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公州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Xiangui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26日 (二) 09:04 →‎地理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公州市
韓語名稱轉寫
 • 諺文공주시
 • 漢字公州市
 • 文化观光部2000年式 Gongju-si
 • 馬科恩-賴肖爾表記法 Kongju-si
Korea-Gongju-Gongsanseong-01.jpg
公山城
Map Gongju-si.png
公州市在大韩民国的位置
公州市
公州市
坐标:36°27′20″N 127°07′29″E / 36.4556°N 127.1247°E / 36.4556; 127.1247
國家 大韓民國
面积
 • 总计940.71 平方公里(363.21 平方英里)
人口(2015)[1]
 • 總計113,294人
 • 密度139.2人/平方公里(361人/平方英里)

公州市朝鮮語:공주시公州市 Gongju si */?),舊称熊津熊川。位于韩国忠清南道中央。是百济的古都。面積940.18平方公里、人口113,294人。

地理

公州市位於首都首爾以南150公里,與扶餘郡佔有錦江中、下游。由於黄海水位的差異,有時可以沿錦江航行至公州。市的南部是雞龍山國立公園,西北部與燕岐郡相接。公州市是忠清南道道廳所在地大田廣域市的衛星城市。韓國計劃於2030年把行政首都遷移至本市鄰近的世宗,但之后该计划搁置,迁入世宗的只有文教科学类机构。

行政区划

歷史

  • 475年 - 百济文周王由漢城遷都至熊津(公州)。
  • 538年 - 百济聖王遷都扶餘郡
  • 660年 -唐朝在百济故地建立设置了5个都督府:“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纳入唐王朝直接管理。但随着后来的百济复国运动,唐朝在665年把五个都督府统一合并为熊津都督府罗唐战争后,唐朝最终退出朝鲜半岛。
  • 686年 - 新羅获得百济旧地、熊津州設置都督府。
  • 757年 - 改称为熊川
  • 940年 - 高麗太祖改称公州、設置都督府。
  • 983年 - 昇格为公州府。
  • 1896年 - 忠清道南北分割, 忠清南道監営(相当於道廳)所在地。
  • 1931年 - 昇格为公州邑(町)。
  • 1932年 - 忠清南道道廳移轉大田邑。
  • 1971年 - 發掘武寧王陵。
  • 1986年 - 昇格为公州邑、市。
  • 1995年 - 公州市、公州郡統合。
  • 2004年 - 韓国通過未來將行政首都移至世宗

行政

市長

  • 吳英姬, 韓国少有的女性市長(前)
  • 李畯遠(2006.7.1~2010.6.30,自由先進黨)

教育

友好都市

旅遊

工商

公州市出产的熊津濾水器(Woonjin)占据韓國全国濾水器市場的大部份份额。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200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1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