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cju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6日 (六) 14:54 →‎top:​ 修飾語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春江花月夜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极富哲理,韵律悠长高远。就目前能查得的資料,该诗最早仅见于北宋《乐府诗集》第四十七卷的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中[1],之后受到文坛关注则始于明代,在清代更是被抬升至“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2],这一评述也沿用至今。

闻一多称之为:“对它的所有评论和解析都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甚至被认为所有后代诗词皆是它的衍生和支流。对中国古代诗词发展有着无法替代的巨大贡献。民国时期,有人将琵琶夕阳箫鼓》改编为二胡古筝二重奏,亦命名为《春江花月夜》。该诗曾被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彭修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并因此广为流传。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之“礼乐”部分,表演者以昆曲吟唱方式唱出《春江花月夜》首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参考文献

  1. ^ 链接至维基文库 乐府诗集. 维基文库. 北宋 (中文). 
  2. ^ 陈兆奎. 《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夫问)》. 《王志》. 

研究書目

  • 程紀賢:〈論《春江花月夜》的內容與形式〉,載錢林森編:《法國漢學家論中國文學——古典詩詞》(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頁18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