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百年孤独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Clod Huang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2日 (二) 18:19 →‎外部链接:​ // Edit via Wikiplus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百年孤独
企鵝出版集團出版的英文版 百年孤寂
原名Cien años de soledad
中文名百年孤寂
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宋碧雲
黃錦炎、沈國正、陳泉
高長榮
吳健恆[1]
范晔
楊耐冬
类型小說
语言西班牙語
發行信息
出版机构原版:南美(Sudamericana),布宜諾斯艾利斯
中文版:遠景、上海譯文、北京十月文藝、雲南人民、志文、南海等
出版時間1967年
出版地點哥倫比亞
中譯本出版日期1982年
媒介紙本
页数471頁(南美,1967)
381页(遠景,1982)
360页(南海,2011)
所获奖项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最佳外文書獎[*]诺贝尔文学奖
规范控制
ISBNISBN 84-376-0494-X (南美,1967)
ISBN 9573901048 (遠景,1982)
ISBN 978-7-5442-5399-4(南海,2011)

百年孤独》(西班牙語:Cien años de soledad),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作者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的頒獎理由是:“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

《百年孤独》發表於1967年,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邦迪亞(Buendía)家族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第一代的老邦迪亞在晚年被綁在樹上過日子,烏蘇拉是邦迪亞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家人,但她又充滿正義感,她的孫子阿克迪亞在馬康多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最後一個子孫——倭良諾的兒子在剛出生時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看完吉卜賽人(梅賈德斯)的預言遺稿後,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了。智利作家聶魯達稱讚《百年孤独》是“繼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該書的中文譯本有多種,例如中國大陸有1984年黃錦炎、沈國正、陳泉翻譯的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2011年正式授权出版的范晔版,臺灣則有1982年宋碧雲[註 1]、1984年楊耐冬[註 2]與2018年葉淑吟[註 3]三個版本。

布恩迪亚家族世系图

收养
尼卡诺尔·乌略亚丽贝卡·蒙铁尔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伊瓜兰
丽贝卡何塞·阿尔卡蒂奥庇拉尔·特尔内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蕾梅黛丝·摩斯科特
阿尔卡蒂奥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奥雷里亚诺·阿玛多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奥雷里亚诺·森特诺奥雷里亚诺·塞拉多奥雷里亚诺·阿卡亚
蕾梅黛丝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佩特拉·克特斯奥雷里亚诺第二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奥雷里亚诺·何塞阿玛兰妲
何塞·阿尔卡蒂奥雷纳塔·蕾梅黛丝马乌里肖·巴比伦
奥雷里亚诺·巴比伦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加斯通
奥雷里亚诺

背景

寫作背景(魔幻寫實主義)

魔幻寫實主義其實是緣起於歐洲的「後表現主義」屬於一種繪畫風格。而在文學上,歐美的主流文化對於南美洲的文學提出了這個「魔幻寫實主義」的概念。

放在《百年孤寂》這本書中的話,簡單的來說就是用在現實生活上添加荒誕離奇魔幻的行為。譬如說,雖然是在記錄邦迪亞家族的故事,卻內含很多離奇的內容。烏蘇拉的嬸嬸生下有豬尾巴的長子、第二代奧雷里亞諾20年戰爭毫無損傷,卻因為站著小便而離世等等的故事情節發生。表面上看起來是個家族史,裡面就用了很多神話、怪奇的筆法。

歷史背景(殖民)

馬奎斯:為貧窮、被剝削的人們發聲…..(當時南美洲殖民地式經濟下的貧窮狀況。)

百年孤寂,可說是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二戰之後世界強權的分佈變成美蘇二元的冷戰對立。哥倫比亞在內的拉丁美洲雖然從歐洲殖民國家獨立出來,但仍受到美國與蘇聯殖民式經濟的壓迫。

殖民式經濟的壓迫使得各國軍事威權政府的形成,獨裁和內戰的情形嚴重。

好像再怎麼努力卻擺脫不了悲劇的宿命,反應出了當時第三國家在殖民體制下的悲哀。邦迪亞家族的興衰也反映出了拉丁美洲的狀況。邦迪亞家族的紛擾也可以說 是整個第三世界的紛擾。

故事大綱

《百年孤寂》這本書主要是在敘述一個村莊的興衰史,小說中以邦迪亞家族作為故事核心,並分述六代家族不同的故事,作者用每個家族成員因為自己的怪異的個性來配合村莊的興衰史,這些的人物都各自代表不同的孤寂,權力的孤寂、智慧的孤寂、善良的孤寂、戰爭的孤寂、愛的孤寂等等。而綜觀馬康多小鎮以及作為核心的邦迪亞家族,百年六代的家族史,所象徵的就是整個拉丁美洲近代歷史的孤寂。

故事的開頭由第一代老邦迪亞,與自己的表親結婚但又因為忍受不了鄰居的嘲笑,將鄰居殺死後決定搬離原本居住的村莊,聽從吉普賽的人的建議前往他處,並在一處地方建立名為馬康多的村莊,在此展開了這一家族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後面陸陸續續提到了不同年代發生的故事,當中經歷了許多戰爭,工業發展以及大屠殺等等,馬康多這個村莊也日趨隨著邦迪亞家族衰落而逐漸衰敗,其中有特色的是,作者為家族內每位成員取相似的名字,用意是在於反覆強調這整個家族的整體性,傳達著不僅僅只有血脈傳承百年,孤獨也會蔓延百年,主角們無不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對抗孤獨,有參加革命的、反覆做手工煉金術又或是沉迷於情慾的等等,整篇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讓讀者在最後也能共同為這個家族感嘆。

在故事最後這個夢中之鏡的馬康多小鎮,最終也如鏡花水月的幻影般消逝。作者想帶給讀者的是,當世人遺忘了自身的歷史,而被外在的資本主義所侵蝕,那這城鎮的命運,就如同古老的印第安王國跟流浪的吉普賽人一樣,終究會成為暴力與金錢所掩蓋的亡魂。這是作者對邦迪亞家族的預言與警告,也是作者對拉丁美洲歷史沉痛的控訴與警示。

分集大綱

第一章

老邦迪亞很喜歡吉普賽人帶來的事物,如磁鐵、望遠鏡、星象儀等。總是廢寢忘食地投入研究,但是沒人欣賞他,只有吉普賽人麥魁迪欣賞他。老邦迪亞想要前往河的對岸以接觸偉大的外界發明,卻發現什麼都沒有。他失望透頂地回到村莊,開始著手準備遷村,卻遭妻子看破並私下聯合村民阻止他。

第二章

過去,老邦迪亞和易家蘭曾遭親戚警告說近親結婚會生出畸形兒,導致易家蘭婚後拒絕和丈夫發生性關係,導致一次被取笑,老邦迪亞殺人,夫妻倆備受良心譴責,和幾位朋友離開了生長的城鎮,大兒子亞克迪奧便是在旅途中出生的。亞克迪奧很迷戀懂得紙牌占卜的婦女透娜拉,但在得知透娜拉懷孕的消息後他非常不安,這期間老邦迪亞和邦迪亞成功還原金子、他們的妹妹亞瑪蘭塔出生了,他都興致缺缺。當亞克迪奧前去市集中散心時受到一位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所吸引,最後他趁夜悄悄隨吉普賽車隊離開。兒子的失蹤讓老邦迪亞和他兒子遷怒透娜拉,拒她於門外,而易家蘭則出發尋找兒子,最後沒帶回兒子,卻發現了她丈夫追求偉大發明時未發現的路線。

第三章

老邦迪亞不願骨肉流落在外,因此收養了亞克迪奧和透娜拉的私生子阿克迪亞,視為己出。一天,孤女莉比卡(易家蘭的遠房表親)隨商隊來到城鎮,他們收留了她。然而,莉比卡患上了失眠症,這病症傳染了全家、全村,幸運的是麥魁迪來到這個城鎮治癒了大家,之後便在馬康多留了下來。地方行政官莫士柯特來到馬康多,老邦迪亞不滿他下達命令,和他對峙。但之後與老邦迪亞達成協議,他撤去士兵和命令,而老邦迪亞則會替他維持村莊秩序。此時,小邦迪亞看上了莫士柯特最小的女兒莫氏柯蒂。

第四章

莉比卡和亞瑪蘭塔同時看上了來他們家裝備鋼琴的調音師傅,來自義大利的克列斯比。透過莫氏柯蒂姊姊的牽線,莉比卡和克列斯比兩人開始通信。小邦迪亞同樣為情所苦,期間他和透娜拉發生關係,並告訴了透娜拉他愛慕莫氏柯蒂一事,透娜拉答應幫他們牽線。之後小邦迪亞獲易家蘭支持前去莫家提親,莫家同意了,不過要等莫氏柯蒂青春期後才能成婚。透娜拉透過莉比卡開始進出邦迪亞家。並懷上小邦迪亞的孩子,小邦迪亞答應會認孩子為自己骨肉。麥魁迪過世了,馬康多隆重地舉辦了村莊中第一樁喪禮。老邦迪亞沉迷於對克列斯比帶來的玩物進行實驗,一天他遇見亞奎拉的幽靈,幽靈告訴他他問了麥魁迪才找到馬康多,兩人相談甚歡,但之後老邦迪亞便發狂了,被眾人綁在栗樹幹上給日曬雨淋。

第五章

迎來青春期的莫氏柯蒂和小邦迪亞舉行了婚禮,而克列斯比因為他母親的緣故,和莉比卡的婚禮延期至新教堂落成後舉行。亞瑪蘭塔原先破壞婚禮計畫失敗,不斷希望有甚麼大事會發生阻止這埸婚事。她另想一計,想在莉比卡的咖啡中參入鴉片,但未執行之前莫氏柯蒂就因妊娠毒血症被自己的血毒死。亞瑪蘭塔覺得是因為自己的「詛咒」而令莫氏柯蒂身亡,受到良心強烈的譴責,而莉比卡自此再也不敢想婚禮的事,她和克列斯比愛情從此化為烏有。守喪了許久,一天亞克迪奧突然歸來,莉比卡與他交往,很快便論及婚嫁,易家蘭因不認同這場婚姻而將他們趕出家門,而克列斯比則轉而追求亞瑪蘭塔。小邦迪亞經常陪伴岳父莫士柯特,知道有關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政治理念,小邦迪亞十分同情自由黨,因此戰爭爆發後便自稱邦迪亞上校,離開村莊加入革命隊伍,阿克迪亞則成為馬康多的政治與軍事領袖。

第六章

亞瑪蘭塔和克列斯比進展十分順利,然而當他再次求婚時,亞瑪蘭塔卻告訴他,她死也不會和他結婚,傷心欲絕的克列斯比因此割腕自殺。阿克迪亞是名殘暴的統治者,他不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執意要和透娜拉發生關係,透娜拉為脫身買下了匹達黛給他,後來匹達黛懷上了他的孩子。戰爭越來越近,一天,自由黨的史蒂芬森上校來到馬康多,希望阿克迪亞交出城鎮以保全自由黨員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阿克迪亞不肯,之後馬康多遭戰爭波及時,自由黨許多戰死,阿克迪亞也因此遭軍法審判而槍斃。

第七章

戰爭結束後,保守黨政府宣布予以叛亂者嚴厲懲處,其中被判了死刑的邦迪亞上校透過預感逃過死刑,並決定拯救革命軍將領麥魁迪將軍,之後得知他已被處決。不久後,自由黨反叛軍再度集結,邦迪亞上校成為這群人的首領。阿克迪亞被處決後,匹黛雅生下他的雙胞胎席甘多、席根鐸。亞克迪奧因不明原因遭槍擊而死亡,從此之後莉比卡將自己封閉起來。邦迪亞上校歸來,看似勝利但實質上戰爭正陷入僵局。他任命老友馬魁茲上校為馬康多的民政與軍事領袖,自己則動身去和內陸的叛軍團體連絡。邦迪亞上校在斷了音訊後的某天捎來信件告知他有預感父親即將死亡,不久後老邦迪亞果真死亡

第八章

愛上亞瑪蘭塔的奧雷裡亞諾約塞。但亞瑪蘭塔拒絕他的求愛。政府跟反軍的戰爭結束。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17個私生子們和各個的母親一起來到烏蘇拉和亞瑪蘭塔。她們都給每個私生子的名字叫奧雷裡亞諾。但他們要跟著母親的姓。政府軍以爲奧雷利亞諾約塞是上校而遭到誤會殺死他。再次發生的戰爭。蒙卡達將軍的死刑執行。

第九章

傑里內爾多馬爾克斯上校對亞瑪蘭塔的求婚。亞瑪蘭塔因內疚而拒絕。決心以後做一輩子姑娘。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心理不安和混亂。上校的變心。上校的自殺企圖, 但失敗。

第十章

雙胞胎,外向的何塞阿爾卡迪奧席根鐸和內向的奧雷利亞諾席甘多的出生。因佩特拉克特斯而積累的家門的財產。被美女雷梅迪奧斯拒絕求婚,陷入挫折的男人們。 在馬康多舉行的慶典和在典禮中發生恐怖襲擊。

第十一章

奧雷利亞諾席甘多與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結婚。學習荒唐的家庭歷史,接受女王教育長大的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亞瑪蘭塔和費爾南達的吵架。何塞阿爾卡迪奧和美美(雷納搭雷梅迪奧斯)的出生。聚會在海岸邊的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何塞阿爾卡迪奧席根鐸席根鐸, 奧雷利亞諾席甘多和十七個歲私生子。所有的兒子都爲奧雷利亞諾這個名字覺得值得炫耀。十七個私生子額頭上長出了灰燼的十字架標識。奧雷利亞諾特里斯特在找房子時,遇到莉貝卡。終於烏蘇拉確認莉貝卡是否還活着. 馬康多開通鐵道。

第十二章

馬康多進口電影,留聲機等新的科學技術和文明。需多數的外國人(美國人)流入馬康多了。赫爾伯特先生訪問布恩迪亞家庭。用晚餐中,赫爾伯特先生的奇異舉動。外國人流入8個月之後馬康多迅速發展。被外國人侵害和平的布恩迪亞家庭。在馬康多開始種香蕉樹。看到美女雷梅迪奧斯的外國男人的反應。超越一切規律的美女雷梅迪奧斯。和美女雷梅迪奧斯有關的男人都會遭遇悲劇的結局。美女雷梅迪奧斯勝天。外國警察對馬康多人做了暴力鎮壓。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憤憤不平,準備用自己的兒子組建軍隊。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十六個歲私生子突然被殺,奧雷利亞諾阿馬多爾生存,但他失蹤後沒有人知道他的消息而生死不明。憤怒不已的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找到傑里內爾多馬爾克斯上校,請求幫助剷除受到外國勢力支持的腐敗政府。傑里內爾多馬爾克斯上校,他對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說,要正視現實與趨勢。

第十三章

烏蘇拉回憶。其實烏爾蘇拉從何塞阿爾卡迪奧出生時起,就已經失明,但她記住了家裡的一切,保持着固有的洞察力,沒有人知道她就是瞎子。但隨着失誤不斷,烏蘇拉衰老的事實被揭穿。因烏蘇拉衰老而停工一切。亞瑪蘭塔開始預測自己的死亡,並制定壽衣。費爾南達執政布恩迪亞家門,歧視與香蕉公司和外國勢力有關聯的人。爲躲避費爾南達,生活在佩特拉科特斯家的奧雷利亞諾席甘多。不斷舉行派對吃東西,直到危機時刻的奧雷利亞諾席甘多。但他馬上恢復,重新開派對。放棄一切,重新回到小時候製造金魚生活的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爲了給子女們展示好父母的樣子,只在暑寒假期一起生活的費爾南達和奧雷利亞諾席甘多。繼承了喜歡派對的父親血統的美美。烏蘇拉意識到,何塞阿爾卡迪奧席根鐸和奧雷利亞諾席甘多,在薩昌街他們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外出的某一天,在偶然見到的馬戲團隊伍中,尋找兒時的鄉愁,在父親去世的慄樹下孤獨地死去。

第十四章

亞瑪蘭塔烏蘇拉出生。因爲美美,奧雷利亞諾席甘多結束了彷徨。由於父親的影響,美美和美國朋友親近。對英語和外國文物也表現出關心。與父親奧雷利亞諾席甘多的紐帶感越來越深。亞瑪蘭塔突然去世。亞瑪蘭塔回憶了對莉貝卡一生都有負罪感的過去。美美愛上與香蕉公司車庫的學徒毛里西奧·巴比洛尼亞。為了跟美美談戀愛,每天偷偷地翻越牆壁的毛里西奧·巴比洛尼亞。美美希望擺脫母親費爾南達的控制。費爾南達要求市長部署警衛兵,說他好像有偷母雞的小偷,被當作小偷的毛里西奧·巴比洛尼亞被警衛兵開槍打死。

第十五章

卡碧娥用計把巴比隆尼亞殺了,再把美美送到修道院。修道院的一位老修女帶著一個小籃子來訪,籃子裡裝的是美美的兒子倭良諾。卡碧娥為了隱瞞,編造倭良諾是她發現放在籃子裡飄來的,本來想等老修女離開就把嬰兒淹死,但她的良知讓她沒有這麼做,所以她把倭良諾藏了起來。

在倭良諾一歲的時候,發生了香蕉公司工人罷工,他們抗議住宅區沒有衛生設備、沒有醫療服務、工作環境太差,還有公司沒有真正的發薪水給他們。結果卻遭到屠殺,倖存下來的席根鐸在返家後發現沒有人知道大屠殺的事,官方完全封鎖了消息,讓百姓以為罷工的事圓滿結束,但官方依然在抓捕嫌疑分子。他們來到了席甘多的家中搜查,到了席根鐸所在的房間,軍官卻只對夜壺感興趣,似乎沒有看到席根鐸。

第十六章

連續下了快五年的雨,因為雨下個不停,所以席甘多停止了去找他的姘婦柯蒂絲,席甘多也意外發現了被藏起來的倭良諾,在了解倭良諾的身分後,他接受自己當外公的現實,並好好地照顧倭良諾。而卡碧娥很擔心自己在生下亞瑪倫塔後不可以性交的秘密會席甘多發現,所以一直找醫生,或是去問年長的易家蘭。但她因為覺得難為情,所以拐彎抹角的道出自己的問題,卻讓易家蘭以為她是腸子出問題。

看到街上狼藉的景象讓席甘多感到緊張他,終於開始擔心在柯蒂絲家的那些牲口的狀況,他趕緊前往柯蒂絲的家,他看到柯蒂絲在處理一具馬的屍體,協助她讓屍體漂走後,柯蒂絲告訴他其他牲口的狀況。他在柯蒂絲家住了幾個月,最後在某次想求歡的時候,被柯蒂絲潑了冷水,讓他明白他們都已經老了。不久後他就回家了,但家裡的食物一天一天地減少,當卡碧娥告訴席甘多糧食不夠時,席甘多卻只是敷衍了事。因為席甘多的不重視和一堆的生活瑣事把卡碧娥的理智壓垮,讓她變成天天抱怨的怨婦。有天,席甘多忍受不了,對她發脾氣後,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嘮叨的不好。

而雨季亞瑪倫塔和倭良諾快樂的時光,他們開心地玩耍、搗蛋。而易家蘭漸漸分辨不出現在與過去發生的事情。

席甘多為了找出被藏起來的財產陷入瘋狂,再也不顧孩子,也不按時吃飯,即便已有預言說要「等到連三年的六月不下雨,財產才會出現」,他仍然繼續嘗試尋找財產的下落,再無數次的失敗後,他漸漸相信預言,但他依舊不肯放棄的繼續挖掘。終於等到雨停的那天,席甘多走出家門,去看小鎮的變化。

第十七章

下了多年的雨停後,易家蘭恢復些許的理智,想重整家風,而席甘多與柯蒂絲透過彩票維持生計,兩人也發現此時的相處方式比起以前更加的舒適。不久後,易家蘭過世,鎮上的鳥也跟著死去,神父說鳥的死亡是因為怪獸「流浪的猶太人」造成,起初大家不相信,結果最後真的抓到了一個怪物。

吉普賽人歸來,他們發現小鎮變得荒蕪。教會指派新神父,希望能改善小鎮的風氣,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新來的神父也變得懶散。

席甘多怕自己在死前還無法存夠錢讓女兒去布魯塞爾讀書,所以拚了命賺錢,最後甚至把土地當作摸彩的禮物,讓群眾有興趣買摸彩券。再送走女兒後,席甘多與席根鐸相繼去世,卡碧兒不讓柯蒂絲見席甘多最後一面,甚至還出言羞辱她。

第十八章

席甘多和席根鐸去世後,倭良諾在與麥魁迪的幽靈對話,他開始學習梵文,試著翻譯麥魁迪遺稿,而柯蒂絲每周都會送一籃食物到邦家,這個舉動一直持續到卡碧娥去世。

匹達黛決定離家,倭良諾接替她在廚房的工作為卡碧娥準備食物。卡碧娥是以子女回家的日期來記時間,但子女一直不歸家,她也漸漸搞不清楚日期。

在卡碧娥死後,倭良諾第一次出門,要去書店找麥魁迪提到的書。而卡碧娥的兒子亞卡底奧,直到卡碧娥死後才回到邦家。回到邦家後,他才發現自己掉入了一個永遠也逃不掉的陷阱,為了生活,他開始帶小孩,有天在家中挖到了曾經讓席甘多瘋狂尋找的財產,於是他變得奢侈,在某天看到孩子過度玩鬧後,他開始正視生活,不再那麼放肆。但那次因為太過激動,導致氣喘發作,倭良諾替他出門買藥後,他對倭良諾不再那麼敵視,兩人能和平相處。有天,邦迪亞上校僅存的兒子亞瑪多到來,但因為他們不記得他,所以把他拒之門外,結果亞瑪多被兩名追蹤他多年的警探開槍射死了。而亞卡底奧在不久後,被自己趕出去的四個孩子壓在水中淹死了。

第十九章

亞瑪倫塔回歸邦家,在看到殘破不堪的家園後,她決定要重整一切。接著,故事介紹亞瑪倫塔與丈夫的相識故事,以及他們回到小鎮後的生活。隨這亞瑪倫塔的歸來,倭良諾不再只是把自己關在麥魁迪的房間,他開始走上街頭,去了解身處的小鎮,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家族已不再為人所知。他結交了幾個朋友,其中與嘉柏瑞爾最為要好,他也認識了妮格蘿蔓塔,兩人成為床伴,他告訴妮格蘿蔓塔他愛上了亞瑪倫塔。他還發現了賈斯登的真面目,告訴亞瑪倫塔後,亞瑪倫塔卻不以為意。他遇到了透娜拉,在透娜拉的安慰與鼓勵下,他鼓起勇氣正視自己的感情,在喝醉後侵犯了亞瑪倫塔,而亞瑪倫塔從一開始的反抗,到後來漸漸放棄抵抗…

第二十章

透娜拉的過世後,卡達隆尼亞智者拍賣了書店,他要去巴塞隆納,在去程的船上不斷寫信給倭良諾他們,建議他們跟他一樣離開馬康多小鎮。亞爾伐洛是第一個離開的,接著是亞爾凡索和吉曼,最後嘉柏瑞爾在某次競賽中贏得一趟巴黎遊後,也離開了小鎮。

亞瑪倫塔因為與倭良諾相戀,而與賈斯登離婚。此後兩人不再關心外面世界發生的事情,享受著二人世界,最後亞瑪倫塔在生下孩子後血崩身亡。倭良諾把孩子放入籃子後,獨自到鎮上逛逛,才發現小鎮已不是他印象中的模樣。當他再次想起孩子時,回到家卻找不到籃子,結果看到孩子只剩一個浮腫的乾皮囊,被螞蟻抬向了蟻巢,他想通了麥魁迪遺稿最後的關鍵「這一家系的第一個祖先被綁在樹上;最後一個子孫被螞蟻吃掉。」他重回麥魁迪的書房,拾起遺稿再次閱讀,終於了解到遺稿寫的就是他的家族,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明白自己再也走不出這個房間,他的家族、這個城鎮,將不會在。

象征与隐喻

《百年孤独》的主旨是馬康多无法避免、不可逃脱的历史循环。其中的人物为自己的过去以及时间的复杂度所控制。贯穿整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们不时会见到鬼魂。“这些鬼魂象征着是馬康多挥之不去的过去。事实上,这些重复出现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历史的特定发展之中。”[註 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变化,布恩迪亚和整个馬康多都是鬼魂。他们被自己的文化所隔离和排斥,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处处依赖他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现状,不思改变。”[註 5]

馬康多从一开始就已经被注定要毁灭。“书中的宿命论暗喻了古往今来导致了历史不断重复的意识形态,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使得拉丁美洲的历史被解读成了一个循环,一个不可能出现变革的循环。书中的旁白也加强了这种宿命论给予读者的压迫感。”[註 6]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书中经常使用颜色来作为符号。最常出现的颜色是黄色和金色,因为他们象征着帝国主义和西班牙黄金时代。这其中,金色更意味着对财富的渴望,而黄色代表死亡、变革以及毁灭。[註 7]

老邦迪亞在梦中见到了镜之城,并就此确定了馬康多的选址。然而这同时也奠定了馬康多先天不良的命运。希金斯曾经写过:“从结尾来看,镜之城实际上就是个海市蜃楼。馬康多实际上象征着美国曾经许诺过的崭新世界,然而同现实中历史的走向一样,最后那只是个幻想罢了 。”镜之城和冰工厂的意象代表了拉丁美洲人如何概括他们自己的历史,而这样的历史也注定是要毁灭的。[註 8]

总的来说,《百年孤独》中的拉丁美洲历史是有其内在模式的。事实上这本书是“拉丁美洲人民创造来理解自己文化”的。[註 9]从这样的角度上来说,这本书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线性的档案。这本档案记录的是一个被欧洲探险者发现了的拉丁美洲的故事,这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是被出版社所定义的。它同时也象征并解构了奠定着拉丁美洲历史基础的文学。书中收藏了历史档案的麥魁迪代表了怪诞和文学。[註 10]最后,“《百年孤独》的世界里,信仰和隐喻成为了现实,而其他更寻常的东西却变得不确定了”。[註 11]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部书使用了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任务,成就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这个有趣的故事中蕴含了百年历史中的因和果。[註 12]

中文文學影響與衍生作品

《百年孤独》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对中文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并衍生出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一方面,《百年孤独》的对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的寻根的艺术主题,启发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寻根文学、雪域魔幻文学和新笔记小说的风潮;另一方面,《百年孤独》夸张、怪诞、虚实交错、打破生死界限和时空界限的创作手法,影响了扎西达娃、莫言、贾平凹、韩少功、范稳等新老作家的作品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衍生作品包括:

  • 寻根文学:郑义《老井》,李锐《厚土系列》,韩少功《爸爸爸》,张炜《古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冯骥才《神鞭》,陆文夫《美食家》
  • 雪域魔幻文学:色波《竹笛·嚷泣和梦》、《西藏文学》、《幻鸣》,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刘伟《没上油彩的画布》,金志国《水绿色衣袖》,李启达《巴戈的传说》,夏明《没有司葬的顿月夏巴和无法死亡的老扎次》,子文的《旺堆的太阳》
  • 新笔记小说:贾平凹《莽岭一条沟》、《太白山记》,汪曾祺《瑞云》、《陆判一》、《螺狮姑娘》。

从作者来看,莫言、贾平凹和扎西达娃是受到《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能看到《百年孤独》影子的包括:

  • 莫言:《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蝗》、《生蹼的祖先们》、《马驹横穿沼泽》、《二姑随后就到》、《奇遇》、《战友重逢》、《我们的七叔》、《夜渔》、《拇指铐》
  • 贾平凹:《佛关》、《高老庄》、《白朗》、《白夜》、《废都》、《怀念狼》
  • 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去拉萨的路上》、《风马之耀》、《世纪之邀》、《悬崖之光》、《流放中的少爷》、《骚动的香巴拉》、《桅杆顶上的坠落者》

此外,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阿来的《尘埃落定》、陈忠实的《白鹿原》、阎连科的《耙楼天歌》、陆天明的《泥日》、彭见明的《大泽》、范稳的《水乳大地》、边云山的《桦林峪》等作品也受到《百年孤独》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高紅梅,.魔幻現實主義與國家話語的重構——魔幻現實主義與新時期中國文學[J].社會科學家,2015,(9).

[2]曾利君.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6.

[3]陳黎明.魔幻現實主義與20世紀后期中國小說[D].蘇州大學,2006.

人物介紹

第一代

老邦迪亞 José Arcadio Buendía

作為邦迪亞家族的家長,老邦迪亞是一個富有幻想與冒險精神的人物,沉迷於科學與哲學。因為決鬥殺死了亞奎拉(Prudencio Aguilar)之後,不堪其冤魂的騷擾,帶著親從和他們的家眷離開了里奥阿查(Riohacha),在河床邊建立了馬康多。他是小說前幾章的重要人物,對吉卜賽人,特別是梅賈德斯,帶來的新鮮事物,尤其是煉金術天文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與他們中的麥魁迪(Melquiades)建立了友誼。但在晚年失去理智之後,他對情節的推動作用就不那麼明顯了。最後,滿嘴拉丁語的他被綁在栗子樹上,直到臨死之前才被妻子易家蘭解下來。

歐蘇拉·易家蘭Úrsula Iguarán

老邦迪亞的妻子和表親。兩人的長輩曾因為相同的近親結婚而生出了長有豬尾巴的孩子。擔心後代會有同樣的命運,她曾警告所有子孫不能近親通婚,並在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戴著貞操帶,拒絕性行為。正因為如此,當她還在里奥阿查的時候,有流言說老邦迪亞陽痿,從而導致了決鬥。易家蘭是一個實際的、自律的、又充滿活力的人,她一共活了一百多歲,貫穿了邦迪亞六代家族的興衰史。在晚年,她憑著詭異的直覺料理家事,甚至沒有人發現她已經失明了的事實。在臨死之前,她已經萎縮得像一個胎兒一樣。

第二代

亞克迪奥 José Arcadio

老邦迪亞的長子,繼承了父親的魯莽與固執。他在父母開墾到馬康多的路途中出生,長有巨大的生殖器。他和占卜的女人透娜拉(Pilar Ternera)私通,並在她懷孕後跟著一個吉卜賽女人離家出走。多年以後,他像一個野人一樣回到馬康多,聲稱自己到過世界上所有的海域。他力大無窮,而且粗魯亂性。他和莉比卡結婚後,被忍無可忍的易家蘭趕出了家門,住在郊外。在內戰時期,他救下了被判處死刑的弟弟邦迪亞上校,卻在某一天被神秘地槍殺。他的血一直從郊外幾經輾轉流回了家,這才讓易家蘭發覺到兒子已經死亡了。莉比卡曾被懷疑是兇手,但最終不了了之。

邦迪亞上校 Colonel Aureliano Buendía

老邦迪亞的次子,第一個在馬康多誕生的人。他在母親肚子裡時就流淚了,出生時睜著眼睛。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被發現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也正是他預見了莉比卡的到來。他似乎繼承了父親性格裡冥想與哲學的一面,並且對煉金工藝有著同樣的熱情。他娶了摩斯柯特鎮長的小女兒莫氏柯蒂為妻,有機會目睹了保守黨在民主投票選舉中的作弊。戰爭爆發後,他加入了自由黨。

邦迪亞上校一生向保守黨政府發動過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失敗了。他和十七個女人生的十七個兒子(其中年紀最大的阿瑪多後來被殺)都在一個晚上被殺害。他遭到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但都倖免於難。他唯一的傷還是他試圖自殺時親手造成的。在失去了對戰爭的興趣後,心灰意冷的上校和政府簽訂了和平協議,回到了馬康多,用他的餘生來鑄造和融毀金屬小金魚。有戲劇性的是,他死前正在他父親被綁了多年的栗子樹前撒尿。邦迪亞上校被描寫成邦迪亞家族中唯一的一個戰士。同時,在寫詩和鑄造小金魚方面的才能讓他看起來像是一個藝術家。

亞瑪蘭塔 Amaranta

老邦迪亞的小女兒。和莉比卡一起長大,但英俊的意大利調琴師皮埃特羅·克列斯比(Pietro Crespi)的出現徹底破壞了她們的友情,讓兩人陷入了愛情的競爭。亞瑪蘭塔強烈地嫉妒意大利人選擇了莉比卡,在矛盾和掙扎中多次試圖破壞婚禮的舉行。她在咖啡裡放了鴉片酊要毒死莉比卡,卻意外地結束了莫氏柯蒂的生命,她因此受到了良心的譴責。莉比卡随后与亞克迪奥結婚,亞瑪蘭塔则在她的餘生裡拒絕了所有向她求愛的男人。她拒絕了克列斯比,導致他絕望地自殺;她又拒絕了馬魁茲(Col. Gerineldo Marquez)。她还与約塞和亞卡底奧發生亂倫關係。當預感到死亡的來臨時,這個孤獨的老女人開始為自己編織壽衣,並且在完工的那個晚上得到了解脫。

莉比卡 Rebeca

病態、倔強的孤女,她帶著父母的遺骸從瓜希拉省馬諾爾Manaure)來到馬康多。根據托送她的人提供的信,莉比卡是易家蘭隔了一代的表亲尼康諾爾·烏洛阿(Nicanor Ulloa)和雷貝卡·蒙蒂埃爾(Rebaca Montiel)的女兒。在被收養之初,莉比卡顯得異常膽小,拒絕說話,並有吮手指、吃泥土和牆壁塗料的習慣——這個惡習在她一生中反覆發作。她只對印第安語有反應。但其實她也能說流利的西班牙語。她受到了良好的管教,很快成為了家族的新成員,並和幾個同齡的邦迪亞成員打成一片。

亞克迪奥回家之後,他的野性重新喚起了莉比卡被壓抑的病態,使她拋棄了克列斯比,轉而和自己的养兄結了婚。易家蘭一氣之下把他們趕出了家門。亞克迪奧被離奇地槍殺後,莉比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去世。一直惦記著她的反而是發誓和她不共戴天的亞瑪蘭塔,和對她的反抗精神念念不忘的養母。

莫氏柯蒂 Remedios Moscote

是鎮長唐·阿·摩斯柯特第七個女兒,也是最小的一個。邦迪亞上校第一次見到莫氏柯蒂時,就被她細嫩的皮膚和綠寶石一樣的眼睛所吸引,儘管當時她才九歲,讓上校苦等到她發育才能舉行兩人的婚禮。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莫氏柯蒂短暫的婚姻中,她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妻子,包括一人照料了發瘋的老邦迪亞。就在家裡人都愛她的時候,亞瑪蘭塔希望莉比卡與克列斯比的婚期能因為發生一件大事而暫緩舉行,卻意外地結束了莫氏柯蒂的生命,而亞瑪蘭塔因此受到了良心的譴責。

第三代

阿克迪亞 Arcadio

亞克迪奥唯一的兒子,長大後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視祖母易家蘭為母親。靠著叔叔邦迪亞上校的提拔,當上了軍政首領,成為馬康多第一個暴君,橫行霸道,後來因為政變失敗被槍決。

約塞 Aureliano José

邦迪亞上校與透娜拉私通後生下的長子。瘋狂戀上姑姑亞瑪蘭塔,最後被亂軍開槍打死。

其餘十七個奧雷裡亞諾

邦迪亞上校在戰爭中與十七個女人生下的私生子,後受父親的革命召集,結果使得他們遭政府追殺殆盡。

(當時有母親為了提高後代的素質,送女兒去營地與出名將領私通的習慣。)

第四代

美女瑞米迪娥 Remedios

阿克迪亞的長女,外表驚為天人,但是個性單純,穿著男裝、剃光頭的率性打扮,依舊迷人得要發瘋,後奇蹟性的隨晾著的床單「升天」消失。

席根鐸 José Arcadio Segundo

與席甘多是雙生兄弟。兩人小時不論神情或一舉一動都同步又神似,令人難以分清。家人為他們各自帶上記有其身份的手帶,卻有一次偶然發現他們私下會玩掉轉身份的遊戲,因與其弟席甘多不同,席根鐸本人像一名學者,沒有野心,令歐蘇拉肯定他們直到長大仍從沒有厭倦這種遊戲。經歷了一場慘暴的大屠殺,幸運生存,此後不斷透過自己的嘴向後人傳達這歷史悲劇,卻無太多人答理。

兩個人在性格上有極大的差異,但到了晚年,席甘多與席根鐸兩人又日漸相似,彷彿回到童年時代。晚年席甘鐸身染惡疾,最後和席甘多同時間去世,有喝醉酒的朋友來幫忙抬棺下葬,在混亂中兩人的遺體遭錯放了對方的墓穴。

席甘多 Aureliano Segundo

與席根鐸是雙生兄弟。兩人小時不論神情或一舉一動都同步又神似,令人難以分清。家人為他們各自帶上記有其身份的手帶,卻有一次偶然發現他們私下會玩掉轉身份的遊戲。偶然間遭柯蒂絲錯認而發生關係,兩人亦發現在瘋狂的性愛會令畜牧不斷的多產,因而借畜牧業賺大錢,坐擁妻妾,家裡內外牆壁都貼滿了鈔票,受糜爛的生活腐化。在馬孔多慶典遭受恐怖襲擊的一晚認識了卡璧娥,之後穿洋過海找到她結婚。但旋即發現愛的是柯蒂絲,一生在自己家和情婦家穿梭,卡璧娥半理不理,只要求他不能死在情婦家中。感祇到死期將至,臨死前履行承諾回到家中才死去。

和席甘鐸同時間去世,有喝醉酒的朋友來幫忙抬棺下葬,在混亂中兩人的遺體遭錯放了對方的墓穴。

卡璧娥 Fernanda del Carpio

席甘多的妻子,一位出身於貴族世家的千金,在年僅五歲時母親就因熱病而去世,由父親獨立撫養長大,由於其家族背景使其父親對她的教育不遺餘力,甚至到達變賣家產來供給她的教育,也致使她從年幼之時就擁有淵博的學識與過人的氣質涵養,但也因此使她年幼時在學校裡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在其成長歷程裡始終孤獨一人。長大後在全國最美麗的五千名女性中獲得后冠,並意外認識了席甘多,並隨後與其結婚。

柯蒂絲Petra Cotes

席甘多的情婦。

第五代

雷瑪塔(美美)Remata Remedios(Meme)

席甘多與卡璧娥的第二个孩子及長女,純真的女孩,因不顧母親反對愛上技工巴比隆尼卡,被迫送到修道院度過餘生,行前懷有身孕,生下倭良諾。

亞卡底奧 José Arcadio II

席甘多與卡璧娥的长子,繼承了父母所有的劣根性。家族欲將他好好培育成神父重振邦迪亞家族往日光榮,但他卻墮落頹廢,貪圖繼承財產;生活荒淫,在意大利時每天往娼妓酒店跑,最後被同性戀的男孩子溺斃在浴池裡。

亞瑪倫塔 Amaranta Úrsula

卡璧娥和席甘多的第三個孩子。她從和她同名的曾曾祖母易家蘭那裡繼承了固執、活潑的性格,並努力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她雖然不知道在她孩提時代被送到邦迪亞家的孩子──倭良諾──是美美的私生子,但這並不妨礙她和侄子成為青梅竹馬的玩伴。在歐洲上學時期,她和起碼比她大十五歲的比利時人加斯滕(Gaston)結了婚,並用絲帶綁著他的脖子回到了馬康多。但在和倭良諾偷情後,充滿情慾的亞瑪倫塔選擇了和丈夫分手。

懷孕之後,她對孩子給予了希望,相信這將會是家族的新起點,因為這是百年裡的邦迪亞家族中唯一由於愛情而受孕的嬰兒。她把孩子命名為羅德里格,希望打破家族循環的怪圈,但倭良諾亞堅持孩子要繼承邦迪亞上校的名字。在家族的最後一代出生之後,亞瑪倫塔死於產後大出血。

第六代

倭良諾 Aureliano Babilonia (Aureliano II)

美美的私生子,自小受到卡璧娥的虐待,與阿姨亞瑪倫塔私通生下了倭良諾,亞瑪倫塔生下小兒後,因流血過多致死,倭良諾因過度悲傷而無法照顧新生的兒子,這個家族最後的子孫——奥雷里亚诺在剛出生時竟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破譯出麥魁迪的預言遺稿後,發現這六代家族的命運早已註定,於是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

第七代

奥雷里亚诺 Aureliano III

倭良諾與亞瑪倫塔之子。出生不久後就被螞蟻吃掉。

其他角色

梅賈德斯 Melquiades

到馬康多傳播新奇事物與思想的神秘吉卜賽人。老邦迪亞的好友,也是使邦迪亞一家發生重大變化的重要人物。死後留下了用梵文,斯巴達軍用密碼,寫下的邦迪亞家族史。

碧蘭,塔蘭 Pilar Ternera

會用紙牌占卜的女人。與亞克迪奧私通生下阿克迪亞,後與邦迪亞上校私通生下約塞。

中國大陸出版版權問題

由于版权问题,直到2010年,中国大陆才获得该作品的出版权。

1980年代,尤其是马尔克斯于198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之后,由於當時中國並未加入世界版權公約,中国多家出版社在没有得到其授權的情況下,出版了他的一系列作品,其中《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经典作品更有多个版本。1990年马尔克斯应黑泽明邀请赴日本访问,在北京上海停留[2]。马尔克斯访问北京时对一众人等说:“各位都是盗版书贩子啊!”这让当时在场的钱锺书颇为难堪。《哥伦比亚人报》写道,钱锺书先生听了马尔克斯半怒半笑之言,顿时沉默不语。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试图缓和一下局面,但是白费力气。马尔克斯在结束中国之行后聲稱“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其作品,包括《百年孤独》”[3]。直到2010年中国农历春节前夕,新经典版权部收到了马尔克斯的出版代理人卡门·巴尔塞伊丝发来的授权通知,马尔克斯愿意将《百年孤独》交给该公司推出中文版[4]。2011年6月,正式授权版《百年孤独》出版,再次引起中国大陆读者对拉美文学的关注[2]。2011年8月,在新浪网文化读书频道揭晓的2011年“新浪中国好书榜”上半年榜中,《百年孤独》名列榜首[5]

評價

《百年孤寂》在出版後普遍得到讚譽,獲得了義大利Chianciano獎、法國Meilleur Livre Etranger獎、委內瑞拉羅慕洛·加列戈斯獎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

英國小說家薩爾曼·魯西迪稱讚《百年孤寂》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智利作家聶魯達稱讚《百年孤寂》是“繼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紐約時報》書評威廉·甘迺迪則認為《百年孤寂》是《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作[6]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稱讚《百年孤寂》是唯一的一部美洲《聖經》,認為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對西班牙文的貢獻比塞萬提斯還要大,不僅使我們的語言復活,也使我們的神話復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認為《百年孤寂》在馬奎斯建構的虛擬世界中達到了頂峰。這部小說整合並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虛構想像,進而締造了一個極其豐饒的雙重世界。它窮盡了世界的一切,同時也窮盡了自己。

註釋

  1. ^ 遠景,ISBN 978-957-39-0104-4,2010年9月四版
  2. ^ 志文ISBN 978-957-545-291-7,1990年10月再版
  3. ^ 皇冠ISBN 978-957-33-3357-9
  4. ^ Erickson, Daniel (2009). Ghosts, Metaphor, and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and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f Solitude. Macmillan. ISBN 0-230-61348-9
  5. ^ Erickson, Daniel (2009). Ghosts, Metaphor, and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and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f Solitude. Macmillan. ISBN 0-230-61348-9
  6. ^ Erickson, Daniel (2009). Ghosts, Metaphor, and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and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f Solitude. Macmillan. ISBN 0-230-61348-9
  7. ^ Some Implications of Yellow and Gold in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Color Symbolism, Onomastics, and Anti-Idyll" by John Carson Pettey Citation Revista Hispánica Moderna, Año 53, No. 1 pp. 162–178 Year 2000
  8. ^ Erickson, Daniel (2009). Ghosts, Metaphor, and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and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s One Hundred Years off Solitude. Macmillan. ISBN 0-230-61348-9
  9. ^ "Cien años de soledad: the novel as myth and archive" by Gonzalez Echevarria. p. 358-80 Year 1984
  10. ^ "Cien años de soledad: the novel as myth and archive" by Gonzalez Echevarria. p. 358-80 Year 1984
  11. ^ Wood, Michael (1990).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31692-8
  12. ^ McMurray, George. "Reality and Myth in García Márquez’ ‘Cien años de soledad’". The Bulletin of the Rocky Mountai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Vol. 23, No. 4 (Dec., 1969), pp. 175–181

参考资料

  1. ^ 《百年孤獨》版權糾紛案開庭 南海出版公司索賠100萬 (再版). 正義網. 2013-06-13 [201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8). 
  2. ^ 2.0 2.1 热销30年《百年孤独》终获中文版授权. 腾讯网. 2011-07-04 [201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4) (中文(中国大陆)). 
  3. ^ 让马尔克斯改变对中国的印象. 中青在线. 2011-06-05 [2011-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1) (中文(中国大陆)). 
  4. ^ “授权版《百年孤独》出版背景. 新民网. 2011-07-23 [201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6) (中文(中国大陆)). 
  5. ^ “新浪中国好书榜”上半年榜揭晓《百年孤独》名列榜首. 新浪网. 2011-08-09 [2011-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5) (中文(中国大陆)). 
  6. ^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by Gabriel Garcia Marquez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BBC, January 1, 20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