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58.152.132.4留言2020年12月14日 (一) 12:02 →‎評價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崔颢
唐朝诗人
朝代
姓名崔颢
出生
汴州(今河南开封
逝世754年
黄鹤楼》等四十二首詩,明朝有人辑有《崔颢集》。

崔颢(?—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中國唐朝詩人。現存詩僅四十二首,最有名的代表作莫過於《黄鹤楼》。

生年

崔颢生年无考。闻一多唐诗大系》定为704年左右,但并无依据。傅璇琮认为可能是以崔颢二十岁登进士推算而得,但崔颢登进士的年岁史无记载,也未必二十岁就能登进士[1]

生平

開元十年(722年)或十一年(723年)中進士[1]。开元十三年(725年)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向宰相张说推荐过樊衡,崔颢此时所任官职不明[1]

登进士第后,崔颢或曾一度为监察御史[1]。大约在开元十八年(730年)到开元二十九年之间,曾在河东节度使军中代州都督杜希望手下任职[1]。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擔任扶沟县[2],官位一直不顯[3]。约在天宝三载前,为太仆寺丞[1]。官至司勋員外郎。天寶十三載(754年)卒。

評價

唐诗三百首注疏》中的崔颢《黄鹤楼》,民国二十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崔颢的诗风在不同阶段有明显变化。殷璠河岳英靈集》说他“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

崔顥四處遊歷,吟詩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詩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

唐朝时,当时人常常将崔颢在诗歌创作上与王维并提[1]。《旧唐书·文苑传》将他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宋朝嚴羽在《滄浪詩話》中称崔颢的《黃鶴樓》诗是唐人七律第一。直到明清,崔顥的评价都一直很高[1]

著作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颢诗一卷,《直斋书录题解》载其集一卷。《全唐诗》编录其诗一卷。明朝人辑有《崔颢集》。

全唐文》载有崔颢文两篇,一篇为崔颢荐樊衡书;另一篇《荐齐秀才文》实为令狐楚的《荐齐孝若书》[1]。赵明诚《金石录》载有《唐扶沟令马光淑颂》崔颢撰。但有目无文。2004年公布的《唐故居士钱府君夫人舒氏墓志铭并序》为崔颢撰[4]

轶闻

《新唐书》本传载有崔颢向李邕献诗,首章为“十五嫁王昌”,被李邕斥责为无礼。傅璇琮认为崔颢献诗当属于唐人行卷一类的行为,用来博取声誉,更容易登科。而崔颢登科之前,李邕正被贬谪偏远州县,崔颢不太可能向他献诗[1]

注釋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3: 71–83. ISBN 7101035965. 
  2. ^ 2004年出土的《唐故居士钱府君夫人舒氏墓志铭并序》题署 :“左威卫胄曹参军广平程休撰序 , 许州扶沟县尉博陵崔颢撰铭 。”
  3. ^ 《旧唐书》本传称开元 、天宝间“名位不振”。
  4. ^ 于文哲. 崔颢新考——以新出墓志为中心.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