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乔治·珀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乔治·珀尔当前版本,由Kcx36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2年7月20日 (三) 11:41。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乔治·珀尔
George Perle
出生(1915-05-06)1915年5月6日
新泽西州贝永
逝世2009年1月23日(2009歲—01—23)(93歲)
纽约
国籍美国
知名作品第四木管五重奏、大提琴曲《希伯来旋律》
所属时期/乐派20世纪
擅长类型室内乐
师从
学生/受影响人物

乔治·珀尔(英語:George Perle,1915年5月6日—2009年1月23日),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生于新泽西州贝永,毕业于德保罗大学,曾以私人学生身份跟随克热内克学习。二战时加入过美军。1956年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音乐创作受第二维也纳乐派影响,但并未直接照搬该乐派的十二音技法,而是自创了一套“十二音调性(twelve-tone tonality)”。他还是研究贝尔格的权威,1968年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一同创办“贝尔格社团”。1986年获普利策奖。1989年至1991年任旧金山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2009年在纽约逝世。他作有多部室内乐曲,代表作有第四木管五重奏钢琴与室内乐队《小夜曲III》、大提琴曲《希伯来旋律》等。著作包括《十二音调性》《序列音乐写作与无调性勋伯格、贝尔格与韦伯恩音乐介绍》等。[1]

注释

[编辑]
  1. ^ Biography of George Perle. George Perle.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1)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