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士兵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tw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日 (三) 00:55 →‎參考資料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Hughesiliers
曉士兵團

存在時期1940年-1941年
國家或地區 英屬香港
種類民兵
參與戰役香港攻防戰

曉士兵團(英語:Hughesiliers)是一支為抵抗日軍入侵香港而於1940年成立的香港本地民兵[1],成員由居住在香港的外籍人士組成[2],包括來自超過兵役年齡的英國人,及其他居港的同盟國中立國僑民。雖然曉士兵團的成員大多有55歲或以上[3],但很多都是退伍軍人[4],當中有不少成員曾經參加一次大戰西班牙內戰[2],甚至具備波耳戰爭的作戰經驗[5],而領軍的是曾任怡和洋行大班的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百德新[6]

參戰經歷

日軍進攻北角發電廠時遭遇曉士兵團頑強抵抗

日軍在1941年12月8日清晨入侵香港,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爆發,曉士兵團接受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的統一指揮,獲委派駐守香港島的重要據點 — 北角發電廠[5]。日軍在12月13日攻佔九龍後,便多次隔海炮轟發電廠。當時包括百德新少校在內的曉士兵團共有4名軍官及66名其他各級成員在北角發電廠防守[2],當中有22人是香港電燈公司的雇員、7人是太古船塢的海事工程人員、17人是九龍淪陷後加入的中華電力公司技師、6名自由法國士兵及2名自由法國軍官,還有賽馬會秘書皮爾斯(T. A. Pearce),而最年長的成員是年屆77歲的香港會秘書德輔男爵(Baron Edward des Voeux)[4]

日軍於12月18日晚上登陸香港島,隨後進攻北角發電廠,但遭遇駐守發電廠的曉士兵團頑強抵抗[1],使日軍攻勢受阻,被迫改道往賽西湖前進。曉士兵團於12月19日凌晨主動出擊,派出突擊隊到炮台山道突襲日軍砲兵[2],將砲兵陣地摧毀,並擊斃兩個日軍砲兵小隊隊長,但北角發電廠在12月19日早上終被日軍重重包圍,曉士兵團在突圍時與日軍在英皇道及電氣道爆發巷戰,期間互有死傷,百德新與同僚為免造成平民傷亡,決定退出民居。百德新在日軍包圍下,彈藥用盡,於當日下午4時半左右向日軍投降[4]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A record of the actions of the Hong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 in the Battle for Hong Kong, December 1941.. Hong Kong: Ye Olde Printerie. 1953 [2020-03-09]. 
  2. ^ 2.0 2.1 2.2 2.3 Kwong Chi Man; Tsoi Yiu Lun. Eastern Fortress: A Military History of Hong Kong, 1840–1970.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 p.196, p.197 [2020-03-09]. ISBN 9789888208708. 
  3. ^ 周蜜蜜. 奇趣香港史探案4:大戰時期.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 2017 [2020-03-10]. ISBN 9789888420438. 
  4. ^ 4.0 4.1 4.2 保衛香港的老人兵團 - 曉士兵團. 港識多史.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0). 
  5. ^ 5.0 5.1 北角大強街 點解叫「大強」 原來譯錯咗!. 東方日報. 2019-06-03 [2020-03-09]. 
  6. ^ 鄺智文; 蔡耀倫. 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 香港: 天地圖書. 2013-09: 236–237. ISBN 97898882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