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發電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4日 (四) 11:23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協和發電廠
影像中三座煙囪即為協和發電廠所在地
地图
國家/地区 中華民國臺灣
坐標25°09′26″N 121°44′22″E / 25.157328°N 121.739325°E / 25.157328; 121.739325
現況商轉中
啟用日期1977年
持有單位台灣電力公司
运营单位台灣電力公司
火力发电站
主要燃料重油
類型燃油汽力發電
联合循环
冷卻來源海水
總额定容量2,000MW
發電概況
装机机组4部
廠牌和型號美國西屋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公司
额定容量2,000MW
年发电量53億度

協和發電廠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山區的火力發電廠,地處基隆港外港口西側,東側緊鄰白米甕砲台,並與外港口東側的和平島相望。該廠由台灣電力公司興建與經營,廠區面積59.7公頃。廠內4部機組以重油為燃料,為全臺唯一使用重油做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總裝機容量200萬千瓦[1]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1,597,484公噸[2]

歷史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用電量增加,為了增加供電穩定性、以及取代原有位於基隆市八斗子北部發電廠之功能,台電因而在1971年決定興建協和發電廠[1]。第一號機在1977年商業運轉,至1985年廠內機組全部完工。

設施

協和發電廠共裝置4部燃重油機組,總裝機容量為2000MW。並建有三根204公尺高的煙囪以提高擴散效果[1],完工後成為基隆北海岸一帶最顯著的人工地標物。原訂2016年除役的1、2號機延役至2019年。3、4號機除役時程則從2025年提前至2024年,並將於協和電廠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協和電廠改為燃氣機組。

發電機組

商轉中

名稱 鍋爐類型 汽輪發電機類型 機組數量 發電燃料 裝置容量(MW) 商轉日期 狀態
一號機  美国B&W製自然循環正壓式  日本三菱重工製三缸串接四流再熱式汽輪發電機 1 燃料油 500MW 1977年1月 2019年12月31日 除役
二號機  美国B&W製自然循環正壓式  美国西屋製三缸串接四流再熱式汽輪發電機 1 燃料油 500MW 1977年12月 2019年12月31日 除役
三號機  美国B&W製自然循環正壓式  日本三菱重工製三缸串接四流再熱式汽輪發電機 1 燃料油 500MW 1980年3月 商轉中
四號機  美国B&W製自然循環正壓式  美国西屋製三缸串接四流再熱式汽輪發電機 1 燃料油 500MW 1985年8月 商轉中

計畫中

名稱 汽渦輪發電機類型 熱回收爐類型 汽輪發電機類型 機組數量 發電燃料 裝置容量(MW) 商轉日期 狀態
新一號機 1 天然氣 2025年 計畫中
新二號機 1 天然氣 2025年 計畫中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協和發電廠簡介 (PDF). 台灣電力公司. [2011-09-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5-16). 
  2. ^ 協和發電廠. CARMA - C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