 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 2009年4月~12月 [2013-10-18] (中文(臺灣)).  [永久失效連結]
  7. ^ 7.0 7.1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八通關日治越道線 大水窟山屋. 玉山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 [201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中文(臺灣)). 
  8. ^ 連鋒宗. 《臺灣百岳全集中央山脈南段》. 上河文化. 2007年: 第138-145頁. ISBN 978-986-7342-24-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