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被塑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igmorr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6日 (三) 17:2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被塑膠臺灣九年級生(指民國90-99年,即2001-2010年出生的族群)所發明的流行語,意指被無視或被忽略。原本為台語語句「你共我當做塑膠做个喔?」(你把我當作是塑膠做的哦?),後來引申為没有存在感、被當透明人,也就是被當作不存在之意[1][2]。倘若在通訊軟體中說「被塑膠了」,就是指被對方不讀不回、被忽視的意思。若在通訊軟體中說「塑膠某人」就是指忽視那個人,也就是不讀不回他。[1]

來源是台灣1980年經濟起飛,許多產品的材質被塑化材質取代,當時高雄為石化工業城,有許多塑化產品取代原本的石材、木材、金屬的產品。塑化材質容易複製所以有價格低廉、品質不好的意思,也有很多人使用真品被當成塑膠贗品,才出現有"把我當塑膠""[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1. ^ 1.0 1.1 劉惠琴. LINE 新貼圖出現這句「被塑膠」你會用嗎? 盤點 5 大爆紅網路用語. 自由電子報 3C科技. 2019-03-29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0) (中文). 
  2. ^ 「被塑膠」是啥?8年級生也要服老了. Yahoo奇摩新聞. [2019-04-04] (中文).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