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鹿角蕨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olathewikian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8日 (一) 16:33 (扩展;链接;清理)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鹿角蕨属
Platycerium bifurcatum -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纲: 真蕨綱 Polypodiopsida
目: 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科: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属: 鹿角蕨属 Platycerium
Desv.

鹿角蕨学名Platycerium),為水龍骨科鹿角蕨屬植物,主要產地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有18個已經發表的原生種。它們生長於熱帶雨林,為腐生生物,以樹表的腐爛有機物為營養,用硬而光滑的營養葉及有抓附性的根系把持在樹上。雖然它原產熱帶高溫的雨林中,但對環境適應力很強,被大量運用在各國園藝產業及建案造景中。

它們的主要特徵為:葉分二型, 一是孢子葉(生育葉),大型,伸展於空氣中,分叉,狀似鹿角, 葉面被有茸毛。能生孢子孢子囊群集生於葉端背面。二是營養葉(不育葉),葉片較小,呈圓、橢圓形或扇形, 種類不同而異, 密貼著生於附著物,重疊著生, 初生時為嫩綠色,後變為紙質的淺褐色,有貯存養料和水份的功能。

18個原生種中營養葉主要分為兩類

  1. 包覆式—這類的物種例如圓盾/亞猴等,他們的營養葉會完整包覆成一個半圓,外界的物件及雨水難以直接且大量的進入營養葉內,這樣的物種常與小生物互利共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亞猴,在原生地的亞猴猶如巨大蟻窩,營養葉的凹紋提供了螞蟻最佳的巢穴,亞猴提供螞蟻居所,螞蟻提供亞猴富含氮元素的新陳代謝物質和保護
  2. 開放式—這類的物種例如女王/何其美,通常這類的物種體型巨大(包括二岔/爪哇,可別小看他們,大起來也是很壯觀的),營養葉由下往上展開,最上端完全張開,且有波浪狀的”冠”,這樣的構造就是要所有從天上落下的東西通通掉到營養葉內,可以把這個開口想像成鹿角蕨的嘴巴,這類型的大食客希望吃掉所有到嘴邊的東西,別懷疑真的是所有東西,甚至有鳥類/小型哺乳類動物將其當作巢穴,這樣的策略有助於鹿角蕨高掛半空中時取得足夠的養分,要知道少了土壤的滋養,要生活在半空中可是不容易的呢!

原生種

鹿角蕨的原生種分布於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文獻指出棲息於非洲的象耳鹿角蕨英语Platycerium elephantotis,可能是目前最原始的一種[來源請求]。在演化樹上越原始的物種體型越小,且會從根系分化不定芽,也就是側芽英语Lateral bud,越是演化末端的物種,體型越龐大且不會從根系分化不定芽。

鹿角的鹿角蕨

參考來源

Patrabooks:Platycerium 2nd Edition- Patra Sangdanuch 2018

Platycerium Hobbyists Handbook Roy- Vail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