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昭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马昭懿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2年7月30日 (六) 19:21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9)。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马昭懿

马昭懿(1876年—1951年)字念仁,别号小灌园者浙江省石门县城(曾称崇德县城,今桐乡市崇福镇)人,中华民国官员、律师。[1]

生平

[编辑]

马昭懿是崇德马氏家族成员。崇德马氏的先祖原籍为河南,随宋朝皇室南渡浙江,在崇德西郊马家漾居住。明朝嘉靖年间,始祖考“爱月公”迁居崇德城内,到昭字辈已是十六世。清朝道光年间,建立马家祠堂,设祠产,编宗谱。[1]

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马昭懿生于石门县城(今桐乡市崇福镇)一个富商家庭。17岁中秀才,但多次乡试未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自翌年起停止科举。同年秋,马昭懿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在上海长崎的轮船上,结识了同到日本留学的沈钧儒。三年学成后归国,获公举为石门县商务分会总理。[1]

马昭懿少年时家住在石门县城崇福横街中段半爿弄西侧,家中开有益丰衣庄,其家斜对面为善长典当铺。1891年,14岁的湖州陈英士到善长典当铺当学徒。马昭懿和陈英士成为好友。陈英士的信件、托上海亲友买的书报都经马昭懿家的益丰衣庄转交。1903年,陈英士离开崇福到上海工作,也劝马昭懿赴上海。但马昭懿因家中上有四位老人,下有儿女,故没有答应,但两人一直保持友谊与联系。[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陈英士、姚勇枕先后到杭州,和军界、警界人士策划浙江起义。11月7日,浙江军政府成立,浙江宣告光复。其间,马昭懿和陈英士等人联系,并联络石门县城士绅徐乃宣、石门县劝学所所长马昭祥、中国同盟会会员徐自华的堂弟徐景卿、教育界人士郭念规、杨圭章、朱绍濂等各界人士,向石门县知县衙门施压,准备光复石门县城。1911年11月12日,马昭懿率浙江军政府的两艘炮船,自杭州沿运河来到石门县城,清朝最后一任石门县知县胡玉泽率僚属手执白旗,亲自到石门县城南门外迎接。石门宣告光复。[1]

马昭懿

1911年11月14日,石门县公署成立,马昭懿任民政长(石门县的行政长官)。1912年4月,马昭懿调任浙江省新登县(今属富阳市)知事,他领着比他小5岁的杨圭章到新登县就职,任命杨圭章主管新登县教育。马昭懿在新登县大力禁赌,有一次下乡时,其官轿还被赌徒砸毁。[1]

1914年3月,马昭懿的新登县知事任满,到北京参加北洋政府的县知事考试,考试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历城县知事。此后十年,马昭懿在山东济阳邹平临沂等地当官,其间还曾到黑龙江出差。[1]

离开官场后,马昭懿在杭州白莲寺路、崇德县(民国三年即1914年,石门县改称崇德县)崇福横街开设律师事务所。自此任律师十年,在杭州、崇德之间来往。马昭懿的人脉很广,例如海宁许行彬、已去世的杭辛斋都是他的朋友。马昭懿的长子马义述(赞明)自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历任上海、浙江、湖南高等法院推事、庭长等职。马昭懿的女儿马璞的丈夫曹杰(士彬)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律师史良的助手。这些人脉对马昭懿当律师很有帮助。他成了杭州不少钱庄、商家的法律顾问,在崇德县更是知名人士。[1]

除了当律师,他还兼任浙西水利议事会议员,并兴办实业。1928年7月,马昭懿、孙茂才等人集资15000元筹办电厂,购买英国产60马力煤气引擎及350千瓦发电机组各一台,在崇福南门外开办“永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1930年12月12日发电,崇福镇上第一批安装25瓦电灯600盏,每月收取1.4元电费。这是崇福电力的开端。[1]

马昭懿的祖上在万岁桥西侧有祖宅,太平天国时期被毁。马昭懿从事律师职业后,收入颇丰,乃购买了祖宅旧址旁的空地,重建为马家新宅。1933年新宅落成,连片大宅中有三间西式洋楼,还设有一大一小两座花园,新宅取名为“晴旭堂”。新宅刚落成,马昭懿的元配程钰病逝。马昭懿和程钰37年的婚姻走到终点。马昭懿用营斋营奠省下的700元钱,在崇福北门外六里桥运河塘畔造了一座小凉亭“营营亭”,纪念程钰,同时也为行人提供休憩场所,马昭懿的朋友、杭县人王艺为此撰写《营营亭记》。马昭懿为程钰写下了许多悼亡诗,还将诗文和照片印制为小册子赠给亲友。[1][2]

马昭懿六十寿辰收到仪礼二千多元,全部捐给崇德县修志馆。1935年,马昭懿从上海的“甲戌全浙救灾会”募得善款法币2000元,用来改善本地水利及赈济灾民,以工代赈(每工发两升米),疏浚羔羊至灵安段的河道。[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昭懿离开睛旭堂,逃到浙西碧湖,后来举家迁居上海。马昭懿在上海法政学院任教。在上海期间,马昭懿和老朋友朱绍濂(茂溪)、沈纯常(蕙荪)、杨圭章(竞存)、徐小淑(双韵)、吕在廷(肖夔)、马达生(无尘)、谱弟吴徵(待秋)常通书信,以诗词唱和。[1]

1943年秋,马昭懿回到崇福。马宅已遭日本人及汪精卫政权人员占用,马昭懿只好住在原用来堆放柴草和杂物的两间老屋。老屋位于马宅大花园西侧,前面临着横街,原来属永秀屈家,后被永秀屈家当作律师代理费抵给马昭懿。马昭懿回乡后,有人劝他出山做事,被他借口老病谢绝。但他患上严重失眠。经长辈和朋友劝说,娶彭志豪为继室。[1]

马昭懿

1945年4月,中国国民党方面的崇德县政府仍在乡村游击,马昭懿下乡和崇德县长关震东会晤。1945年5月,关震东调往平湖,马昭懿赋诗送别。1945年日本投降,马昭懿喜而赋诗。马昭懿为崇德马氏家族的族长。1946年12月,马昭懿召集全族30户,借崇福寺西清房举行会议,整顿全族的规约。[1]

1946年10月,崇德县商会正式成立,马昭懿当选为常务理事。同月,崇德县信用合作社成立,马昭懿为主要发起人之一。1947年1月,崇德县社会救济事业协会成立,马昭懿任理事长。马昭懿还参与发起修理吕晚村祠墓募捐、修建崇德简师校舍募款等慈善活动。[1]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马昭懿的女婿曹杰民盟成员,有一段时期受到中国国民党当局骚扰,曹杰便来岳丈马昭懿家避难。马昭懿的三个孙女马问蕊、马问池、马问青以及外孙曹奇峰在上海先后秘密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49年5月,马昭懿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崇德县城。[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昭懿深居简出。长子马义述全家住在上海,次子马义廉全家住在江西玉山。马昭懿在家享受清静。1951年初,马昭懿接到当地人民政府通知,马家新宅“晴旭堂”将被政府接管作为崇福镇人民政府驻地,要马昭懿限期搬迁。马昭懿听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第二司司长的女婿曹杰的意见,和妻子彭志豪迁居上海的长子马义述家。1951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马昭懿在上海病逝,享年75岁。[1]

晴旭堂被政府接管后,先为崇福镇人民政府驻地,后成为崇福旅馆的高档客房,文革结束后产权归还给马昭懿的后代。其嫡孙马问遥住在这里,门牌号是横街20号。[2]

家庭

[编辑]
  • 元配:程钰
  • 继室:彭志豪,贵州人,1903年生,其父在杭州当小公务员,故早年随父亲居杭州,有文化。抗日战争结束后,曾任崇福镇中心小学教师。
  • 长子:马义述
  • 次子:马义廉
  • 女儿:马璞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