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口红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7日 (三) 06:04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經濟學上,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是指因為勞動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所伴隨的經濟成長效應。它通常發生在人口過渡時期(demographic transition)晚期,此時因為生育率下降,使得受撫養的青幼年人口減少[1]。當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此時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歷史

這個理論在1998年,首次由哈佛大學教授大衛·布魯姆英语David E. Bloom傑佛瑞·威廉森英语Jeffrey G. Williamson所提出。這一派學者認為,人口紅利在亞洲四小龍與1990年代凯尔特之虎的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兩位經濟學家認為1965年至1990年東亞經濟增長(以人均收入衡量)中有至多三分之一都可能要歸功於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人口紅利。

参考文献

  1. ^ 人口红利减弱 中国制造如何扬长避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经济网 2014-06-01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