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 (乐队)
Lush | |
---|---|
组合 | |
音乐类型 | |
出道地点 | 英国伦敦 |
活跃年代 |
|
唱片公司 | |
相关团体 |
|
已离开成员 | |
|
Lush是一支英国摇滚乐队,198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该乐队的经典阵容包括主唱兼吉他手米基·贝伦伊(Miki Berenyi)、和音兼吉他手艾玛·安德森(Emma Anderson)、贝斯手史蒂夫·里彭(Steve Rippon)以及鼓手克里斯·阿克兰(Chris Acland),1991年,菲尔·金(Phil King)取代里彭成为新的贝斯手。1996年,乐队随着阿克兰自杀而解散。Lush被视为最初定义了盯鞋摇滚的乐队之一。贝伦伊、安德森、金曾在2015-2016年短暂重聚,与贾斯丁·威尔奇(Justin Welch)一起巡演并发行了一张新EP。[1][2]
历史
[编辑]乐队成立与早期生涯(1987–1988)
[编辑]米基·贝伦伊与艾玛·安德森是14岁就在私立学校结识的同学兼好友,两人在80年代早期共同发行了音乐爱好者杂志「Alphabet Soup」[3]。1986年,19岁的安德森和贝伦伊分别加入了几个存活时间不长的青少年乐队,1987年,她们在伦敦与大学认识的朋友梅莉尔·巴尔哈姆(Meriel Barham)、克里斯·阿克兰一起成立了乐队「Baby Machines」,队名取自苏西与女妖《Arabian Knights》里的歌词,其中巴尔哈姆担任主唱、安德森和贝伦伊担任和声兼吉他手、阿克兰担任鼓手,[4][5][6]后来贝伦伊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里彭也加入乐队担任贝斯手。乐队在安德森好朋友凯文(Kevin Pickering)的建议下决定更名为「Lush」(意为「优美的」,常用来形容音乐演奏)。1988年3月6日,乐队在北伦敦的livehouse「The Camden Falcon」初次登台表演。[5][3]不久后巴尔哈姆离队并加入Pale Saints,贝伦伊成为乐队主唱。[5]乐队成员喜欢的音乐风格多样化,包括车库摇滚、《Nuggets》系列专辑、极地双子星、苏西与女妖、海滩男孩、飞鸟乐队在内的不同音乐都对乐队创作产生影响。[7]
专辑《Scar》与《Spooky》(1989–1993)
[编辑]1989年,乐队与4AD签约,并于同年10月发行了首张迷你专辑《Scar》,该专辑含有6张单曲,《Scar》发行后乐队进行了几场演出,使乐队获得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英国独立音乐界好评,并开始被英国音乐媒体贴上「盯鞋」的标签。 1990年,乐队在2月和10月分别发行了《Mad Love》(由Robin Guthrie制作)和《Sweetness and Light》(由Tim Frisse-Greene制作)两张EP,[8]这两张EP连着之前发售的迷你专辑一同组成了1990年11月13日发行、面向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合辑《Gala》,同年,乐队参与Midnight Music的反英国人头税专辑《Alvin Lives (In Leeds)》,在其中翻唱了《Chirpy Chirpy Cheep Cheep》。[5]。乐队在本年的演出包括1990年6月登台格拉斯顿伯里当代表演艺术节(Glasto),年末至1991年初与Ride乐队一起在美国、日本进行的巡演以及一次为约翰·皮尔的BBC广播一台录制的现场表演,这一系列日益频繁的活动提高了乐队知名度。[5][9]
1992年1月27日,乐队发行了首张全长录音室专辑《Spooky》,其中收录了乐队1991年发行作品《Black Spring》、《Nothing Natural》和《For Love》中的大部分曲目。该专辑和乐队的首张EP《Mad Love》一样由极地双子星的吉他手Robin Guthrie制作,Guthrie通过与极地双子星歌曲一样使用「wall of sound」(一种大量叠加乐器声部和声音效果制造噪音、失真感和空间感的制作技法)加上大量吉他效果器的制作方法让两支乐队听起来很相似,使评论界对《Spooky》褒贬不一。但专辑销量很好,登上英国专辑排行榜第7名,其中的《For Love》作为单曲发行时就成为乐队首支登上英国单曲排行榜的单曲[5]。在录制完EP《For Love》后,里彭为了专心创作自己的虚构巡演纪实小说《Cold Turkey Sandwich》退出乐队,但是该书后来被出版社拒绝发行。随后,菲尔·金(Phil King)加入乐队成为新的贝斯手[10]。同年夏天,乐队在美国「Lollapalooza」音乐节创办人Perry Farrell的亲自邀请下前往美国巡演并参加「Lollapalooza」[5][6]。
《Split》、《Lovelife》与解散(1994–1997)
[编辑]1994年6月13日,乐队发行了第二张全长录音室专辑《Split》,其中包含两张在5月30日同一天发行的两张EP《Hypocrite》和《Desire Lines》,并且两张EP在同一天(1994年5月30日)发布[11]。《Split》的商业表现不如前作《Spooky》,两张EP亦未能进入英国单曲排行榜。乐队成员认为对完成《Split》专辑的过程非常曲折。这张专辑由迈克·赫奇斯在威尔士的Rockfield Studios录制,随后,赫奇斯与乐队一起先是在阿比路录音室和他位于法国栋夫龙的录音室进行混音,但无论是乐队还是唱片公司都对这次混音的效果不满意,聘请了艾伦·莫尔德(Alan Moulder)为专辑重新混音[12][11][13]。乐队成员曾透露自己本来联系鲍勃·莫尔德(Bob Mould)担任《Split》的制作人,但是莫尔德因为太忙无法参与,但莫尔德在《Spin》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认为他退出的原因是自己「总是听错是哪个女孩的歌……我得在把乐队拆散之前退出!」(kept picking the wrong girl's songs... I had to get out before I broke up the band!)[5] 乐队原计划在1994年秋季发行第三张以《Split》专辑中的《Lovelife》为主打曲目的EP,同时收录新歌《The Childcatcher》(录制于《Split》的制作期间),然而这一发行计划后来被经纪团队搁置。
在经纪团队的建议下,乐队将重心转向美国市场但未获得成功,紧接着乐队在日本和英国的巡演也被取消,乐队决定开除经纪人霍华德·高夫(Howard Gough),开始专心制作新专辑。[5][14]
1996年3月,乐队发行了第三张全长录音室专辑《Lovelife》,由乐队的现场调音师皮特·巴特利特(Pete Bartlett)制作,包含《Lovelife》、《Single Girl》、《Ladykillers》和《500 (Shake Baby Shake)》在内的几首单曲,专辑还包含邀请果浆乐团的贾维斯·卡克与贝伦伊合唱的歌曲《Ciao!》[8]。《Lovelife》减少了过去对大量吉他效果器使用的依赖,风格上更偏向时兴的英式摇滚,这张专辑也因此成为乐队销量最高的专辑[15]。
《Lovelife》在英国取得成功,但经纪团队与高夫一样认为乐队应该去美国发展,安排乐队与Gin Blossoms共同前往美国巡演,这一决定后来被乐队成员认为缺乏周全考虑[16][17]。此次巡演使乐队成员感到身心疲惫,压力倍增,安德森开始考虑退出乐队,她表示自己无法再制作另一张《Lovelife》,但愿意创作一张更风格化的小专辑,其他乐队成员,尤其是希望乐队能继续创作的贝伦伊,都对安德森的想法表示认同[14][18][17]。
1996年9月,乐队在日本进行了他们解散前的最后一次演出[19]。然而,仅仅一个月后,1996年10月17日,30岁的鼓手阿克兰在父母家的花园里自缢身亡。阿克兰的自杀对乐队造成巨大打击,乐队进入了长期的间歇期并于1998年2月23日正式宣布解散[5][6][14][17]。
成员
[编辑]- 梅莉尔·巴尔哈姆(Meriel Barham) – 主唱(1987–1988)
- 米基·贝伦伊(Miki Berenyi) – 主唱、吉他手(1987–1996, 2015–2016)打击乐手、口风琴手(1996)
- 艾玛·安德森(Emma Anderson) – 主唱、吉他手(1987–1996, 2015–2016)打击乐手、口风琴手(1996)
- 史蒂夫·里彭(Steve Rippon) – 贝斯手(1987–1992)
- 克里斯·阿克兰(Chris Acland) – 鼓手、打击乐手(1987–1996; died 1996)
- 菲尔·金(Phil King)– 贝斯手(1992–1996, 2015–2016)和声(1996)
- 贾斯丁·威尔奇(Justin Welch) – 鼓手、打击乐手(2015–2016)
时间线
[编辑]作品目录
[编辑]录音室专辑
[编辑]- 《Spooky》(1992)
- 《Split》(1994)
- 《Lovelife》(1996)
合辑
[编辑]- 《Gala》(1990)
注释
[编辑]- ^ We've been away for ages and ages, but we're really excited.... Facebook. [3 July 2018].
- ^ Lush. Facebook. [3 July 2018].
- ^ 3.0 3.1 Sonya Shelton. Angela M Pilchak , 编. Contemporary Musicians 13. Cengage Gale. December 1994 [14 September 2021]. ISBN 978-0-8103-5737-2 –通过Light From A Dead Star.
- ^ Chorus Lines – Lush In Conversation With Martin Aston. 4AD. [5 April 2016].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Thompson, Dave (2000) Alternative Rock, Miller Freeman, ISBN 0-87930-607-6, p. 478-9
- ^ 6.0 6.1 6.2 Avalyn. Lush. Everything2. 12 March 2003 [14 September 2021].
- ^ Amorosi, AD. Lush Life: The Sirens Return. Flood Magazine. 20 April 2016 [3 March 2017].
- ^ 8.0 8.1 LUSH Remembered – Discography. Lightfromadeadstar.org. [3 April 2012].
- ^ staff. LUSH Remembered – The Definitive Gigography. Lightfromadeadstar.org. 2015 [26 September 2015].
- ^ Band Profiles. Light from a dead star. [14 September 2021].
- ^ 11.0 11.1 Valish, Frank. Lush – Miki Berenyi and Emma Anderson on Their 1994 Album "Split". Under the Radar. 29 April 2015 [25 September 2015].
- ^ staff. LUSH Remembered – Lush at Work. Lightfromadeadstar.org. 20 July 1996 [3 April 2012].
- ^ Rank Your Records: Emma Anderson Ranks Lush's Five Albums. Noisey.vice.com. 7 January 2016 [3 July 2018].
- ^ 14.0 14.1 14.2 Valish, Frank. Lush – Miki Berenyi and Emma Anderson on 1996 Album "Lovelife" and the Last Days of the Band. Under the Radar. 28 April 2015 [25 September 2015].
- ^ staff. Lush Lovelife. AllMusic. [25 September 2015].
- ^ Strauss, Neil. As the Fans Outside Are Searched, the Show Goes On.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USA). 30 August 1996 [25 September 2015].
- ^ 17.0 17.1 17.2 Ola's Kool Kitchen. Ola's Kool Kitchen 281 with Phil King from Servants, Felt, Biff Bang Pow, Lush and Jesus Mary Chain. Mixcloud. [25 September 2015].
- ^ Carpenter, Lorraine. Miki Berenyi Lush's Former Singer Reminisces on Britpop. Under the Radar. 1 October 2007 [3 April 2012].
- ^ Lush announce first live show for almost twenty years. Uncut. 28 September 2015 [29 September 2015].
外部链接
[编辑]- Lush (乐队)在Allmusic上的頁面
- Lush的Discogs页面 (英文)
- 4AD对Lush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