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当前版本,由赤羽蒼玄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2年5月15日 (日) 10:58 延伸閱讀。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National Union of Women's Suffrage Societies)[1]是一個遍佈英國的女性選舉社會組織,由支持女性選舉權者成立。

組織進程與理念

[编辑]
米利森特‧福塞特

1888年,全國中央婦女選舉權社會英语National Central Society for Women's Suffrage全國婦女選舉權社會中央委員會英语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Women's Suffrage分拆,1897年再度合併。

在帶領組織超過20年[2]米利森特‧福塞特英语Millicent Fawcett主導下,兩個組織因此整合。「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是個民主化組織,試圖透過平和與合法管道,特別是引介國會法案,並舉辦會議闡述宣揚她們的目標。

1903年時,女性社會與政治聯盟英语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希望採取更積極行動,從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獨立出來。無論如何,聯盟仍繼續拓展,1914年全國已有超過500個分支,逾10萬名成員加入。雖然不是全部,但是絕大部分成員來自中產階級,有些則來自勞動階級。

1906年英國大選時,聯盟在每個選區皆設立委員會,以說服地方黨派選出提倡女性選舉權的候選人。

1907年2月9日,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舉辦了首場大型公開遊行,也就是廣為人知的「泥濘遊行」[3]。福塞特於1911年的演說表示,她們的運動「就像冰川,移動雖緩慢,卻無法停下」。

泥濘遊行









政治傾向

[编辑]

1912年以前,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為支持婦女投票權的候選人站台,但沒有與任何政黨結盟。1911年和解草案英语Conciliation Bill of 1911的出現促成了改變。當時這份草案獲得多數支持,但自由黨政府為了與愛爾蘭統一黨結盟,取得多數,堅持將剩下的議會時間拿來通過愛爾蘭自治法案,再加上議長羅斯英语James Lowther反對婦女投票權[4],草案最後並沒有通過。

1903年起,工黨與自由黨結盟,領導階層對女性解放議題意見不一。不過,工黨在1913年的會議上,反對任何沒有包含女性投票權的選舉權法案。之後工黨便一直支持女性選舉權,直到一戰爆發為止。

福塞特對自由黨使出拖延戰術,及在選舉時幫助反對自由黨的工黨候選人感到憤怒。1912年,全國婦女選舉權聯盟成立了以馬歇爾(Catherine Marshall)[5]為首的「選舉奮鬥基金」(EFF)委員會。選舉奮鬥基金支持工黨,並藉由與工黨結盟對自由黨施壓。1913年至1914年間,選舉奮鬥基金介入了4次缺額補選,雖然沒有讓工黨贏得席次,但成功讓自由黨損失了兩席。

參考文獻

[编辑]
  1. ^ NUWSS pamphlets. The British Library.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2. ^ The National Union of Women's Suffrage Societies. www.victorianweb.org.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0). 
  3. ^ February 6th. The Mud March and the meeting at Exeter Hall. LSE History. 2019-02-06 [201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31) (美国英语). 
  4. ^ Roberts, Martin. Britain 1846 – 1964 : the challenge of change.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2001: 127. ISBN 978-0-19-913373-4. 
  5. ^ Smith, Harold L. The British Women's Suffrage Campaign, 1866–1928. Seminar studies in history. London: Longman, 1998.

延伸閱讀

[编辑]
  • Hume, Leslie Parker. The National Union of Women's Suffrage Societies, 1897–1914. Modern British History, 3. New York: Garland, 1982. ISBN 978-0-8240-5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