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美国陆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美國陸軍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美國陸軍
United States Army
Mark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美國陸軍徽章
Logo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2023.svg
陸軍之星標誌(自2023年起)[1]

存在時期1775年6月14日 (1775-06-14)[a]
(247年11个月-至今)[2][3]
國家或地區 美國
效忠於美國聯邦政府
種類陸軍
功能地面作戰
規模485,000名正規軍
336,000名國民兵
189,500名預備役
252,747名文職人員
4,400各式飛機
直屬美國陸軍部
駐軍/總部 美國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五角大廈
裝備美國陸軍裝備列表英语List of equi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格言This We'll Defend
(我們將會捍衛)
專用顏色黑、黃、白
     
進行曲陆军勇往直前英语The Army Goes Rolling Along
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Play
吉祥物陸軍騾英语Army Mules
紀念日7月14日
指挥官
陸軍部長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the Army.svg 克里斯汀·沃穆思英语Christine Wormuth
陸軍參謀長Flag of the Chief of Staff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詹姆斯·麥康維爾英语James C. McConville 上將
陸軍副參謀長Flag of the Vice Chief of Staff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蘭迪·喬治英语Randy George 上將
陸軍總士官長 邁克爾·格林斯頓英语Michael A. Grinston 總士官長
標識
美國陸軍標誌Logo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軍旗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野戰軍旗Field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美国陆军(英語:United States Army,縮寫:USA),是美军陸軍軍種,是八個制服部隊的其中之一。現代美國陸軍起源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大陸軍邦聯議會在1784年成立美國陸軍取代解散的大陸軍。美國陸軍由文職的陸軍部長和軍職的陸軍參謀長領導,而陸軍參謀長也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作為最大的軍事部門,美國陸軍在2020財政年度擁有正規軍480,893人、國民兵336,129人、預備役188,703人,綜合兵力1,005,725人。

任務[编辑]

美國陸軍是合眾國軍隊的地面分支,美國法典第10卷第3062條將陸軍的目的定義為:

  • 維護和平與安全,並為美國、聯邦、屬地以及美國占領的任何地區提供防禦
  • 支援國家政策
  • 執行國家目標
  • 克服任何需對危害美國和平與安全的侵略行為負責的國家

《2018年陸軍戰略》闡明2028年陸軍願景的八點目標,雖然陸軍的使命不變,但陸軍戰略將建立在陸軍旅現代化英语Brigade Modernization Command的基礎上重點關注軍級和師級編隊,該戰略增加現代化、高強度衝突改革和多域聯合作戰,將於2028年完成。

历史[编辑]

美国历史上第一支统一的职业军队是1775年为在独立战争中抵抗英军而成立的大陆军(在此之前各殖民地分别管理着自己的民兵武装),乔治·华盛顿为其統帥。不过因为美国独立后各州的共和主义情绪以及对国家常备正规军的不信任,这支军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便解散了。

接替大陆军的联邦级(即国家级)军队是美国正规军英语Regular Army (United States),起初正规军的规模很小,美国主要的武装部隊则继续依靠各州自己的民兵武装。但随着美国向西扩张,与印第安人的冲突越来越频繁,正规军在1791年不得不扩充并改名为合众国军团英语L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796年又正式更名为合众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即如今人们平时所说的“美国陆军”。在美国接下来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中(1812年战争印第安战争美国内战美西战争等),美国陆军的规模也随着联邦政府的权力扩张而变得越来越大。

尽管如此,由于美国悠久的共和主义民兵传统,直到美西战争时,美军作战都还主要依赖着各州民兵或甚至民间武装为联邦临时提供的志愿部队,而不是联邦政府本身常备的正规陆军。这些平时不属于联邦政府管辖,只是在战时自愿“为国效力”而听从美国陆军指挥的部队,统称为合众国志愿兵英语United States Volunteers。日常人们则以“志愿军”(volunteers)和“正规军”(regulars)区分二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美国第一次完全依靠联邦政府正规军参加的大型军事冲突。起初,政府臨時征召来的义务兵和自愿报名的志愿兵还与美国陆军的正规军分开,单独称为“美国国民军英语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World WarI”,但在1918年(美国参战一年不到)时美国战争部便取消了这个划分,宣布所有原国民军部队均为美国陆军的一部分。

一战结束后,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又开始削减联邦军队规模。美国国会通过了1920年国防法英语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重组美国陆上武装力量,确定了其三大组成部分:正规军(即美国陆军的常备部队)、陆军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预备役

美国自1910年后开始使用飞机,起初隶属陆军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美国陆军航空军正式从美国陆军中分离,成为了独立的美国空军。美国陆军则又先后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随着美军在越战中的参与不再為人民支持,志愿役陆军计划英语Project VOLAR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发起,力求废除义务兵役制。联邦政府终于在越战后在事实上废除了义务兵役(不过并未正式立法),美国陆军也成为了一支全志愿兵役军队,官兵全部由自愿入伍者组成。[4]

1990年代初,冷戰結束使得美國進行裁軍政策[5],解散了許多單位。之後在1990年代末期推動了「美國陸軍轉型英语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計劃」,以使美國陸軍從冷戰時期的架構轉型為新型態的組織。當中一項顯著的改變,就是時任陸軍參謀長艾力·新關上將提出的、重新編組一些獨立旅,使其能擁有自己專屬的支援單位,而得以獨立自主的行動。這種部隊在之後稱作「旅級戰鬥隊」(BCT[6]。2006年12月,接替新關的下屆陸軍參謀長彼得·斯庫梅克英语Peter Schoomaker以「包含了現代化、模組轉換、現役與預備役單位間的重新平衡,以及一個可以持久作戰的新世代」一句話,概括了這次美國陸軍轉型的內容[7]

组织[编辑]

指挥[编辑]

在1947年以前,美國戰爭部負責管轄美國陸軍並處理其一切事務。

1947年9月18日美國戰爭部更名為美國陸軍部,與美國海軍部美國空軍部一起向國防部負責。陸軍部長是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的文職官員,負責領導和處理陸軍的所有事務。由一名陸軍副部長擔任副手。

陸軍參謀長,則是陸軍中最高階的軍官。 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成員,向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提供建議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指導下處理軍事行動事宜。由一名陸軍副參謀長擔任副手。

陸軍總士官長美國陸軍參謀長的顧問。具體的職責因參謀長而異,通常是負責爭取士兵的權益。

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案》(Goldwater-Nichols Act)規定,對部隊的作戰控制應從總統到國防部長,再到統一戰鬥指揮官的指揮鏈,他們在其負責的地理或職能區域內控制所有武裝部隊,因此陸軍部僅負責組織,培訓和裝備其部隊。

結構[编辑]

美国陆军的组织结构可由大到小排列如下:

組成[编辑]

陸軍以專業來區分人員組成,每種兵科佩戴不同的徽章。

根據兵科領章的樣式不同:

根據2010年2月1日發布的美國陸軍手冊600-3則可區分為:

  • 作戰兵科(Operations Division): 步兵、裝甲兵、航空、網路、防砲、工兵、化學、憲兵、特種部隊、心理、民政。
  • 作戰支援兵科(Operations Support Division)通訊、情報。
  • 部隊保障兵科(Force Sustainment Division)軍需、軍械、運輸、後勤、行政、財務、醫療、軍牧、軍法。

陸軍國民警衛隊[编辑]

陸軍國民警衛隊在50個州、3個地區和哥倫比亞特區分別佈署部隊,並由各自的地方政府管理。

陸軍國民警衛隊在根據《美國法典》第10篇由聯邦指揮。若在州政府的指揮則根據《美國法典》第32篇和適用的州法律。陸軍國民警衛隊可以在總統或州長的指揮下應變國內突發事件和災難,比如由颶風,洪水,地震,以及內亂。在哥倫比亞特區特區陸軍國民警衛隊英语District of Columbia Army National Guard陸軍國民警衛隊(District of Columbia Army National Guard)則是聯邦民兵,由美國總統管轄。

在1933年之前,國民警衛隊的成員一直被視為州民兵,直到他們通常在戰爭爆發時由聯邦指揮。1920年国防法英语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修訂,所有國民警衛隊士兵都享有雙重身份。他們在州或地區的州長的領導下擔任國民警衛隊,在總統的授權下在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中擔任美軍的預備役成員。

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空軍國民警衛隊皆直屬於國民警衛局英语National Guard Bureau

截至2017年,歷任44位美國總統中,有21人曾在民兵單位或陸軍國民警衛隊服役。

馬里蘭州陸軍國民警衛隊第175步兵團進行城鎮作戰演習

美國陸軍預備役[编辑]

1908年4月23日,國會成立了美國陸軍預備役的前身醫療預備部隊(Medical Reserve Corps)。根據1920年国防法英语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20,國會授權改編軍官預備部隊(Officers Reserve Corps)、士官兵預備部隊(Enlisted Reserve Corps)及儲備軍官訓練團英语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成為美國陸軍預備役。

單位[编辑]

主要司令部[编辑]

Headquarters US Army SSI.png 美國陸軍部[8]

陸軍司令部(Army Commands) 總部所在地 現任指揮官
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Command SSI.svg 美國陸軍部隊司令部 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Fort Bragg)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general.svg 安德魯·波帕斯英语Andrew P. Poppas上將
TRADOC patch.svg 美國陸軍訓練與準則司令部 維吉尼亞州尤斯蒂斯堡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general.svg 蓋瑞·布里托英语Gary Brito上將
AMC shoulder insignia.svg 美國陸軍裝備司令部 阿拉巴馬州紅石兵工廠(Redstone Arsenal)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general.svg 查爾斯·漢密爾頓英语Charles R. Hamilton上將
Army Futures Command SSI.png 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 德州奧斯汀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general.svg 詹姆斯·雷尼英语James Rainey上將
陸軍勤務構成司令部(Army Service Component Commands) 總部所在地 現任指揮官
United States Army Central CSIB.svg 美國中央陸軍 [註 2] 南卡羅萊納州蕭空軍基地英语Shaw Air Force Base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帕特里克·法蘭克英语Patrick Frank中將
United States Army North CSIB.svg 美國北方陸軍[註 3] 德州山姆·休士頓堡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小約翰·埃文斯英语John R. Evans Jr.中將
UNITED STATES ARMY SOUTH SSI.svg 美國南方陸軍[註 4] 德州山姆·休士頓堡 少將 Daniel R. Walrath
USAREUR Insignia.svg 美國歐非陸軍 [註 5] 德國盧修斯•克萊營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general.svg 達瑞爾·威廉斯 英语Darryl A. Williams上將
USARPAC insignia.svg 美國太平洋陸軍[註 6] 夏威夷州Fort Shafter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general.svg 查爾斯·弗林英语Charles A. Flynn上將
U.S. Army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 SSI (1989-2015).svg 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註 7] 北卡羅萊納州布拉格堡(Fort Bragg)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喬納森·布拉加英语Jonathan P. Braga中將
United States Army Space and Missile Defense Command Logo.svg 美國陸軍太空與飛彈防禦司令部 [註 8] 阿拉巴馬州紅石兵工廠(Redstone Arsenal)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丹尼爾·卡布勒英语Daniel L. Karbler中將
US Army Cyber Command SSI.png 美國陸軍網路司令部 [註 9] 維吉尼亞州貝爾沃堡(Fort Belvoir)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瑪麗亞·巴瑞特英语Maria Barrett中將
直屬作戰單位 總部所在地 現任指揮官
Eighth United States Army CSIB.svg 美國第八軍團 韓國韓福瑞營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威拉德·伯爾森三世英语Willard Burleson中將
直轄部隊(Direct reporting units) 總部 現任指揮官
MEDCOM.png 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 德州山姆·休士頓堡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斯科特·丁格爾英语R. Scott Dingle中將
INSCOM.svg 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 維吉尼亞州貝爾沃堡(Fort Belvoir) 少將 Christopher S. Ballard
美國陸軍刑事調查司令部 維吉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 少將 David P. Glaser
US Army HRC SSI.png 美國陸軍人事資源司令部 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Alexandria) 少將 Jason T. Evans
USACE.gif 美國陸軍工兵部隊 華盛頓特區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斯科特·斯貝爾蒙英语Scott A. Spellmon中將
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District of Washington CSIB.svg 美國陸軍華盛頓軍區 華盛頓特區萊斯利·麥克奈爾堡英语Regular Army (United States)(Fort Lesley J. McNair)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major general.svg Allan M. Pepin 少將
US Army Recruiting Command SSI.png 美國陸軍招募司令部 肯塔基州諾克斯堡 少將 Frank M. Muth
United States Army Test and Evaluation Command SSI.png 美國陸軍測試與評估司令部 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Alexandria) 少將 Joel K. Tyler
USMA SSI.png 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 紐約西點 Flag of a United States Army lieutenant general.svg 史蒂文·吉蘭英语Steven W. Gilland中將
US Army ASAALT Insignia.svg 美國陸軍採購支援中心 維吉尼亞州貝爾沃堡(Fort Belvoir) (文職) Craig A. Spisak
US Army War College SSI.png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英语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 賓州卡萊爾兵營(Carlisle Barracks) 少將 John S. Kem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Seal.png 阿靈頓國家公墓 維吉尼亞州阿靈頓 (文職) Katharine Kelley

戰鬥部隊序列[编辑]

戰區軍團(Theater Armies)[编辑]

野戰軍團(Field Armies)[编辑]

機動戰鬥部隊(Combat maneuver organizations)[编辑]


特種作戰部隊(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编辑]

裝備[编辑]

美國陸軍各時期作戰服
美國陸軍新舊兩版常服——綠常服(AGSU)跟藍常服
一名穿著OCP迷彩陸軍作戰服的士兵

個人武器[编辑]

型號 圖片 原產地 類別 口徑 細節
手槍
M9 M9-pistolet.jpg  義大利
 美國
半自動手槍 9×19mm 美國陸軍制式手槍,逐步淘汰中
M11 M11 left side.jpg  德國 半自動手槍 9×19mm
M17 XM17-XM18 Modular Handgun.jpg  美國 半自動手槍 9×19mm 美國陸軍新型制式手槍,目前正取代M9
格洛克22 Glock22inOliveDrab.jpg  奥地利 半自動手槍 .40 S&W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Mk 26 Glock 26 (6971790359).jpg  奥地利 半自動手槍 9×19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k 27 GLOCK 19.JPG  奥地利 半自動手槍 9×19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k 28 ARMS & Hunting 2012 exhibition (474-23).jpg  奥地利 半自動手槍 9×19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突擊步槍戰鬥步槍
M16A2 M16A2 rightside noBG.jpg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逐步淘汰中,目前僅裝備美國國民警衛隊以及部分新训营
M4 PEO M4 Carbine RAS.jpg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目前正逐步升級為M4A1
M4A1 Coltm4a1.jpeg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制式步槍,特種作戰部隊版本配備SOPMOD Block II或URG-I套件
Mk 18 CQBR-alone.png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僅裝備部份特種作戰部隊,配備SOPMOD Block II或URG-I套件
XM7 SIG Sauer XM5.png  美國 突擊步槍 6.8×51mm英语.277 Fury 新型制式步槍,將取代M4及M4A1
Mk 17 Mod 0 MK16 Scar L Sideview.png  美國
 比利時
戰鬥步槍 7.62×51mm 僅裝備部份特種作戰部隊
M14 EBR PEO M14 EBR.jpg  美國 戰鬥步槍 7.62×51mm
HK416  德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SIG LVAW SIG-MCX-Rifle.jpeg  美國 突擊步槍 .300 Blackout英语.300 Blackout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SIG MCX Rattler  美國 突擊步槍 .300 Blackout英语.300 Blackout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Geissele Super Duty  美國 突擊步槍 5.56×45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KAC SR-25K  美國 戰鬥步槍 7.62×51mm 僅裝備三角洲部隊
AK衍生型 AK-47.png  蘇聯 突擊步槍 7.62×39mm 僅裝備假想敵部隊及特種作戰部隊
衝鋒槍
HK MP5A3、MP5SD MP5.jpg
Heckler Koch MP5.jpg
 德國 衝鋒槍 9×19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HK MP7A1 MP7 SMG.jpg  德國 衝鋒槍 4.6×30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SIG Sauer MPX SIG SAUR MPX.jpg  美國 衝鋒槍 9×19mm
B&T APC9K  瑞士 衝鋒槍 9×19mm
散彈槍
M590 Mossberg 590.jpg  美國 泵動式散彈槍 12鉛徑
M870 M870mcs.jpg  美國 泵動式散彈槍 12鉛徑
M1014 Benelli m4 2.jpg  義大利 半自動散彈槍 12鉛徑
M26 MASS XM26 2 highRes.jpg  美國 栓動式散彈槍 12鉛徑 下掛於M4卡賓槍下或單獨使用
狙擊步槍
M2010 ESR XM2010 November 2010.jpg  美國 栓動式狙擊步槍 .300 Winchester Magnum
Mk 22 ASR Barrett-MRAD-brown.png  美國 栓動式狙擊步槍 7.62×51mm.300 Norma Magnum英语.300 Norma Magnum.338 Norma Magnum英语.338 Norma Magnu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110 SASS M110 ECP Right Bipod.jpg  美國 半自動狙擊步槍 7.62×51mm
M110A1 SDMR M110A1 SDMR.jpg  德國 半自動狙擊步槍 7.62×51mm
Mk 20 SSR A coalition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member fires his sniper rifle from a hilltop during a firefight near Nawa Garay village (120403-N-MY805-202).jpg  美國
 比利時
半自動狙擊步槍 7.62×51mm 僅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107 SASR M82A1 afmil.jpg  美國 半自動反器材步槍 12.7×99mm
機槍
M249 SAW PEO M249 Para ACOG.jpg  美國
 比利時
輕機槍 5.56×45mm 制式裝備
M240 M240-1.jpg  美國
 比利時
通用機槍 7.62×51mm 制式裝備
Mk 48 Mk 48 PEO Soldier.jpg  美國
 比利時
通用機槍 7.62×51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為主
XM250英语XM250 SIG Sauer XM250.png  美國 輕機槍 6.8×51mm英语.277 Fury 新型制式輕機槍,將取代M249
M2HB Machine gun M2 1.jpg  美國 重機槍 12.7×99mm 固定在載具或三腳架上使用
手榴彈/爆炸物
M67 M67b.jpg  美國 破片手榴彈 -
M84英语M84 Stun Grenade M-84-Flash-Bang-Grenade.jpg  美國 震撼彈 -
M83  美國 煙霧彈 -
AN/M14  美國 燃燒彈 -
M18A1 Claymore US M18a1 claymore mine.jpg  美國 反人員地雷 -
榴彈發射器
Mk 19 MK19-02.jpg  美國 自動榴彈發射器 40×53mm
Mk 47 Striker 200295103315mk47.jpg  美國 自動榴彈發射器 40×53mm
M79 M79 Grenade Launcher (7414625716).jpg  美國 榴彈發射器 40×46mm 裝備特種作戰部隊
M203 M203 1.jpg  美國 下掛式榴彈發射器 40×46mm 下掛在M16A2戓M4卡賓槍護木下
M320 PEO M320 Grenade Launcher.jpg  美國
 德國
榴彈發射器 40×46mm 可下掛在步槍下或單獨使用

火炮及飛彈[编辑]

車輛[编辑]

直升機[编辑]

軍服[编辑]

單兵裝具[编辑]

军衔[编辑]

軍官[编辑]

國防部階級 O-10 O-9 O-8 O-7 O-6 O-5 O-4 O-3 O-2 O-1
佩章 US-O11 insignia.svg US-O10 insignia.svg US-O9 insignia.svg US-O8 insignia.svg US-O7 insignia.svg US-O6 insignia.svg US-O5 insignia.svg US-O4 insignia.svg US-O3 insignia.svg US-O2 insignia.svg US-O1 insignia.svg
肩章
US Army O11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10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9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8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7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6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5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4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3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2 (Army greens).svg US Army O1 (Army greens).svg
軍階[21][22] 五星上將 上將 中將 少將 准將 上校 中校 少校 上尉 中尉 少尉
英文縮寫 GA GEN LTG MG BG COL LTC MAJ CPT 1LT 2LT
北約代碼 OF-10 OF-9 OF-8 OF-7 OF-6 OF-5 OF-4 OF-3 OF-2 OF-1
1只在戰時使用
陸軍制服

准尉[编辑]

國防部級別 W-5 W-4 W-3 W-2 W-1
佩章 US-Army-CW5.png US-Army-CW4.png US-Army-CW3.png US-Army-CW2.png US-Army-WO1.png
軍階[21][22] 四级准尉长 三级准尉长 二级准尉长 一级准尉长 准尉
英文縮寫 CW5 CW4 CW3 CW2 WO1
北約代碼 WO-5 WO-4 WO-3 WO-2 WO-1

士官與士兵[编辑]

國防部級別 E-9 E-8 E-7 E-6 E-5 E-4 E-3 E-2 E-1
佩章 Army-USA-OR-09a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9b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9c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8a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8b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7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6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5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4a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4b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3 (Army greens).svg Army-USA-OR-02 (Army greens).svg 無佩章
軍階[21][22] 特等士官长 一等士官长(領導職) 一等士官长(幕僚職) 二等士官长(領導職) 二等士官长(幕僚職) 三等士官长 上士 中士 下士 技术士 上等兵 一等兵 新兵
英文縮寫 SMA CSM SGM 1SG MSG SFC SSG SGT CPL SPC PFC PV2 PVT
北約代碼 OR-9 OR-9 OR-9 OR-8 OR-8 OR-7 OR-6 OR-5 OR-4 OR-4 OR-3 OR-2 OR-1
¹ PVT亦可解作PV1及PV2

士兵升迁系统[编辑]

在美国陆军内部,一名士兵的升迁通常与军龄和表现有关。在无军法及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一名现役陆军新兵完成基礎後即可升迁成一等兵,一等兵服役满一年后能自动升迁成上等兵,上等兵服役满一年后即可升迁成技术军士。

满足一定条件的新兵可以以高于新兵的军衔进入部队:

  1. 若该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至少24个大学学分或者在高中时期参与至少2年的少年预备军官训练团(JROTC),则该新兵入伍时会被直接授予一等兵的军衔;[23]
  2. 若该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至少36个大学学分或者在高中时期参与至少3年的少年预备军官训练团(JROTC)或是擁有副學士學位,则该新兵入伍时会被直接授予上等兵的军衔;[23]
  3. 若该新兵在入伍之前完成了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位,则该新兵入伍时会被直接授予技术军士的军衔。[23]

而从基层士兵升迁成士官则须通过多项考核。一名技术军士若要升迁成中士,则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24]

  1. 至少17个月的总服役时间以及5个月的技术军士服役时间;
  2. 通过陆军体能测试以及射击考核;
  3. 通过营/旅级升迁理事会的考核(promotion board);
  4. 陆军士官学校基础领导课程毕业;
  5. 满足每个月的升迁分数指标。

通过以上1-4的技术军士则会被称为待晋升军士(promotion status, P Status),在某些条件允许的单位,待晋升军士会被提拔为下士。下士可以行使基础士官的职权,但是下士军衔不可转换单位。若该士兵在离开单位前未晋升为中士,则该士兵在新单位的军衔会被回退为技术军士。[25]

一名中士若要升迁成上士,则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24]

  1. 至少47个月的总服役时间以及6个月的中士服役时间;
  2. 通过陆军体能测试以及射击考核;
  3. 通过营/旅级升迁理事会的考核(promotion board);
  4. 陆军士官学校高级领导课程毕业;
  5. 满足每个月的升迁分数指标。

而上士以上的士官军衔升迁,一切考核及晋升的权力由陆军部统一行使,营、旅一级单位仅能行使推荐权。

另外具有大學學歷的預選軍官學校學生在入伍訓和 BCT(基本戰鬥訓練)期間亦視為技術士,在學校訓練期間則會提升至等同E-5薪酬等級的“軍官候選人”(OC)。

美国陆军预备役以及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的士兵升迁不适用本升迁系统。

流行文化[编辑]

電影[编辑]

電視劇[编辑]

小說[编辑]

参见[编辑]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svg·合众国武装力量
Mark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svg 美国陆军
US Army
Emblem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svg 美国海军
US Navy
Mark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svg 美国空军
US Air Force
Emblem of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svg 美国海军陆战队
US Marine Corps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svg 美国海岸警卫队
US Coast Guard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 Space Force.svg 美国太空军
US Space Force

備註[编辑]

  1. ^ 兵團通常使用在兵種單位
  2. ^ 美國中央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3. ^ 美國北方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4. ^ 美國南方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5. ^ 美國歐洲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6. ^ 美國印太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7. ^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8. ^ 美國戰略司令部美國太空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9. ^ 美國網路司令部的組成部分
  10. ^ 美國歐洲陸軍指揮的機動戰鬥部隊
  11. ^ 美國歐洲陸軍指揮的機動戰鬥部隊
  12. ^ 第八軍團管轄的機動戰鬥部隊
  13. ^ 只保留師部
  1. ^ 跟隨大陆军成立

参考文獻[编辑]

  1. ^ US Army (8 Mar 2023) New Army brand redefines 'Be All You Can Be' for a new generation
  2. ^ Wright, Jr., Robert K. The Continental Army (Army Lineage Series).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1983 [30 October 2013]. ISBN 9780160019319. OCLC 8806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9 October 2019). 
  3. ^ Maass, John R. June 14th: The Birthday of the U.S. Army. U.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30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 October 2018). 
  4. ^ Building a Volunteer Army: The Fort Ord Contribution, Lieutenant General Harold G. Moore and Lieutenant Colonel Jeff M. Tuten, Washington: The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75).
  5. ^ McGrath, p. xi.
  6. ^ McGrath, p. xii.
  7. ^ 存档副本. [201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1). 
  8. ^ ORGANIZATION WHO WE ARE.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9.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0.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0). 
  11.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4). 
  12.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13. ^ 存档副本. [2015-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5). 
  14.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15.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3). 
  16.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30). 
  17.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2). 
  18.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1). 
  19.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4). 
  20. ^ 存档副本. [200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3). 
  21. ^ 21.0 21.1 21.2 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 《军衔》. 长征出版社. 1985: 17–25. 
  22. ^ 22.0 22.1 22.2 中华民国国防部. 《新编国军简明美华词典》. 中华民国国防部. 2017: 861,923–924. 
  23. ^ 23.0 23.1 23.2 Careers, Full Bio Follow Twitter Stew Smith is the U. S. military expert for The Balance. Enlistment Opportunities for Advancement. The Balance Careers. [202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英语). 
  24. ^ 24.0 24.1 Smith, Stew. Army Sergeant and Staff Sergeant Promotion Requirements. The Balance Careers. [202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英语). 
  25. ^ Army Promotion to E-4 Corporal - Military Ranks. Military-Ranks.org. [2021-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