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製新漢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evin pan 940506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5日 (二) 23:52 (修正中文變體(繁體):和「制->製」漢語)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華製新漢語指的是西學東漸之後,由中國人或中國人與外國人合作翻譯西方書籍時,所創製的新名詞,和今天所說的“和製漢語”相對。主要見於《幾何原本》、《萬國公法》、《海國圖志》、《英華字典》、《佐治芻言》以及其他西學書籍的漢譯本中,比較著名的如譯,今天大多已經廢止不用,但是《海國圖志》和《萬國公法》的名詞則大多數流傳下來,還被翻譯到日本,成為了日後和制漢語創作的重要基礎。[1]

參考資料

  1. ^ 熊月之所著《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1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