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佛祖西来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0日 (三) 20:5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蔡旭
1963年的《人民画报
出生1911年5月12日
 清朝江苏武进
逝世1985年12月15日(1985歲—12—15)(74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国立中央大学
职业农学家

蔡旭(1911年5月12日—1985年12月15日),男,江苏武进人,中国农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

生平

蔡旭于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留校任教,在农学家金善宝指导下从事小麦育种研究。1939年起任成都四川农业改进所技士、技正。1945年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校进修。次年返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曾任育种教研组主任、农学系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副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

1985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学术贡献

蔡旭首先在中国倡导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开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2]

社会兼职

蔡旭曾担任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3]

参考资料

  1. ^ 蔡旭(1911-1985). 东南大学校友总会. [201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2. ^ 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蔡旭. 光明网.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3. ^ 蔡旭. 北京市科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