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are高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200.78.254留言2021年2月15日 (一) 17:5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WeCare高雄
成立時間2018年11月7日
創始人尹立
創始地 中華民國高雄市
類型社會運動團體
總部 中華民國高雄市新興區自立二路1-4號(任務完成,已結束營業)
起源高雄市
官方語言
中文臺語
目標罷免韓國瑜
口號光復高雄
網站https://wecaretw.org/

WeCare高雄是由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尹立和在地藝文界人士、民間團體等人發起的民間組織,在高雄市第3屆市長選舉期間成立,成立原因是因為不滿選舉期間對高雄建設的不實污衊以及網路霸凌。發起人尹立亦於同日請辭高雄市文化局局長一職,希望透過民間人士的身份更能暢所欲言[1],並擔任「weCARE高雄氣球大遊行」的總指揮[2]

高雄市市長韓國瑜上任未滿兩年就參選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因此WeCare高雄和其他組織發起對於韓國瑜的罷免案[3]。最後罷免案成功[4][5]

成立背景

2018年11月17日於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期間,曾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一句「高雄又老又窮」淪為污衊高雄、網路霸凌的選戰[6]

2018年11月24日投票的開票結果,由韓國瑜以892,545票、53.87%得票率獲選為第三屆高雄市市長,同年12月25日就職。中國國民黨拿下15席,較2014年縣市長選舉成長了6席,其中包括由民主進步黨分別執政20年及33年於2010年合併高雄市高雄縣,結束了民進黨在高雄長達二、三十年的執政[7]

2019年4月30日,韓國瑜與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進行私人會談後,表態以「不參加國民黨內總統初選,但被動接受納黨內初選民調」的態度繼續參與黨內活動[8]。5月21日,韓國瑜於接受記者聯訪時正式表態「如果詢問的話我的答案是:Yes, I Do.」,決定參選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此舉遭到不少學者正反兩面的評論[9]、且有市民認為他無心市政[10]

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時曾經承諾要讓高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卻於2019年6月8日的花蓮造勢宣佈已登記黨內總統初選[11]。韓國瑜此舉引來批評,遭批落跑,甚至在高雄一所國中的畢業典禮時遭學生挨批「做好做滿」[12]公民割草行動所列出政策跳票的項目包括太平島石油、柴山挖寶藏、香港賽馬來台、F1賽車來台、高雄迪士尼阿諾史瓦辛格演講、愛情摩天輪[13]、高雄500萬人口、旗津賭場、經濟100分,政治0分[14]

中國國民黨於2020年1月11日的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大敗,不僅輸了總統大選還讓民進黨再次全面執政,連韓國瑜的大本營高雄的立委席次都被民進黨八仙過海(即高雄市全部8个立法委员名额均由民进党取得)[15][16]。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也在同一天宣布於15日帶領黨務主管請辭[17]。如今,韓國瑜仍然需要面對此次由WeCare高雄、台灣基進公民割草行動一同提出的罷免案

2018年遊行

2018年10月,時任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曾經說高雄的經濟只能用四個字形容,就是『又老又窮』,讓時任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尹立憤而辭職[18],自行成立公民社團組織『WeCare高雄』[19]

「weCARE高雄」遊行由民間在網路發起。經過串聯,在2018年11月17日14时從高雄文化中心出發,遊行路線行經五福路、公園二路,終點在鐵道文化園區。遊行民眾手持「weCARE高雄」旗揮舞,表達「拒絕汙衊、對抗霸凌」,並於遊行中展出多種人身攻擊道具[20][21][22]

2019年遊行

2019年8月12日,WeCare高雄及台灣基進一起向警察局遞件申請,預計在「11月16日」以及「12月21日」舉辦兩場規模超過「10萬人」的大遊行[23],當月14日即收到警察局「不予許可」公文,WeCare高雄及台灣基進於同月16日再次申請,WeCare高雄發起人尹立批評市府各局處互踢皮球,台灣基進高雄黨部主委李欣翰質疑高雄在韓國瑜的治理下已經逐漸香港化,最後市府於同日下午核准11月16日、12月21日2場10萬人大遊行[24]

在2019年11月6日,WeCare高雄發起人尹立台灣基進新聞輿情部副主任張博洋、前高雄氣爆自救會長陳冠榮醫師及公民割草行動發言人李佾潔醫師共同宣布12月21日舉行「1221 wecare台灣大遊行」[25]

另一方面,韓國瑜為了反制wecare台灣大遊行,也在12月5日申請「南方崛起 高雄光榮週年慶大遊行」的挺韓大遊行,申請參加人數約1萬人,集合地點在高雄市鼓山區神農路凹仔底公園,解散地點在左營區自由路的微笑公園[26][27]。尹立批評韓國瑜利用高雄來造勢,再把高雄當成跳板去競選總統、放棄高雄;尹立同時警告韓國瑜,任何韓粉製造的衝突危險,韓國瑜都要承擔起基本的政治責任[28]

韓國瑜於2020年5月19日於議會備詢時,黃香菽議員請韓國瑜「光復高雄」這4個字的意涵,韓國瑜痛批光復高雄做為罷韓的訴求「大錯特錯」、 「荒唐可笑」;韓說,誰當市長是由市民決定,「什麼叫光復?罷韓團體其心可諸」,是對台灣民主最大的污辱[29]。尹立表示,要將屬於高雄人的高雄,從韓國瑜這個背叛者手上將市長位置討回來讓高雄人重新選擇[30]台灣基進黨新聞部副主任張博洋:「韓國瑜不到24小時就馬上跟迪士尼跳票一樣收回,會使用光復高雄,如今卻反過來批評『光復高雄』是民主恥辱,可見他從未理解罷韓訴求,自然沒有反省的可能」[31]

「光復高雄」貼紙發放熱潮

為了號召更多民眾加入「wecare台灣大遊行」;在12月8日下午,WeCare高雄、公民割草行動台灣基進在「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出口發放「光復高雄貼紙」,吸引大批民眾索討[32];在12月12日至12月15日走遍「大高雄」發放「光復高雄」貼紙,以「貼紙貼上去 遊行走出來」為口號,為21日大遊行暖身[33][34]甚至有民眾因為索取不到光復高雄貼紙,索性自行購買花蓮縣光復站高雄站的火車票,以表達對罷韓行動的支持[35]

12月18日,「1221 wecare 台灣大遊行」主辦單位在高雄捷運月台託播影片突遭下架,質疑高市府就是背後的黑手。尹立痛批這種做法猶如戒嚴白色恐怖,呼籲1221不站出來,韓國瑜手段就會得逞,高雄人就會被韓國瑜看扁。[36]。同日,中國國民黨黨籍立委候選人共同宣布1221「南方崛起、高雄週年慶」挺韓大遊行流程,全場歡唱6首歌,韓國瑜將全程參與。[37]

相關條目

参考文獻

  1. ^ 在乎高雄17日大氣球遊行 齊發聲反網路霸凌 | 地方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臺灣)). 
  2. ^ weCARE高雄氣球大遊行 號召3萬人上街 |蘋果新聞網|蘋果日報. 蘋果新聞網.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中文(臺灣)). 
  3. ^ 尹立樂觀罷韓 韓營指不在暑假投票有利政權保衛. 中央社. 2020-04-17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4. ^ 高雄市第3屆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結果.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7]. 
  5. ^ 王榮祥、黃欣柏. 93萬9090票 罷韓成功. 自由時報. 2020-06-07 [2020-06-07]. 
  6. ^ we CARE高雄 歡樂上街頭. 自由時報. 2018-11-18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2). 
  7. ^ 縣市長 藍奪15席 綠剩6席. 自由時報. 2018-12-25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8). 
  8. ^ 吳韓會後 韓國瑜:不參國民黨內總統初選,但被動接受黨內初選民調. 蕃新聞. 2019-04-30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中文(臺灣)). 
  9. ^ 卓宜姿. 「Yes I Do」韓國瑜表態了! 總統大選全面備戰. TVBS新聞網. 2019-05-21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中文). 
  10. ^ 一定選得上?韓國瑜想好市長接任人選 民眾:大頭症. 三立新聞. 2019-05-24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中文(臺灣)). 
  11. ^ 國民黨總統初選提名 朱立倫:比好不比爛. 聯合新聞網. 2019-06-09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2. ^ 「嗆韓」已成學生流行?徐永明警告韓國瑜:恐不會停止. 自由時報. 2019-06-25. 
  13. ^ 周怡孜. 【韓國瑜專訪5】愛情摩天輪不是幹話 8月招標蓋在這裡. 鏡周刊. 2019-07-24 [2019-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中文(臺灣)). 
  14. ^ 無視不斷跳票!韓粉列韓國瑜9政績…網笑瘋:自爽有夠可悲. 三立新聞. [2019-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中文). 
  15. ^ 民進黨區域立委拿45席 延續國會過半. 自由時報. 2020-01-11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16. ^ 綠議員「謝謝台灣歸還韓市長」:接下來就是高雄人的事了. ETtoday 新聞雲. 2020-01-12. 
  17. ^ 吳敦義坦言受挫:下週三中常會率黨務主管請辭. 自由時報. 2020-01-11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9). 
  18. ^ 王榮祥. 文化局長為捍衛高雄而辭職!高市代理市長:沒理由不批准. 自由時報. 2018-11-07 [2021-01-21]. 
  19. ^ 吳秉蕙. 發文挺高雄遭韓粉攻擊 尹立請辭文化局長獲准「以後可火力全開」. 風傳媒. 2018-11-07 [2021-01-21]. 
  20. ^ weCARE高雄大氣球遊行 逾4萬人上街 | 政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中文(臺灣)). 
  21.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氣球大遊行/weCARE氣球嘉年華 陳其邁上台:「在一起就是爽」 | ETtoday新聞雲. www.ettoday.net. [2020-05-08] (中文(繁體)). 
  22. ^ 王淑芬、陳朝福. weCARE高雄遊行 8萬人表達在乎高雄. 中央通訊社. 2018-11-17 [2021-01-21]. 
  23. ^ 罷韓連署破20萬份 尹立向高市警申請「10萬人大遊行」. [2019-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24. ^ 11月12月兩場罷韓遊行 高市警准了. [2019-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7). 
  25. ^ Wecare高雄12/21罷韓遊行 盼號召10萬人參與. www.cna.com.tw.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中文(臺灣)). 
  26. ^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挺韓遊行申請了!改名「高雄光榮週年慶」大遊行 與罷韓路線大不同 | ETtoday新聞雲. www.ettoday.net.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中文(繁體)). 
  27. ^ 韓競總將申請挺韓遊行 Wecare批遊行未辦、人心已輸!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電子報. 2019-11-25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中文(臺灣)). 
  28. ^ (影)1221高雄街頭互尬 挺韓、罷韓各號召10萬人上街 | 政治. 新頭殼 Newtalk. 2019-11-20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中文(臺灣)). 
  29. ^ 罷韓訴求「光復高雄」 韓國瑜痛駡:荒唐可笑 台灣民主最大的污辱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電子報. 2020-05-19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中文(臺灣)). 
  30. ^ 韓國瑜批光復高雄荒唐 尹立:無關黨派 | 政治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中文(臺灣)). 
  31. ^ 韓國瑜批「光復高雄」荒唐可笑 張博洋:他昨天道歉言猶在耳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電子報. 2020-05-19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中文(臺灣)). 
  32. ^ 街頭發送光復高雄貼紙 尹立:21日罷韓遊行、26日啟動罷免.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2). 
  33. ^ 罷韓升溫!「光復高雄」貼紙5度加印 10幾萬張索取一空. 自由電子報. 2019-12-15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中文(臺灣)). 
  34. ^ 貼紙貼下去遊行走出來 Wecare高雄每晚6點在捷運站等你!. 新頭殼 Newtalk. 2019-12-16 [2020-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中文(臺灣)). 
  35. ^ 三立新聞網. 搶不到罷韓貼紙!他買「光復→高雄」車票挺 網嗨:快收藏. www.setn.com. 2019-12-19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中文(臺灣)). 
  36. ^ Wecare大遊行影片突遭下架 高捷:委外廠商決定. 自由電子報. 2019-12-18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1) (中文(臺灣)). 
  37. ^ 挺韓遊行選舉造勢 尹立批:真是何不食肉糜自我感覺良好!. 新頭殼 Newtalk. 2019-12-18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