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林祐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1日 (四) 17:01 →‎外部連結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芝麻街
Sesame Street
类型新聞
主持主播
制作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英語
季数50
集数4,526
每集长度60分鐘(1969年-2015年)
30分鐘(2016年-至今)
制作
制作人芝麻街工作室(Sesame Workshop)
Jim Henson Productions
Megnetic Dreams Animation(視覺效果)
播出信息
首播频道PBS
图像制式HDTV 1080i
声音制式單聲道
播出国家/地区曼哈頓
播出日期1969年11月10日—至今

芝麻街》(英語:Sesame Street)是由美国芝麻街工作室(在2000年6月前被称为儿童电视工作室)制作的一档儿童教育电视节目,创始人为琼·甘兹·库尼(Joan Ganz Cooney)及劳埃德·莫里塞特(Lloyd Morrisett)。它的形式包括真人表演,喜剧素描,动画,木偶和寓教于乐,吉姆·亨森创作的木偶表演是《芝麻街》的著名环节。节目中还有一些带有文化内涵的幽默短片。该系列影片于1969年11月10日首播,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收视率也因而一路上涨,当然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争议[1];自首次播出以来,它便一直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上播出,并于2016年1月16日首次转播至付费频道HBO

《芝麻街》的内容是商业电视制作元素和技术的结合,这些技术的进化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变迁和观众观影习惯的改变。在打造《芝麻街》时,儿童电视节目制片人和作家首次使用了教育目标和课程来塑造节目内容。这也是一个节目的教育效果第一次被正式研究。为了反映课程的变化,创作者们对《芝麻街》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因此该节目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重大变化。

在创作了《芝麻街》不久后,其制片人开发了一个用于策划、制作和评估电视节目的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制片人、作家、教育者和研究人员的合作而运作的,后被称为“CTW模型”(以制片公司的原名命名)。<芝麻街>最初由政府和私人基金会资助,但有来自许可协议、国际销售和其他媒体的收入后,其已实现了资金自给。到2006年,已有20个国家及地区播出了《芝麻街》的独立制作或“联名制作”节目。2001年,《芝麻街》国际版的观众已超过了1.2亿,到2009年节目成立40周年时,《芝麻街》已在140多个国家及地区播出。

在当时,《芝麻街》在美国儿童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排行15。1996年的一项调查发现,95%的美国学龄前儿童都在三岁前观看过该节目。在2018年,估计有8600万美国人在儿童时期观看了该系列节目。截至2018年,《芝麻街》已获得189项艾美奖和11项格莱美奖,获奖数位居儿童节目第一。

節目歷史

1966年,电视制片人琼·甘兹·库尼(Joan Ganz Cooney)在和卡内基基金会副总裁劳埃德·莫里塞特(Lloyd Morrisett)讨论时有了关于《芝麻街》的构想。他们想要制作一个儿童电视节目,理念是“让电视的成瘾性发挥积极的作用”,[2]例如帮助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经过两年的调研,新成立的儿童电视工作室(CTW)从卡内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公共广播公司和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总计800万美元(按2019年美元计算,为5,600万美元)[3]的儿童节目创作基金。[4]该节目于1969年11月10日在公共电视台首播。[5]这是第一个将内容和生产价值基于实验室和形成性研究的学前教育电视节目。[6]对该节目的最初反响中,有吹捧的评论、有争议、也有可观的评分。到2019年成立50周年时,《芝麻街》已有150多种版本,以70种语言制作。[7]截至2006年,已有20个国际版本。

据作家迈克尔·戴维斯(Michael Davis)说,到20世纪70年代中,《芝麻街》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国机构”。[8]在此期间,演员阵容和工作人员有所增加,重点是雇佣了女工作人员并加入了少数族裔。节目的成功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1981年,联邦政府撤回了资金,CTW转而开始扩张其它收入源,包括杂志分部、书籍版税、产品许可和国外广播收入。[9]《芝麻街》的课程内容也有了更多的更多情感类主题,例如关系道德情绪。该节目的许多故事情节均取材于其作者、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经历,其中最著名的主题是1982年威尔里·李(Will Lee)的逝世(芝麻街中Mr.Hooper的扮演者[10])以及1988年路易斯(Luis)和玛丽亚(Maria)的联姻。[11]

到20世纪90年代末,各种社会和经济挑战向芝麻街扑面而来,包括幼儿观影习惯的改变、与其他节目的竞争、有线电视的发展以及收视率下降等。[12]进入21世纪后,《芝麻街》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化。例如,从2002年开始,其内容变得更有叙事性,并包含了连续的故事情节。在1999年节目成立30周年后,由于人偶艾蒙(Elmo)广受欢迎,《芝麻街》加入了一个大热片段,名为“艾蒙的世界(Elmo's World)”。[13] 2009年节目播出40周年,被授予艾美杰出成就奖。[14]

2015年后期,为响应“日新月异的传媒界”的口号[15],同时也作为其五年计划和发展协议的一部分,《芝麻街》的首播剧集开始在高级频道HBO播放。在HBO播出9个月后,节目在PBS频道和网站上映。在PBS上,《芝麻街》工作室可以制作更多剧集,与之前每季18集相比,现每季大约可制作35集,同时还可以创作《芝麻街》木偶戏的衍生系列和新的教育系列。[16]

到了2019年该节目成立50周年时,《芝麻街》已制作了4500集、35个电视特别节目、200个家庭视频和180张专辑。[17]YouTube频道拥有近500万订阅者。2019年10月,《芝麻街》宣布其首播剧集将在2020年转移至HBO Max频道,从第51季开始。[18]

节目形式

从第一集起,《芝麻街》就开始使用“强烈的视觉风格、快速动作、幽默和音乐”以及动画和真人短片来构造其内容。[19]《芝麻街》首映时,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并不长。因此,节目制作人担心一个小时的节目难以引起观众的注意。他们将根据课程内容创作的各个片段作为《芝麻街》的内容主体,期间会插入木偶小品、短剧和动画。这种结构使制片人可以加入不同的风格和角色,并控制节目的节奏。一开始,该节目的“街头场景”由角色推动的互动组成,而非连续的故事线。到第20季,研究表明孩子可以跟上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芝麻街》的街头场景开始有了连续的故事情节,尽管它们仍然只是以穿插的形式出现。[20][21]

在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下,制片人最初认为该节目的人类演员和布偶不应有互动,因为他们担心这会使幼儿感到困惑。[22]而当CTW测试新节目的吸引力时,他们发现,儿童在木偶戏场景中可以保持专注,但到了“街头场景”就会丧失兴趣。[23]因此,制片人要求汉森和他的团队创作出大鸟和奥斯卡等木偶来与人类演员互动,然后重新拍摄街头场景。[24][25]在21世纪初前,《芝麻街》的形式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但不断变化的受众群体要求制作人转向一种更具叙事性的形式来创作芝麻街。1988年,《芝麻街》开始播放“艾蒙的世界”,这个片段深受观众喜爱,它由木偶艾蒙主持,时长为15分钟。2014年开始,在节目播放到第45季时,制作方推出了半小时版的芝麻街。该版本原本只是作为一小时节目的补充,在工作日下午播出及在网上上映。[26] 2017年,为了顺应幼儿不断变化的观影习惯,该节目的制片人在其放送广播平台上将节目长度从一小时缩短到了三十分钟。新版本专注于更少的角色,减少了“曾经被列为‘家长里短 ’的流行文化元素”,“聚焦于单一的主干话题”。[27]

教育目标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说,"《芝麻街》是围绕着一个单一的、突破性的见解而建立的:如果你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你就能教育他们。"[28]CTW的第一任顾问委员会主席Gerald S. Lesser更进一步说,电视作为教育工具需要得到有效利用,抓住、聚焦和维持孩子们的注意力。[29]《芝麻街》每一集的结构和片段,都是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正如Gladwell所说的那样,它做出了“微小而关键的调整”来保持孩子们的注意力,是第一部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儿童节目。[30]根据CTW的研究者Rosemarie Truglio和Shalom Fisch的研究,《芝麻街》是少数几个运用详细而全面的教育课程的儿童电视节目之一,这些课程是通过形成性和总结性研究获得的。

《芝麻街》的创作者和他们的研究人员为节目制定了认知和情感目标。起初,他们把重点放在认知目标上,同时间接地解决情感目标,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和能力感,[31]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幼儿,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做好学前准备,[32]并通过建模、[33]重复、[34]和幽默来实现这些目标。他们在节目内容上做了一些改变,以吸引关注及提高节目的吸引力。[35]同时,他们通过增加成人幽默、文化内涵、明星出场等内容,来鼓励大一点的孩子和家长“共同观看”。

布偶角色

布偶 配音
艾蒙 最早出現在芝麻街是1980年,
(1985年到2012年)Kevin Clash
Ryan Dillion(2012年至今)
大鸟 卡罗尔斯平尼 (1969年到2018年,宣佈退休)
Matt Vogel(1997年至今)
艾比
青蛙柯密特 Jim Henson
Steve Whitmire
伯特 弗兰克 · 奥兹
Eric Jacobson
恩尼 Jim Henson
Steve Whitmire
饼干怪兽 Frank Oz
David Rudman
伯爵 杰里 · 纳尔逊(1971年到2012年)
Matt Vogel(2012年至今)
格罗弗 Frank Oz
Eric Jacobson
奥斯卡 卡罗尔斯平尼 (1969年到2018年)
Eric Jacobson(2015年至今)
罗齐塔 Carmen Osbahr
Telly Monster Brian Muehl
Martin P. Robinson
佐伊 弗兰布瑞尔(1993年到2014年)
Jennifer Barnhart(2015年至今)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Morrow, p.3
  2. ^ Davis,p.8
  3. ^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Consumer Price Index, 1800-. [2020-05-13]. 
  4. ^ Finch, p.53
  5. ^ Brooke, Jill. 'Sesame Street' takes a bow to 30 animated years. [2020-05-13]. 
  6. ^ Palmer & Fisch in Fisch & Truglio, p. 9
  7. ^ Guthrie, Marisa. 50 Years of Sunny Days on 'Sesame Street': Behind the Scenes of TV’s Most Influential Show Ever. [2020-05-13]. 
  8. ^ Davis, p.220
  9. ^ O'Dell, pp. 73-74
  10. ^ Hellman, Peter. Street Smart: How Big Bird & Company Do It. New York Magazine. November 23, 1987, 20 (46): 52. 
  11. ^ Borgenicht, p. 80
  12. ^ Davis, p. 320
  13. ^ Goodman, Tim. WORD ON THE 'STREET' / Classic children's show to undergo structural changes this season. [2020-05-13]. 
  14. ^ Eng, Joyce. Guiding Light, Sesame Street to Be Honored at Daytime Emmys. TV GUIDE. [2020-05-13]. 
  15. ^ Pallotta, Frank; Stelter, Brian. 'Sesame Street' is heading to HBO. CNN BUSINESS. [2020-05-13]. 
  16. ^ Steel, Emily. ‘Sesame Street’ to Air First on HBO for Next 5 Seasons.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5-13]. 
  17. ^ Wallace, Debra. Big Bird Has 4,000 Feathers: 21 Fun Facts About Sesame Street That Will Blow Your Mind. Parade. [2020-05-13]. 
  18. ^ Alexander, Julia. HBO Max locks down exclusive access to new Sesame Street episodes. THE VERGE. [2020-05-13]. 
  19. ^ O'Dell, p. 70
  20. ^ Morrow, p. 87
  21. ^ Gikow, p. 179
  22. ^ Fisch & Bernstein, p. 39
  23. ^ Gladwell, p. 105
  24. ^ Gladwell, p. 106
  25. ^ Fisch & Bernstein, pp. 39—40
  26. ^ Dockterman, Eliana. We're Getting a Half-Hour Version of Sesame Street. TIME. [2020-05-13]. 
  27. ^ Harwell, Drew. Sesame Street, newly revamped for HBO, aims for toddlers of the Internet ag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0-05-13]. 
  28. ^ Gladwell, p. 100
  29. ^ Lesser, p. 116
  30. ^ Gladwell, p. 91
  31. ^ Morrow, pp. 76, 106
  32. ^ Lesser, p. 46
  33. ^ Lesser, pp. 86–87
  34. ^ Lesser, p. 107
  35. ^ Lesser, p. 87
  • Borgenicht, David (1998). Sesame Street Unpaved. New York: Hyperion Publishing. ISBN 0-7868-6460-5
  • Davis, Michael (2008). Street Gang: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Sesame Street. New York: Viking Penguin. ISBN 978-0-670-01996-0
  • Finch, Christopher (1993). Jim Henson: The Works: the Art, the Magic, the Imagina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 Fisch, Shalom M. and Rosemarie T. Truglio, Eds. (2001). "G" is for Growing: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Children and Sesame Street. Mahwe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Publishers. ISBN 0-8058-3395-1
    • Fisch, Shalom M. and Lewis Bernstein, "Formative Research Revealed: Methodological and Process Issues in Formative Research", pp. 39–60.
  • Gikow, Louise A. (2009). Sesame Street: A Celebration— Forty Years of Life on the Street. New York: Black Dog & Leventhal Publishers. ISBN 978-1-57912-638-4.
  • Gladwell, Malcolm (2000). The Tipping Point: 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ISBN 0-316-31696-2
  • Lesser, Gerald S. (1974). Children and Television: Lessons From Sesame Street. New York: Vintage Books. ISBN 0-394-71448-2
  • Morrow, Robert W. (2006). Sesame Street and the Reform of Children's Television.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18-8230-3
  • O'Dell, Cary (1997). Women Pioneers in Television: Biographies of Fifteen Industry Leaders.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SBN 0-7864-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