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央山脈大縱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4日 (日) 02:55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央山脈大縱走是位于台灣的一條登山路線。北從北一段、北二段、北三段至七彩湖,南至南三段、南二段、南一段,途經39座台灣百岳名峰,是中央山脈全程高山長程縱走。

起源

此路線源自1971年中華山岳協會為發展台灣登山運動發起,分兩隊分別由北端、南段出發,並於七彩湖會師。

發展

時至今日,中央山脈大縱走已經成為台灣一條的長程登山路線,登山者多半規劃25-50日行程,並在大禹嶺天池山莊七彩湖白洋金礦山屋向陽森林遊樂區等地作補給。由於行程曠日費時,亦有山友使用分段完成的方式,分好幾次走完所有路線。

行經山峰

途中行經主要山峰有如下:

北一段

  • 勝光山:2285m,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
  • 多加屯山:2795m,三等三角點,編號:6326
  • 審馬陣山:3141m,三等三角點,編號:6325,台灣百岳編號83
  • 南湖北山:3536m,三等三角點,編號:6330,台灣百岳編號22
  • 南湖大山:3742m,一等三角點,台灣百岳編號08
  • 中央尖山:3705m,三等三角點,編號:6015,台灣百岳編號10

北二段

北三段

  • 奇萊主山北峰:3607m,一等三角點,台灣百岳編號16
  • 奇萊主山:3560m,三等三角點,編號:5984,台灣百岳編號20
  • 卡羅樓山:3385m
  • 奇萊主山南峰:3358m,二等三角點,編號:1469,台灣百岳編號41
  • 南華山:3184m,三等三角點,編號:5942,台灣百岳編號76
  • 卡賀爾山:3105m
  • 能高山:3262m,三等三角點,編號:5957,台灣百岳編號62
  • 能高山南峰:3349m,二等三角點,編號:1453,台灣百岳編號43
  • 光頭山:3060m,三等三角點,編號:5956,台灣百岳編號95
  • 白石山:3110m,三等三角點,編號:5955,台灣百岳編號88
  • 安東軍山:3068m,一等三角點,台灣百岳編號94
  • 摩即山:2642m,三等三角點,編號:5977
  • 草山:2811m,三等三角點,編號:5975
  • 卡社大山:2946m,三等三角點,編號:5971

南三段

南二段

南一段

  • 關山嶺山:3176m,二等三角點,編號:1683,台灣百岳編號77
  • 塔關山:3222m,三等三角點,編號:7535,台灣百岳編號71
  • 庫哈諾辛山:3115m,三等三角點,編號:7534,台灣百岳編號85
  • 關山:3668m,二等三角點,編號:1674,森林三角點,台灣百岳編號12
  • 海諾南山:3175m,三等三角點,編號:7217,台灣百岳編號78
  • 小關山北峰:3239m
  • 小關山:3249m,二等三角點,編號:1668,台灣百岳編號66
  • 雲水山:3013m
  • 馬西巴秀山:3022m,森林三角點
  • 卑南主山:3295m,一等三角點,台灣百岳編號54
  • 石山:2818m,三等三角點,編號:7204
  • 溪南山:2650m,三等三角點,編號:7203

紀錄

  • 首次獨力完成:由山友黃魏慶,於2004年4月-6月,花費46日完成[1]
  • 首隊冬季完成:由山友郭與鎮、陳美馨二人,於2003年12月,花費23日完成[2]
  • 最速完成:17日,由山友許武祥、吳昶志二人,於2019年9月完成。[3][4]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存档副本.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6). 
  2. ^ 存档副本. [2020-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3. ^ 存档副本.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4. ^ 存档副本. [202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