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晚摘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晚摘酒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1年12月24日 (五) 23:49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5)。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摩澤爾區(Mosel)出產的晚收酒。

Spätlese (直譯為「晚收」;德語眾數為Spätlesen)為一德國 ,專指以完全熟透的葡萄所釀的酒,是晚收酒中酒體最輕的種類。晚收酒為德國酒分類的優質酒分級[1](Prädikatswein)中比珍藏級(Kabinett)果實更成熟的分類; 同時是奧地利優質酒分級中的最低一級,,因為當地珍藏級酒另有不同分類方法。[2] 不過就果實成熟程度而言,兩者都在精選級(Auslese)以下。晚收葡萄是於正常收成期最少七天後採摘,所以果實會更熟及有較高糖分。由於需等待採收,有可能會因天雨而使果實遭受損毀。但如遇上和暖的年份,良田大多數的收成都可達晚收級水平。

晚收酒可以是甜酒或乾酒;是因為晚收葡萄的熟成程度特別適合使用麗絲玲, 白皮諾灰皮諾等品種釀製乾白酒,而精選級葡萄則有可能因酒精濃度過高而令釀造的乾白酒平衡欠佳,故會保留殘餘糖分令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易於入口。但是,大部分德國酒傳統上都是乾酒,而糖分並不是令酒口味平衡的唯一因素。乾德國酒口味亦可以平衡得很好,而且相對有較高糖分的酒,乾酒通常獲德國酒評人給予較高分數。

很多晚收酒都適合陳年,特別是由麗絲玲釀造的酒更適合。

特性

[编辑]
摩澤爾區出產的麗絲玲晚收酒。
  • 比珍藏級有更強濃度及強度
  • 帶有可以掩蓋任何甜味的高酸度
  • 有豐滿而濃烈的味道
  • 通常會嘗到蘋果、梨及忍冬花的味道
  • 優雅的香氣及容易聞到的果香

要求

[编辑]

晚收酒最低的葡萄汁重量要求如下:

兩國葡萄酒法均規定製作過程不可使用加糖法。而很多生產者,特別是頂尖的生產者,經常產出超過最低標準的優良酒品。

歷史

[编辑]
約翰尼斯山堡庭園中晚收酒驛差雕像

約翰尼斯山堡的晚收酒驛差

[编辑]

傳說中,晚收酒起源於1775年萊茵高的酒莊約翰尼斯山堡,並只是個小小的巧合。自1718年起,在弗爾達 (Fulda)采邑主教 (Prince-Bishop)的公文批准下,開始於約翰尼斯山採摘葡萄,並以Herbstkurier ,直譯為秋季信使的形式運送葡萄去釀酒。[5]1775年因為某些原因,自弗爾達教會差派的信使行程遲了14天。根據部分傳說,教會信使在執行公務帶回葡萄收成的途中回程時被賊人搶劫。在他平安抵達教會時,葡萄上的貴腐菌感染已經開始了。雖然大家對發霉的葡萄不寄予任何厚望,但仍然繼續用那批葡萄釀酒。[6]出乎意料地,那批酒不但沒失敗,反而變得味道極佳。此後,約翰尼斯山堡開始主動生產受貴腐菌影響的晚收葡萄酒Spätlese。而那位行程延誤的信使,就獲大家稱為Spätlesereiter (Spätlese rider) ,即晚收酒驛差。

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778年品嘗過由朋友贈送他的一瓶晚收酒後讚不絕口,故建議他在歐洲的朋友前往萊茵高地區品嘗,並帶一箱佳釀返回美國。

此外的優質酒分級

[编辑]

用來形容不同分級晚收酒的專有名詞,根據葡萄的選擇,由1787引入逐串精選(Auslese)一詞開始[7][8],其他分級在其後日漸引入。以上發展的關鍵是源自按熟成程度及貴腐菌感染而選擇葡萄串,從而同一酒莊亦可生產不同類型的葡萄酒。

因此,一開始晚收酒指任何種類的晚收酒,但由1775起晚收酒則指使用受貴腐霉影響而不宜食用的葡萄所釀,甜度非常高的酒。但這種酒並不等於現代的晚收酒,根據使用的葡萄類型,只用這類葡萄釀成的酒今日會冠以現代專有名詞逐粒精選酒(Beerenauslese);若是同一串葡萄中既混有貴腐葡萄,又有健康的普通葡萄,所釀出來的酒將會在逐串精選酒屬上佳之品。

後期歷史

[编辑]

自1971年起,德國葡萄酒法中的晚收優質酒分級開始沿用現時的標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早期,多年來作為德國標誌的半甜的葡萄酒產量越來越多,原因是源自引入停止酒精發酵過程及使用未發酵的甜葡萄汁 (Süßreserve)的新方法,令生產半甜葡萄酒難度減低。不同於全甜酒,晚收酒釀造過程中禁止使用加糖法,故可稱為半甜葡萄酒中的上品。

產自北克羅地亞梅吉穆列(Međimurje)縣 的莫斯拉法(Moslavac)葡萄晚收酒

自1980年代起,90年代開始趨勢更明顯,就是德國國內開始生產越來越多的乾性酒。故此,「晚收乾性酒」的名稱在很多酒莊都用來代表其優質乾性酒。時至2000年代早期,新名稱特級酒 (Großes Gewächs)及一級酒 (Erstes Gewächs)越來越普遍,故此晚收乾性酒就變成指第二好的乾性葡萄酒的專有名詞。

而奧地利在經歷過1985年有酒商於酒內加入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增加甜度的醜聞後,釀酒人大多捨棄了釀造半甜酒,改為集中釀製乾性酒,故晚收酒產量遠比德國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Deutsches Weininstitut (德國葡萄酒協會):質量分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12-24., accessed on May 19, 2008
  2. ^ 2.0 2.1 奧地利葡萄酒:詳細質量分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5-13., accessed on May 19, 2008
  3. ^ Deutsches Weininstitut (德國葡萄酒協會):葡萄汁重量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4-14., accessed on May 19, 2008
  4. ^ Wein-Plus Weinglossar: Mostgewich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on January 22, 2013
  5. ^ Wein-Plus Glossar: 秋季信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on January 22, 2013
  6. ^ 麗絲玲的一段歷史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6-08-21.
  7. ^ Karen MacNeil The Wine Bible Workman Publishing 2001 page 540 ISBN 1-56305-434-5
  8. ^ 約翰尼斯山堡歷史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