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鄭孟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ndyAndyAndyAlber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9日 (二) 16:08 (長期加入無來源內容, 2407:7000:A2D0:6500::/64)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鄭孟霞
女演员
罗马拼音Cheng Mang-ha
昵称垃圾婆
出生1912年
 英屬香港
逝世2000年11月30日(2000歲—11—30)(87—88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语言粵語
教育程度中學
母校上海啟明女子中學
配偶唐滌生
1942年结婚—1959年丧偶)
儿女兩女
音乐类型京劇粵劇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1934年全上海舞蹈大賽冠軍

鄭孟霞(英語:Cheng Mang-ha,1912年—2000年11月30日)[1],著名粵劇劇作家唐滌生之妻,上海京劇名伶、京劇青衣,擅長舞蹈,年輕時風華卓絕、舞藝超群,是上海演藝知名人士。

生平

鄭孟霞生於香港一個富裕家庭,父親經營代理「勝家」衣車的生意,兼任勝家衣車在中國東南五省的總經理。父親有妻妾十人,她是庶室之女,十一歲時日本籍的母親時因肺病逝世。之後她被送到上海啟明女子中學寄宿。由於她不懂上海話,在上海唸書遇到不少困難,興趣漸漸轉向唱歌與跳舞,成為上海名流界中紅人。鄭孟霞與英文《體育周刊》的記者陳高聰拍檔參加了1934年6月的全上海舞蹈大賽,奪得冠軍,之後前赴世界各地表演。1934年12月1日,第99期《良友畫報》的「標準女性」設計圖,鄭孟霞被形容為「舞藝超群」。 鄭孟霞戰前在上海演京劇,是演青衣的京劇名伶。約1939年開始在香港拍電影,1939年和1940年與薛覺先合作演《姑缘嫂劫》[2]及《銀燈照玉人》[3]。她當年是個時代女性,常開著跑車出入酒店飲茶。[4]根據陳守仁教授估計,鄭孟霞與唐滌生應在1937年至1939年間,因同在覺先聲劇團共事而認識。[5][6] 1942年,正值香港淪陷時期,唐滌生與鄭孟霞結婚。[7] 鄭孟霞在接受訪問時稱,她是在香港淪陷時期開始演粵劇。[8]1947年,粵劇泰斗薛覺先和她在電影名劇《新白金龍》中,分別飾演男主角白金龍和女主角張玉娘。[9]1950年代初,香港首間商營廣播電台麗的呼聲成立,唐滌生、鄭孟霞都在麗的呼聲工作。鄭孟霞主持的《戲劇生涯》節目,逢星期一及星期四晚上8時45分,在香港麗的呼聲的銀色電台播放。[10] 1957年5月,香港首間有線電視台麗的映聲啟播,鄭孟霞也轉到麗的映聲擔任編劇和導演。[11]1959年9月14日晚上,唐滌生的新作《再世紅梅記》在利舞臺首演,當演至第四場《脫阱救裴》時,唐滌生因腦溢血昏倒,翌日逝世,终年42歲。[12]為了生活,鄭孟霞在1970年代後期加入無綫電視拍電視劇,成為專飾演老人家角色的甘草演員,為人熟悉的是由1981年至1986年播出,一共有1400多集的處境劇集香港81至香港86系列,當中鄭孟霞飾演「垃圾婆」六婆的角色,深入民心。[11]1986年,已過世多年的唐滌生香港電台追頒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樂壇最高榮譽大獎),獎項由鄭孟霞以遺孀身份代領。[13] 1989年,鄭孟霞把唐滌生的34套作品,以十萬港元轉售給娛樂唱片公司(根據香港版權法,作品面世後的擁有權為50年)。[14]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她住在沙田第一城。到了晚年,她體弱多病,寄住寶血老人院。[11] 2000年11月30日,鄭孟霞因氣促寶血醫院逝世,享年88歲,女兒唐晶由加拿大回港為母親辦理身後事。[15]

對粵劇的影響生活

鄭孟霞對唐滌生的作品有很大影響,她對京劇和舞蹈等的知識修養,對唐滌生的編劇工作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因鄭孟霞善於舞蹈及京劇,並經常把京崑的手法,唱腔,身段等技巧,向唐示範。唐把這多種元素融入粵劇中。在香港日佔時期,唐滌生編寫了120多部粵劇,所編的劇目大部份是袍甲戲和改編京劇的作品,代表作有《落霞孤鶩》和 《白楊紅淚》等。 [7][16]曾在香港日佔時期,鄭曾演出過唐滌生所寫的78套粵劇,是演出唐劇最多的演員之一,唐鄭兩人是日佔時期香港粵劇的兩根支柱。[17]因為鄭孟霞是上海京劇名旦,擅長舞蹈,所以唐為她所編寫的劇本,多是從京劇改編,如《水淹泗州城》和《霸王別虞姫》等 。 [16]鄭孟霞提倡粵劇改革。她主張廢除膠片戲服,她認為「膠片比刺繡貴,又沉重,把老倌壓得身段也不靈了」「中國傳統的顧繡多麼美麗,大戲既多才子佳人,你想像幕一拉開,一片古典而清逸的佈景中,走出一對雅淡顧繡的才子佳人,那才眞的有古典詩詞的意境。」她亦反對花旦滿頭金釵珠翠,因會使頭部轉動不靈。[11][18]

個人生活

  • 鄭孟霞於1942年與唐滌生結婚,二人育有兩女,其中一個女兒名唐晶。另外,唐滌生和前妻薛覺清,育有一子一女。

電影演出

電視演出

麗的呼聲

無綫電視

參考來源

  1. ^ 明藝.特輯:尋找唐滌生:過去、現在、未來. 明報. 2017-08-07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2. ^ 姑缘嫂劫 (1939).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3. ^ 銀燈照玉人 (1940).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4. ^ 鄭孟霞病逝. 文匯報. 2000-12-01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5. ^ 陳守仁. 唐滌生創作傳奇. 香港: 匯智出版. 2016. ISBN 9789881482693. 
  6. ^ 【戲曲視窗】唐滌生睡車房. 文匯報. 2017-01-03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7. ^ 7.0 7.1 黃增健. 唐滌生的粵劇世界. 獨立媒體. 2013-10-09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8. ^ 唐滌生的藝術.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9. ^ 1947 【新白金龍】 薛覺先 鄭孟霞 林妹妹 林坤山 伊秋水 劉克宣 高魯泉 檸檬. YouTube.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10. ^ 鄭孟霞 versus 林家聲(第一節;第一段) 1965年12月3日(星期四). YouTube. [2018年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3月6日). 
  11. ^ 11.0 11.1 11.2 11.3 葉世雄. 【戲曲視窗】鄭孟霞的廣播生涯. 文匯報. 2017-03-07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12. ^ 唐滌生雕琢任白驚世情. 蘋果日報. 2003-07-25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13. ^ 唐滌生-終身成就獎. 香港電台. [201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十大中文金曲: 第9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音樂會
  14. ^ 出嫁變送殯,白雪仙焗飛劉培基. 蘋果日報. 2006-10-26 [201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15. ^ 鄭孟霞昨晚病逝. 星島日報. 2000-12-01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16. ^ 16.0 16.1 梨園生輝-唐滌生與任劍輝 (PDF).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2-17). 
  17. ^ 黎鍵. 香港粵劇敘論. 香港: 三聯書店. 2010: 353. ISBN 9789620430480. 
  18. ^ 高梁. 唐滌生的另一半. 澳門日報. 2017-03-08 [2018-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