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嘻哈
嘻哈(英语:Hip-hop),是1970年代源自紐約市南布朗克斯與哈林區的非洲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的一種邊緣性次文化,繼而发展壮大成為新興藝術型態,并席捲全球。[1][2][3][4][5][6]嘻哈包含饒舌、DJ、地板霹靂舞及塗鴉四大要素。另外,亦衍生出節奏口技、嘻哈時裝、嘻哈俗語等次文化。
目录
詞源[编辑]
「嘻哈」(Hip-hop)由兩個分開的英語俚語組成:「嘻」字(英语:hip)早在1898年即出現於非洲裔美國人白話英語,意即「察覺」、「知情」;「哈」字(英语:hop),則為「跳躍運動」。
1978年,閃耀大師與狂暴五人的成員凱斯·“牛仔”·威金斯率先將兩個俚語合併使用,[7]通過快速唱“嘻、哈、嘻、哈”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模仿行軍士兵的節奏與旋律,用來戲弄他剛剛加入美國陸軍的一個朋友。牛仔稍後便將“嘻哈”節奏帶上他的舞台表演。[8][9]該樂團經常與認同此一新興音樂型態的迪斯科藝術家一同表演,並稱呼他們為「嘻哈者」(hip hoppers)。最初這個名詞被認為有些不尊重,但很快地就被視為一種新的音樂和文化。
嘻哈文化主軸[编辑]
唱片騎師(DJ)[编辑]

在嘻哈中「刷碟」(DJ,通俗称之为转碟子的人)把转碟子视为一种音乐上的乐器艺术。卡带/收集册,作为工具用来产生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一些技术包括切音、刮擦、身体上的trick、掉针、混合或多种混合都被使用。
一般上来说,DJ将会同时的使用二个唱盘。它连接着一个接收器、一个喇叭筒、扬声器、混合器(或化音器)和各种其他不同的电子音乐仪器。DJ在两个正在旋转的唱片之间用以上列出的方法进行演出。结果是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声音,即两首不相干的歌曲看上去仿佛被合成一气。因此DJ和音乐制作人不应该被人们混淆。(虽然在二个角色之间有相当的重叠)
知名的DJ有閃耀大師、非洲班巴塔、魔術先生、DJ傑西·傑夫、来自EPMD的DJ史克雷奇等人。
过去嘻哈是主要用来使得你的听众一起来跳舞。在欧洲,这种观念比美国更持久,在那儿MC很快地变成嘻哈的焦点中心。由于新的文化觉醒,一些DJ进一步探究了旋转卡带艺术,创造了现场转盘。
饒舌[编辑]
饒舌,是指“說話或叫喊著押韻歌詞,並使用強烈的節奏作為伴奏”。[10]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不同元素,如“內容”、“暢流度”(節奏和韻律)和“呈現方式”。[11]饒舌有別於吟誦詩歌之處,是在於它必須密切配合音樂的節拍。[12][13][14]饒舌的英文字源「rap」,代表快速使用俚語演講,或是比曲式早一步呈現的即席應答。[15]饒舌這種表演方式,在古非洲文化裡即有蹤跡;而在當代的非洲裔美國人社群裡,以口頭雜技敍述歷史或涉及押韻的鬪嘴也是頗為常見。[16]
塗鴉[编辑]

大約在1960年代後期的美國,塗鴉開始被政治活動家當作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此外,也有一些幫派例如野人骷髏幫(Savage Skulls)、家族幫(La Familia)和野人游民幫(Savage Nomads)等,用它來標記勢力範圍。到了1960年代末,費城塗鴉創作家頂貓(Top Cat)、[17]酷伯爵(Cool Earl)和玉米麵包(Cornbread)的簽名式圖案開始出現。[18]
1970至71年左右,塗鴉創新中心移至紐約市,在那裡創作者追隨著塔基183(TAKI183)和崔西168(Tracy 168)的風格,將他們所居住的街道編號寫在筆名後面,以作品大肆“轟炸”了整列火車,令人印象深刻,甚至無孔不入地讓“全城”的地鐵系統都一併淪陷。
泡泡字體最初是從布朗克斯的創作群中開始興起,然而布魯克林風格更加精細,創作者崔西168甚至被稱為“狂野派”而奠定藝術價值。[17][19]1970年代的塗鴉趨勢創造者包括唐迪、富圖拉2000、李·奎諾尼斯及柴費爾等藝術家。[17]
塗鴉和嘻哈文化的關係起源於早期的塗鴉藝術家多同時從事嘻哈文化的其他領域。[20]塗鴉被理解為饒舌音樂的視覺表達方式,就像地板舞被視為它的一種身體表達方式。1983年的電影《狂野風格》被普遍認為是第一部嘻哈電影,片中該時期的紐約塗鴉場景刻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效果。書籍《地鐵藝術》和紀錄片《風格戰爭》也是第一波嘻哈塗鴉介紹給主流大眾的出版品。如今塗鴉仍然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已經跨入主流藝術界,並在世界各地有名望的畫廊中展出。
地板舞[编辑]
地板舞(Breaking)又稱為霹靂舞,是嘻哈文化的一員。如同其他的嘻哈文化,地板舞也大量借用其他文化的成份,包括競技體操、街舞、非洲裔巴西文化、迪斯可、中國武術、俄羅斯土風舞,以及詹姆士·布朗、麥可·傑克森的舞步與加州的放克風格。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跳地板舞的舞者多為拉丁裔美國人,而不是非洲裔美國人,然而他們當初偏好的音樂風格卻大大影響至今嘻哈音樂。
地板舞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有头转、側頭刷、風車、单手跳、手轉等等,而且姿态优美,节奏感强烈,速度快,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
節奏口技[编辑]

節奏口技被认为是嘻哈文化的第五元素,也就是嘻哈文化中的“人聲打擊樂器”,主要利用人的嘴巴来模擬打擊樂器,创造出各種音乐节奏、节拍和旋律的一种艺术。
節奏口技原本只是未帶樂器的樂手所作的即興表演,後來慢慢演變成一種獨立音樂藝術及文化,還不時有比賽舉行。
亞洲[编辑]
臺灣[编辑]
- 工會 : 台北市動態藝術嘻哈文化業職業工會(Taipei Hip Hop Arts Exercise Performer Labor Union)由譚誌裴(Kazu-G)於2012年創立,推廣嘻哈街舞運動全民化、教學系統化、演藝國教化之外,協助將嘻哈文化元素及流行表演六大範圍(歌唱、音樂創作、街舞、RAP饒舌、DJ師、塗鴉師)建立職能訓練、拓展流行表演藝術及嘻哈文化四大元素技師;並提供嘻哈相關工作人員勞動上的權益保障。
Rapper[编辑]
- 蛋堡Soft Lipa
- Jnco
- 滿人 Manchuker
- 宋岳庭
- G$MOB黑錢幫
- MC Hotdog
- 大支(Dog G)
- 頑童MJ116
- 大馬戲團
- 麻吉
- TTM麻煩製造者
- 亞力維新
- 大囍門
- 拷秋勤
- 幼稚园杀手
- 地下國度
- YOUNG SOULJAZ(楊素貞)
- 鐵竹堂
- EAC
- J.Wu
- 參劈
- G.BROTHAZ
- 壞南孩Down South Boyz
- Yella Boyz野樂男孩
- Meanmachine Taiwan
- 國蛋 GorDoN
- R-Flow阿福羅
- 馬克Mark
- 葛仲珊 MISS KO
- 跨院 QUADRANGLE FAMILY
- 蔡詩芸
- 李英宏
- 小人
- 蚊子
- 周湯豪
- 潘瑋柏
- 熊仔
- LEO 王
- 大衛.蕭
- CityRonin青井
- Yellow tiger spot samurai
- L.C小光
- Yella Boyz野樂男孩
- BR
- RPG
- 韓森
- 懂伯
- 魏買嘉
- MC jin (HipHopMan)
- 吳亦凡 Kris wu
- JA 符瀧飛
- HIP-HOP BUNCH 搖擺族群
- 起司蛋餅
- PG One
- Gai
- 小青龍
音樂廠牌[编辑]
DJ[编辑]
- D.J. Kool Klone
- DJ Chicano/光頭
- DJ Noodles/麵麵
- DJ EasyDragon/易龍
- DJ Vicar/小奇
- DJ Afro/正男
- DJ E-Turn/楊立鈦
- DJ Mr.Gin/精總
- DJ RayRay/蕾蕾
- DJ Kid/小鬼
- DJ Jerry/羅百吉
- DJ G.Oldie
- DJ KU da Yeast
日本[编辑]
- Rip Slyme
- Funky Monkey Babys
- 決明子
- King Giddra
- Dabo
- Hime
- AK-69
- DS455
- TWO-J
- KREVA
- Microphone Pager
- m-flo
- Kick the can crew
- RHYMESTER
- Teriyaki Boyz
- GAGLE
- WISE
韓國[编辑]
- BIGBANG
- BTS
- IKON
- 2NE1
- BLACKPINK
- Block B
- B.A.P
- Epik High
- Crush
- Dean
- Dok2
- Eun Ji-won
- DinDin
- The Quiett
- Beenzino
- Swings
- Dynamic Duo
- LeeSsang
- Supreme Team
- Verbal Jint
- Template:AGUST D
- San E
- Mad Clown
- MC Meta
- MC Mong
- MC Sniper
- MYK
- M.I.B
- Jay Park
- Loco
- Olltii
- Simon D
- Gray
- Phantom
- Rhythm Power
- Vasco
- C Jamm
- Black Nut
- Giriboy
- Basick
- Tasha
- Tiger JK
- Microdot
- BewhY
- Cheetah
- Paloalto
- Okasian
- Superbee
- MFBTY
- Geeks
- Sik-K
- Andup
- Jazz Mezz
- InnoVator
- Incredivle
- Nochang
- D.O
- P-Type
- Leessang
- Dynamic Duo
- E SENS
- Outsider
- Crucial Star
- Reddy
- Huckleberry P
- Double K
- KittiB
- Tymee
- Jessi
- 流行歌手
- T.O.P.、G-Dragon(BIGBANG)
- Jennie、Lisa(BLACKPINK)
- 宋旻浩 (WINNER)
- CL(2NE1)
- Miryo(Brown Eyed Girls)
- LE (EXID)
- Amber(f(x))
- 段宜恩、BamBam、王嘉爾 (GOT7)
- 智珉(AOA)
- 朴經、ZICO、P.O (Block B)
- Baro (B1A4)
- 光旻 (BOYFRIEND)
- 周憲、I.M (MONSTA X)
- 方容國 (B.A.P)
- C.A.P.、L.Joe(TEEN TOP)
- S.coups、圓佑、玟奎(SEVENTEEN)
- 禮智(FIESTAR)
- BOBBY、B.I (iKON)
- 龍俊亨 (BEAST)
- 李旼赫、鄭鎰勳(BTOB)
- 澤演 (2PM)
- 金泰憲、鄭熹哲 (ZE:A)
馬來西亞[编辑]
- ManHand 慢行
- MC Bee
- MC Kit
- MC Toy
- Point Blanc
- Uncle Real
- Double Call
- Mobeat
- Young Jin
- Mc Joe aka 假正经先生
- 黃明志
印尼[编辑]
- Daviuz
- Rich chigga
香港[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Chang, Jeff; DJ Kool Herc. Can't Stop Won't Stop: A History of the Hip-Hop Generation. Macmillan. 2005. ISBN 0-312-30143-X.
- ^ Castillo-Garstow, Melissa. Latinos in Hip Hop to Reggaeton. Latin Beat Magazine. 1 March 2005, 15 (2): 24(4).
- ^ Rojas, Sal. Estados Unidos Latin Lingo. Zona de Obras (Zaragoza, Spain). 2007, (47): 68.
- ^ Allatson, Paul. Key Terms in Latino/a Cultural and Literary Studies. Malden, MA: John Wiley & Sons, 2007, 199.
- ^ Schloss, Joseph G. Foundation: B-boys, B-girls and Hip-Hop Culture in New Yor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125.
- ^ From Mambo to Hip Hop. Dir. Henry Chalfant. Thirteen / WNET, 2006, film
- ^ JET (April 02, 2007) "Grandmaster Flash and the Furious Five Inducted into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Johnson Publishing Company, pp. 36–37
- ^ Keith Cowboy – The Real Mc Coy. Web.archive.org. 2006-03-17 [201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3-17).
- ^ Afrika Bambaataa talks about the roots of Hip Hop.
- ^ Rapping – definition.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9.
- ^ Edwards, Paul, 2009, 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 Chicago Review Press, p. x.
- ^ The Origin | Hip Hop Cultural Center. Originhiphop.com. [September 19, 2011].
- ^ Attridge, Derek, 2002, Poetic Rhythm: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90
- ^ Edwards, Paul, 2009, 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 Chicago Review Press, p. 63.
- ^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 ^ Hip-Hop, The history. Independence.co.uk. [30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月25日).
- ^ 17.0 17.1 17.2 Shapiro 2007.
- ^ A History of Graffiti in Its Own Words. New York Magazine.
- ^ David Toop, Rap Attack, 3rd ed., London: Serpent's Tail, 2000.
- ^ history of Graffiti. Scribd.com. 2009-12-19 [September 19,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