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Hannyi/我的草稿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崔寔[编辑]

自堯、舜之帝,湯、武之王,皆賴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陳謨而唐、虞以興,伊、箕作訓而殷,周用隆。及繼體之君,欲立中興之功者,曷嘗不賴賢哲之謀乎!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漸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習亂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萬機;或耳蔽箴誨,厭僞忽真;或猶豫岐路,莫適所從;或見信之佐,括囊守祿;或疏遠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馳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且守文之君,繼陵遲之緒,譬諸乘弊車矣。當〈《意林》作「若能」〉求巧工,使輯〈《意林》作「葺」〉治之,折則接之,緩則楔〈本作「契」,從《意林》改之〉之,補琢換易,可複爲新。新新不已,用之無窮。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無可奈何矣。若武丁之獲傅說,宣王之得申甫是則其巧工也。今朝廷以聖哲之姿,龍飛天衢,大臣輔政,將成斷金,誠宜有以滿天下之望,稱兆民之心。年谷豐稔風俗未乂。〈此二語上下疑有删節〉夫風俗者,國之脉診〈《御覽》三百七十五作「胗」〉也。年谷如其肥膚,肥膚雖和,而脉診〈年穀下十三字從《御覽》補〉不和,誠未足爲休。《書》曰:「雖休勿休。」况不休而可休乎。自漢興以來,三百五十餘歲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風俗雕敝,人庶巧僞,百姓囂然,咸複思中興之救矣〈「自漢興」下四十字從本傳補〉。且濟時拯世之術,豈必體堯蹈舜然後乃治哉?期于補綻决壞,枝柱邪傾,隨形裁割,取時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寧之域而已。故聖人執權,遭時定制,步驟之差,各有雲施〈本傳作「設」〉。不强人以不能,背所急〈本傳作「背急切」〉而慕所聞也。昔孝武皇帝策書曰:「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蓋孔子對葉公以來遠,哀公以臨民,景公以節禮,非其不同,所急异務也。是以受命之君,每輒創制;中興之主,亦匡時失。昔盤庚湣殷,遷都易民;周穆有闕,甫侯正刑〈「是以受命」下三十五字從本傳補〉。然疾〈疑有誤。本傳及《藝文類聚》五十二無此二字〉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奇瑋〈本傳、《藝文類聚》作「傳」〉所聞,簡忽所見,策不見珍,計不見信。夫人既不知善之爲頭善,又將不知不善之爲不善,烏足〈本傳、《藝文類聚》作「可」〉與論國家之大事哉!故每有言事,頗合聖聽者,或下群臣,令集議之,雖有可采,輒見掎奪。何者?其頑士暗于時權,安習所見,殆不知樂成,况可與慮始乎?心閃意舛,不知所云、則苟雲率由舊章而已。其達者或矜名嫉〈本傳作「擯」〉弃。雖稷、契複存,由〈本傳作「猶」〉將困焉。斯賈生之所以排于絳、灌,吊屈子以攄其憤者也〈舊作「以舒憤者也」,從本傳改補〉。夫以文帝之明,賈生之賢,絳、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餘哉!况其餘哉!且世主莫不願得尼、軻之倫以爲輔佐,卒然獲之,未必珍也。自非題榜其面曰魯孔丘、鄒孟軻,殆必不見敬信。何以明其然也?此二者善己存于上矣。當時皆見薄賤,而莫能任用,困厄削逐,待放不追,勞辱勤瘁,爲竪子所議笑,其故獲也。夫淳淑〈《意林》作「貞一」〉之士,固不曲道以媚時,不詭行以邀名,耻鄉原之譽,絕比周之黨〈「絕」字從《意林》補〉,必待題其面曰魯仲尼、鄒孟軻,不可得也〈「必待」下十六字從《意林》補〉。而世主凡君,明不能別异量之士,而適足受譖潤之訴。前君既失之于古,後君又蹈之于今,是以命世之士,常抑于當時,而見思于後人〈《意林》作「無不見思于後日」〉。以往揆來,亦可容易?向使賢不肖相去,如泰山之與蟻垤,策謀得失相覺,如日月之與螢火,雖頑囂之人,猶能察焉常患賢佞難別,是非倒紛,始相去如毫厘,而禍福差以千里,故聖君明主其猶慎之。〈《群書治要》〉

圖王不成,弊猶足霸。圖霸不成,弊將如何?〈《意林》〉

故宜量力度德,《春秋》之義〈此二語袁宏《紀》二十一作「《春秋》之義,量力而舉,度德而行」〉。今既不能純法八世,故宜參以霸政,則宜重賞深罰以禦之,明著法術以檢之。自非上德,嚴以則理,寬之則亂。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審于爲政之理,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海內肅清,天下密如〈《藝文類聚》五十二作「謐如」〉。喜瑞幷集,屢獲豐年〈「嘉瑞」下八字從《藝文類聚》補〉。薦勛祖廟,享號中宗。算計見效,優于孝文。元帝即位,多〈《藝文類聚》作「果」〉行寬政,卒以墮損,威權始奪,遂爲漢室基禍之主。治國之道,得失之理,于是可以鑒矣〈本傳作「政道得失,于斯可監」,從《藝文類聚》改補〉。昔孔子作《春秋》,褒齊桓,懿晋文,嘆管仲之功。夫豈不美文、武之道哉,誠達權救弊之理也。故聖人能與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變,以爲結繩之約,可複理亂秦之緒,《幹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圍。夫熊經鳥伸,雖延曆之術,非傷寒之理;呼吸吐納,雖度紀之道,非續骨之膏。蓋爲國之道,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攻焉。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殘,是以粱肉理疾也;以刑罰理平,是以藥石供養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運之會。自數世以來,政多恩貸,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險傾。方將鉗勒舟以救之,豈暇鳴和鑾,清節奏從容平路〈此四字從袁宏《紀》二十一補〉哉!昔高祖令蕭何作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御覽》六百四十八作「高帝作九章之律,高後深三族之罪」〉,黥、劓、斬趾、斷舌、梟首,故謂之具五刑。文帝雖除肉刑,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當斬右趾者弃市。右趾者既損其命,鞭撻者往往至死,雖有輕刑之名,其實殺也。當此之時,民皆思複肉刑。至景帝元年,乃下詔曰:「加篤與重罪無异,幸而不死,不可爲民。乃定减笞輕捶。自是之後,笞者得全。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輕之也;以嚴致平,非以寬致平也。世有所變,何獨拘前〈「世有」下八字從《御覽》六百四十八補?〉必欲行若言,當大定其本,使人主師五帝而式三王秦之俗,遵先聖之風,弃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踪,複五等之舜,立井田之制。然後選稷、契爲佐,伊、呂爲輔,樂作而鳳皇儀,擊石而百獸舞。若不然,則多爲累而已。」〈本傳〉

夫人之情,莫不樂富貴榮華,美服而飾,鏗鏘眩耀,芬芳嘉味者也。晝則思之,夜則夢焉。唯斯之務,無須臾不存于心,猶急水之歸下,下川之赴睿。不厚爲之制度,則皆侯服王食,僭至尊,逾天制矣。是故先王之禦世也,必明法度以閉民欲,崇堤防以禦水害。法度替而民散亂,堤防墮而水泛溢。頃者法度頗不稽古,而舊號網漏蠶舟,故庸夫設藻之飾,匹竪享方丈之饌,下僭其上,尊卑無別。如使鶏鶩蛇頸龜身,五色紛麗,亦可貴于鳳乎〈「如使」下十八字,從《御覽》九百十九補〉?不而莫救,法墮而不恒,斯蓋有識之士所爲于邑而增嘆者也。律令別有輿服制度,然斷之不自其源,禁之之不密,而欲絕之爲實〈有脫誤〉,璣〈《御覽》七百作「珠璣」〉玩飾匿于懷袖,文綉弊于簾幃也〈「而欲」下二十一字,從《北堂書鈔》未改本百三十二、《御覽》七百補〉。今使列肆賣侈功,商賈鬻僭服,百工作淫器,民見可欲,不能不買,賈人之列,戶蹈僭侈矣。故王政一傾,普天率土,莫不奢僭者,非家至人告,乃時勢驅之使然。此則天下之患一也。且世奢服僭,則無用之器貴,本務之業賤矣。農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意林》作「利厚」〉,故農夫輟耒而雕鏤,工女投杼而刺綉〈本作「刺文」,從《意林》改〉。躬耕者少,末作者衆,生土雖皆墾,而地功不致,苟無力穡,焉得有年?財鬱蓄而不盡出,百姓窮匱而爲奸寇,是以倉廩空而囹圉實,一穀不登,則饑餒流死。上下俱匱,無以相濟。國以民爲根,民以穀爲命命盡則根拔,根拔則本顛。此最國家之毒憂,可爲熱心者也。斯則天下之患二也。法度既墮,輿服無限,婢妾皆戴真扌帝之飾,而被織文之衣,乃送終之家,亦大無法度〈「大」字從《御覽》五百五十五補〉,至用而梓黃腸,多苦惱寶貨,饗牛作介,高墳大寢,是可忍也,孰不可忍!而俗人多之,鹹曰健子。天下慕,耻不相逮。念親將終,無以奉遣,乃約其供養,豫修亡歿之備〈有脫文〉。老親之饑寒,以事淫法〈疑作「氵大」〉之華稱,竭家盡業,甘心而不恨。窮厄既迫,起爲盜賊〈「起」本作「迫」,從《御覽》五百五十五改〉,拘執陷罪,爲世大戮。痛乎,此〈「此」本作「化」,從《御覽》改〉俗之刑陷愚民也。且橘柚之貢〈《藝文類聚》八十六,《御覽》九百六十六作「之實」,九百七十三作「之貢」〉,堯、舜所不常禦〈本作「嘗禦」,從《類聚》八十六、《御覽》九百七十三改〉,山龍華蟲,帝王不以爲褻服。今之臣妾,皆余黃甘而厭文綉者,蓋以萬數矣。其餘稱此,不可勝記。古者墓而不墳,文、武之兆,與平地齊。今豪民之墳,已千坊矣。欲民不匱,誠亦難矣。是以天戚戚,人汲汲,外溺奢風,內憂窮竭,故在位者則犯王法以聚斂,愚民則冒罪戮以爲健,俗之壞敗,乃至于斯。此天下之患三也。一患之弊,繼荒頓之緒,而徒欲修舊修故,而無匡改,雖唐、虞複存,無益于治亂也。昔聖王遠慮深思,患民情之難防,憂奢淫之害政,乃塞其源以絕其末,深其刑而重其罰。夫善堙川者必杜其源,善防奸者必絕其萌。昔子産相鄭,殊尊卑,异章服,而國用治。豈大漢之明主,曾不如小藩之陪臣?在修之與不耳。〈《群書治要》〉

《易》曰:「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也。」仲尼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今官之接民,甚多違理,苟解面前,不顧先哲。作使百工,及從民市,輒設計加以誘來之,器成之後,更不與直。老弱凍餓,痛號道路,守關告哀,終不見省。歷年累歲,乃才給之,又雲逋直,請十與三。此逋直豈物主之罪邪?不自咎責,反復滅之,冤抑酷痛,足感和氣。既爾,複平弊敗之物與之,至有車輿故謁者冠,賣之則莫取,複之則不可。其餘雜物,略畢此輩。是以百姓創艾,鹹以官爲忌諱,遁逃鼠竄,莫肯應募。因乃捕之,劫以威勢,心苟不樂,則器械行沽,虛費財用,不周于事。故曰上爲〈《意林》作「上行」〉下效,然後謂之教。上下相效殆如此,將何以防之?罰則不恕,不罰則不治,是以風移于詐,俗易于欺,獄訟繁多,民好殘僞。爲政如此,未睹其利。斯皆起于典藏之吏,不明爲國之體。苟割脛以肥頭,不知脛弱亦將顛僕也。《禮》譏聚斂之臣,《詩》曰貪人敗類,蓋傷之也。〈《群書治要》〉

陳兵策于安平之世,譬令未病者服藥。〈《意林》〉

傳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舊時永平、建初之際,去戰入未久,朝廷留意于武備,財用優饒,主者躬親,故官兵常牢勁精利,有〈本作「謝」,從《北堂書鈔》未改本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五、《御覽》三百三十九改〉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頃主者既不敕慎,而詔書又誤進入之賓〈「賓」字疑〉,貪饕之吏,競約其財用,狡猾之工,複盜竊之,至以麻被弓弩,米粥雜漆,燒鎧鐵醯中,令脆易治,鎧孔又褊小不足容人〈「治」舊作「冶」,脫「鎧」字,又脫「不足容人」四字,幷從《御覽》三百五十六改補〉刀牟〈疑當作「矛」〉悉鈍。故邊民敢鬥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凡漢所以能制胡者,徒擅鎧弩之利也。今鎧則不堅〈「今」字從《御覽》補〉,弩則不勁,永失所恃矣。且夫士之身,苟兵鈍甲Й,不可依怙,雖孟賁、下莊,由有猶豫。推此論之,以小况大,使三軍器械皆可依阻,則膽勇勢盛,各有赴敵不旋之慮。若皆弊敗不定〈疑當作「足」〉任用,亦競奮皆不避水火矣。三軍皆奮,則何敵不克!誠宜複申明巧工舊令,除進入這課,複故財用。雖頗爲吏工所中,尚勝于自中也。苟以牢利任用爲故,無問其他,《月令》曰:「物刻工名,以覆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今雖刻名之,而賞罰不能,又數有赦贖,主者我,無所懲罰。夫兵革,國之大事,宜特留意,重其治罰。敢有巧詐輒行之罪,罪勿以赦贖除,則吏敬其職,工慎其業矣。〈《群書治要》〉

昔聖王之治天下,咸建諸侯以臨其民。國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秦兼天下,罷侯置縣,于是君臣始有不親之矣。我文、景患其如此;故令長視事至十餘年,居位或長子孫,永久則相習,上下無所竄情,加以心堅意專,安官樂職,圖累久長,而無苟且之政,吏民供奉〈《北堂書鈔》未改本七十八作「養」〉,亦竭忠〈《北堂書鈔》作「誠」〉盡節而無壹切之計,故能君臣和睦,百姓康樂。苟有康樂之心充于中,則和氣應于外,是以灾害不生,禍亂不作。自頃以來,政教稍改,重刑闕于大臣,而密網刻于下職,鼎輔不思在寬之德,牧牧守守逐之,各競摘微短,吹毛求疵,重案深詆,以中傷貞良。長吏或實清廉,心平行潔,內省不疚,不肯媚灶,曲禮不行于所屬,私敬無廢于府〈有脫誤〉。州郡側目,以爲負折,乃選巧文猾吏,向壁作條,誣覆闔門,攝捕妻子,人情耻令妻子就逮,則不迫自去。且人主莫不欲豹、産之臣,然西門豹治鄴一年,民欲殺之;子産相鄭,初亦見詛,三載之後,德化乃洽。今長吏下車百日,無他异觀,則州郡睥睨,待以惡意,滿歲寂漠,便見驅逐。正使豹、産複在,方見怨誼,應時奔馳,何緣得成易歌之勛,垂不朽之名者哉!猶馮唐評文帝之不能用李牧矣。近漢世所謂良吏,黃侯、召父之治郡,視事皆且十年,然後功業乃著。且以仲尼之聖,由曰「三年有成」,况凡庸之士,而責以造次之效哉。故夫卒成之政,必有橫暴酷烈之失。而世俗歸稱,謂之辨治,故絀已複進,弃已複用,橫遷超取,不由次第。是以殘猛之人,遂奮其毒,仁賢之士,劫俗爲虐,本操雖异,驅出一揆。故朝廷不獲溫良之用,兆民不蒙寬惠之德,則百姓之命委于酷更之手,嗷嗷之怨,咎歸于上。夫民善之則畜,惡之則仇,仇滿天下,可不懼哉!是以有國有家者,甚畏其民。既畏其怨,又畏其罰,故養之如傷病,愛之如赤子,兢兢業業,懼以終始,恐失群臣之和,以墮先王之軌也。今朝廷雖屢下恩澤之詔,垂恤民之言,而法度制令,甚失養民之道,勞思而不無功,華繁而實寡。必欲求利民之術,則宜沛然改法,有以安固長吏,原其小罪,闊略微過,取其大較惠下而已。昔唐、虞之制,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所以表善而簡惡,盡臣力也。漢法亦三年壹治狀,舉孝廉尤异。宣帝時,王成爲膠東相,黃霸爲潁川太守,皆且十年,但就增秩賜金,封關內侯,以次入爲公卿,然後政化大行,勛垂竹幣。皆先帝舊法,所宜因循。及中興後,上官象爲幷州刺史,祭肜爲遼東太守,視事各十八年,皆增秩中二千石。建初中,南陽陰意以詔除郎爲饒陽令,視事二十三年,遷壽陽令又十八年〈「建初」下廿九字從《北堂書鈔》未改本七十八服令門補〉。近日所見,或一期之中,郡主易數二千石,雲撥波轉,潰潰紛紛,吏民疑惑,不知所謂。及公卿尚書,亦複如此。且台閣之職,尤宜簡習。帝時,尚書但厚加賞賜,希得外補,是以機事周密,莫有漏泄。昔舜命九官,自受終于文祖,以至陟方,五十年不聞複有改易也。聖人行之于古,以致時雍,文宣擬式,亦至隆平。若不克從,是羞效唐、虞,而耻遵先帝也。〈《群書治要》〉

昔明王之統黎元,蓋濟其欲而爲之節度者也。凡人情之所通好,則恕己而足之;因民有樂生之性,故分祿以頤其士,制廬井以養其萌,然後上下交足,厥心乃靜。人非食不活,衣食雖然後可教以禮義,威以刑罰。苟其不足,慈親不能畜其子,况君能撿其臣乎!故古記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今所使分威權、禦民人、理獄訟、幹府得,皆群臣之所爲,而其奉祿甚薄,仰不足以養父母,俯不足以活妻子。父母者,性所愛也。妻子者,性所親也。所愛所親,方將凍餒,雖冒刃求利,尚猶不避,况可令臨財禦衆乎!是所謂渴馬守水,餓犬護肉,欲其不侵,亦不幾矣。夫事有不疑,勢有不然,蓋此之類,雖時有素富骨清者,未能百一,不可爲天下通率。聖王知其如此,故重其祿以防其貪欲,使之取足于奉,不與百姓爭利。故其爲士者,習推讓之風,耻言十五之計,而撥葵、去織之義形矣。故三代之賦也,足以代其耕。故晏平仲,諸侯之大夫耳,祿足贍五百,斯非優衍之故耶?昔在暴秦,反道違聖,厚自封寵,而虜遇臣下。漢興因循,未改其制。夫百里長吏,荷諸侯之任,而食監門之祿,請舉一隅,以率其餘。一月之祿,得粟二十斛、錢二千。長吏雖欲崇約,猶當有從者一人。假令無奴,當複取客。客庸一月千芻,膏肉五百,薪炭鹽菜又五百。二人食粟六斛,其餘財足給馬,豈能供冬夏衣被、四時祠祀、賓客鬥酒之費乎?况複迎父母、致妻子哉!不迎父母,則違定省;不致妻子,則繼嗣絕。迎之不足相贍,自非夷齊,孰能餓死?于是則有賣官鬻獄,盜賊主守之奸生矣。孝宣皇帝悼其如此,乃詔曰:「吏不廉平,則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祿薄,欲其不侵漁百姓,難矣!其益吏奉百石以下什五。然尚儉隘,又不上逮古賦祿,雖不可悉遵,宜少增益,以其匱,使足代耕自供,以絕其內顧念奸之心,然後重其受取之罰,則吏産于財,外憚嚴刑,人懷羔羊之潔,民無侵枉之性矣。昔周之衰也,大夫無祿,詩人刺之。暴秦之政,始建薄奉。亡新之亂,不與吏除。三亡之失,异世同術。我無所鑒,夏後及商。覆車之軌,宜以爲戒。」〈《群書治要》〉

大赦之造,乃聖王受命而興,討亂除殘,誅其鯨鯢,赦其臣民,漸染化者耳。及戰國之時,犯罪者輒亡奔鄰國,遂赦之以誘還其逋逃之民。漢承秦制,遵而不越。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乃赦,示不廢舊章而已。近永平、建初之際,亦六七年乃壹赦。亡命之子,皆老于草野,窮困懲艾,比之于死。頃間以來,歲且壹赦,百姓忸忄大,輕爲奸非。每迫春節,僥幸之會,犯惡尤多。近前年一期之中,大小四赦。諺曰:「一歲再赦,奴兒喑惡。」况不軌之民,孰不肆意!遂以赦爲常俗,初期望之,過期不至,亡命蓄積,群輩頓聚,爲朝廷憂。如是則劫,不得不赦。赦以趣奸,奸以趣赦,轉相驅,兩不得息,雖日赦之,亂甫繁耳。由坐飲多發消渴,而水更不得去口,其歸亦無終矣。又踐祚改元際,未嘗不赦。每其令曰:「蕩滌舊惡,將與士大夫更始。」是α己薄先,且遠無改之義,非所以明孝抑邪之道也。昔《莞子》有雲:「赦者奔馬之委轡,不赦者痤疽之砭石。」及匡衡、吳漢,將相之隽,而皆建言不當數赦。今如欲尊先王之制,宜曠然更下大赦令。因明諭使知永不復赦,則群下震栗,莫輕犯罪。縱不能然,亦十歲以上,乃時壹赦。〈《群書治要》〉

昔者聖王立井田之制,分口耕耦地,各相副適,使人饑飽不遍,勞逸齊均,富者不足僭差,貧者無所企慕。始暴秦隳壞法度,制人之財,既無紀綱,而乃尊獎幷兼之人。烏氏以牧竪致財,寵比諸侯;寡婦清以攻丹殖業,禮以國賓。于是巧猾之萌,遂肆其意。上家居億之資,戶地侔封君之士,行苞苴以亂執政,養劍客以威黔首,專殺不辜,號無市死之子,生死之奉,多擬人主。故下戶嶇,無所寺足,乃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帥妻孥,爲之服役。故富者席餘而日織,貧者躡短而歲,歷代爲虜,猶不贍于衣食,生有終身之勤,死有暴骨之憂,歲小不登,流離溝壑,嫁妻賣子,其所以傷心腐藏,失生人之樂者,蓋不可勝陳。故古有移人通財,以贍蒸黎。今青、徐、兗、冀,人稠土狹,不足相供,而三輔左右,及凉、幽州內附近郡,皆土曠人稀,厥田宜稼,悉不肯墾發。小人之情,安土重遷,寧就饑餒,無適樂土之慮。故人之爲言瞑也,謂瞑瞑無所知,猶群羊聚畜,須主者牧養處置,置之茂草則肥澤繁息,置之磽鹵則零丁耗减。是以景帝六年詔郡國,令人得去磽狹就寬肥。至武帝遂徙關東貧人于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後加徙猾吏于關內。今宜複遵故事,徙貧人不能自業者于寬地,此亦開草辟土振人之術也。〈《通典》一〉

戰國海內十二分,魏州有史起引漳水灌鄴,民以興歌;蜀郡李冰鑿離堆通三江,益部至今賴之。秦開鄭國,漢作白溝,而關中號爲陸海。〈《御覽》七十五〉

武帝以趙過爲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回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凡用二牛六人,一日才種二十五畝,其懸絕如此。〈《齊民要術》一,《御覽》八百二十二,又八百二十三〉

夏扈趣耘鋤。〈即「竊脂」,亦呼「獲穀」。《事類•夏賦》注〉

僕前爲五原大守,土地不知緝績。冬至積草,伏臥其中。若見吏,以草纏身,令人酸鼻。吾乃賣儲峙,得二十余萬,詣雁門、廣武迎織師,使巧手作機及紡,以教民織。具以上聞。

昔人有慕讓財之名,推田業與弟。俄而貧乏,反以威力就弟强貸,此不當也。

舉彌天之網,以羅海內之士,同類翕集而蟻附,計士頻而脅從,党成于下,君孤于上。〈《意林》〉

馬不素養,難以追遠;士不素簡,難以趨急。〈《意林》〉

葉公之好攘羊,雖可發奸,君子不貴也。〈《意林》〉

國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意林》,《御覽》四百三〉

無賞罰之君,而欲世之始,是猶不蓄梳櫛,而欲發之治,不可得也。〈《意林》,《御覽》七百十四〉

術家曰:「冬榮者,春必殺。」〈《意林》〉

今典州郡者,自違詔書,縱意出入。每詔書所欲禁絕,雖重懇惻,駡詈極筆,由複廢舍,終無悛意。故里語曰:「州郡記,如霹曆,得詔書,但挂壁。」永平中,詔禁吏卒不得系馬宮外樹,爲傷害其枝葉。又詔令雒陽幘工作幘,皆二尺五寸圍。人頭有大小,不可同度。此詔不可從也。〈《初學記》二十四,《意林》,《御覽》十三,又四百九十六,又五百九十三〉

洗濯民心,湔浣浮俗。〈《意林》〉

永寧詔曰:「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文選•鮑明遠放歌行》注〉

詔書:故事三公辟召,以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曉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問;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才任三輔劇縣令。〈《文選•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注〉

且三公,天子之股肱;掾屬,則三公之喉舌。天子當恭己南面于三公,亦委策掾屬,以答天子。〈《北堂書鈔》六十八,《御覽》二百九〉

三府掾屬,位卑職重,及其取官,又多超卓,或期月而長州郡,或數年而至公卿。誠不假非其人,其負牒而亡也。〈《北堂書鈔》六十八〉

秦兼天下,罷侯置縣。〈《北堂書鈔》七十八〉

舊制,萬戶以上,置大縣令,以表其能字人之力也。〈《北堂書鈔》七十八〉

孝宣帝方外安靜,單于稽顙來朝,百世不羈之虜也。〈《文選•孫楚爲石苞與孫皓書》注引崔寔《本論》〉

秦割六國之君,劓殺其民,于是赭衣塞路,有鼻者醜。故百姓鳥驚獸駭,不知所歸命。〈《文選•廣絕交論》注,《御覽》三百六十七〉

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文選•三國名臣贊》注引崔寔《本論》〉

及其出也,足以濟世寧民。〈《文選•諸淵》碑注,又陸機《吊魏武文》注〉

秋風厲而賞武臣。〈《御覽》二十五〉

大昊之世,設九庖之官。〈《御覽》七十八〉

搔癬之疾,先笑而後愁。〈《御覽》三百九十一〉

君以審令爲明,臣以奉令爲忠。故背制而行賞,謂之作福;背令而行罪,謂之作和威則人畏之,作福則人歸之。夫威福者,人主之神器也。譬之操莫邪,執其柄則人莫敢抗,失其柄則還見害也。〈《御覽》六百三十八〉

師曠曰:人骨發,猶木有曲直,曲者爲榆,直者爲檀。檀宜作輻,榆宜作轂。〈《御覽》九百五十二〉

小民發如韭,剪複生,頭如鶏,割複鳴。吏不必可畏,從來必可輕,奈何欲望乎?〈《御覽》九百七十六〉

理世不得真賢,猶治病無真藥,當用人參,反得菔根。〈《御覽•九百八十》〉

崔杼資料[编辑]

春秋左氏傳[编辑]

  • 僖公二十八年

左氏傳: 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憖次於城濮。

  • 宣公十年

春秋: 齊崔氏出奔衛。

左氏傳: 夏,齊惠公卒,崔杼有寵於惠公,高,國畏其偪也,公卒而逐之,奔衛,書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則告,不然則否。

  • 成公十七年

左氏傳: 齊侯使崔杼為大夫,使慶克佐之,帥師圍盧,國佐從諸侯圍鄭,以難請而歸,遂如盧師,殺慶克以穀叛,齊侯與之盟于徐關而復之,十二月,盧降,使國勝告難于晉,待命于清。

  • 成公十八年

春秋: 十有二月,仲孫蔑會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虛朾。

  • 襄公元年

春秋: 冬,仲孫蔑會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左氏傳: 秋,七月,庚辰,鄭伯睔卒,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偪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於寡君,而請於齊,得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穆叔聘于宋,通嗣君也。 冬,復會于戚,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 襄公六年

左氏傳: 十一月,齊侯滅萊,萊恃謀也,於鄭子國之來聘也,四月,晏弱城東陽,而遂圍萊,甲寅,堙之,環城,傅於堞,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帥師及正輿子,棠人,軍齊師,齊師大敗之,丁未,入萊,萊共公浮柔奔棠,正輿子王湫奔莒,莒人殺之,四月,陳無宇獻萊宗器于襄公,晏弱圍棠,十一月,丙辰,而滅之,遷萊于郳,高厚,崔杼,定其田。

  • 襄公九年

左氏傳: 冬,十月,諸侯伐鄭,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匄,門於鄟門。

  • 襄公十年

左氏傳: 諸侯伐鄭,齊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師,故長於滕,己酉,師于牛首。

  • 襄公十四年

左氏傳: 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于竟,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叔向退而具舟,魯人,莒人,先濟,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與人而不固,取惡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說,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入多死,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至于棫林,不獲成焉,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下軍從之,左史謂魏莊子曰,不待中行伯乎,莊子曰,夫子命從帥,欒伯吾帥也,吾將從之,從帥所以待夫子也,伯游曰,吾今實過,悔之何及,多遺秦禽,乃命大還,晉人謂之遷延之役,欒鍼曰,此役也,報櫟之敗也,役又無功,晉之恥也,吾有二位於戎路,敢不恥乎,與士鞅馳秦師死焉,士鞅反,欒黶謂士丐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士鞅奔秦,於是齊崔杼,宋華閱,仲江,會伐秦,不書,惰也,向之會,亦如之,衛北宮括不書於向,書於伐秦,攝也,秦伯問於士鞅曰,晉大夫其誰先亡,對曰,其欒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對曰,然,欒黶汰虐已甚,猶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對曰,武子之德在民,如周人之思召公焉,愛其甘棠,況其子乎,欒黶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沒矣,而黶之怨實章,將於是乎在,秦伯以為知言,為之請於晉而復之。

  • 襄公十九年

左氏傳: 齊侯娶于魯,曰顏懿姬,無子,其姪鬷聲姬生光,以為大子,諸子,仲子,戎子,戎子嬖,仲子生牙,屬諸戎子,戎子請以為大子,許之,仲子曰,不可,廢常不祥,間諸侯難,光之立也,列於諸侯矣,今無故而廢之,是專黜諸侯,而以難犯不祥也,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而已,遂東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為大子,夙沙衛為少傅,齊侯疾,崔杼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光殺戎子,尸諸朝,非禮也,婦人無刑,雖有刑,不在朝市。夏,五月,壬辰,晦,齊靈公卒,莊公即位,執公子牙於句瀆之丘,以夙沙衛易已,衛奔高唐以叛。...... 秋,八月,齊崔杼殺高厚於灑藍,而兼其室,書曰,齊殺其大夫,從君於昏也。

  • 襄公二十三年

左氏傳: 秋,齊侯伐衛,先驅,穀榮御王孫揮,召揚為右,申驅,成秩御莒恆,申鮮虞之傅摯為右,曹開御戎,晏父戎為右,貳廣,上之登御邢公,盧蒲癸為右,啟,牢成御襄罷師,狼蘧疏為右,胠,商子車御侯朝,桓跳為右,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崔如為右,燭庸之越駟乘,自衛將遂伐晉,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若不濟,國之福也,不德而有功,憂必及君,崔杼諫曰,不可,臣聞之,小國間大國之敗而毀焉,必受其咎,君其圖之,弗聽,陳文子見崔武子曰,將如君何,武子曰,吾言於君,君弗聽也,以為盟主,而利其難,群臣若急,君於何有,子姑止之,文子退,告其人曰,崔子將死乎,謂君甚,而又過之,不得其死,過君以義,猶自抑也,況以惡乎,齊侯遂伐晉,取朝歌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於熒庭,戍郫邵,封少水,以報平陰之役,乃還,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之,獲晏氂,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榆,禮也。

  • 襄公二十四年

春秋: 齊崔杼帥師伐莒。

左氏傳: 秋,齊侯聞將有晉師,使陳無宇從薳啟彊如楚辭,且乞師,崔杼帥師送之,遂伐莒,侵介根,會于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 襄公二十五年

春秋: 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光。

左氏傳: 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公患之,使告于晉,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其來也不寇,使民不嚴,異於他日,齊師徒歸。 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弔焉,見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過,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妻,不可聚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據于蒺梨,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濟也,據于蒺梨,可恃傷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當之矣,遂取之,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間伐晉也,曰晉必將報,欲弒公以說于晉,而不獲間,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夏,五月,莒子為且于之役故,莒子朝于齊,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乙亥,公問崔子,遂從姜氏,姜入于室,與崔子自側戶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甲興,公登臺而請,弗許,請盟,弗許,請自刃於廟,勿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踰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弒之,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皆死,祝佗父祭於高唐,至復命,不說弁而死於崔氏,申蒯侍漁者,退謂其宰曰,爾以帑免,我將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義也,與之皆死,崔氏殺鬷蔑于平陰,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踊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於大宮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閭丘嬰以帷縳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鮮虞推而下之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暱,其誰納之,行及弇中,將舍,嬰曰,崔慶其追我。鮮虞曰:一與一,誰能懼我?遂舍,枕轡而寢,食馬而食,駕而行,出弇中,謂嬰曰,速驅之,崔慶之眾,不可當也,遂來奔,崔氏側莊公于北郭,丁亥,葬諸士孫之里,四翣,不蹕,下車七乘,不以兵甲。 ...... 晉侯使魏舒,宛沒,逆衛侯,將使衛與之夷儀,崔子止其帑,以求五鹿。 ...... 趙文子為政,令薄諸侯之幣,而重其禮,穆叔見之,謂穆叔曰,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齊崔慶新得政,將求善於諸侯,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

  • 襄公二十七年

左氏傳: 齊崔杼生成,及彊,而寡。娶東郭姜,生明,東郭姜以孤入,曰,棠無咎,與東郭偃相崔氏,崔成有病而廢之,而立明,成請老于崔,崔子許之,偃與無咎弗予,曰崔宗邑也,必在宗主,成與彊怒,將殺之,告慶封曰,夫子之身,亦子所知也,唯無咎與偃是從,父兄莫得進矣,大恐害夫子,敢以告,慶封曰,子姑退,吾圖之,告盧蒲嫳,盧蒲嫳曰,彼君之讎也,天或者將棄彼矣,彼實家亂,子何病焉,崔之薄,慶之厚也,他日又告,慶封曰,苟利夫子,必去之,難吾助女,九月,庚辰,崔成崔彊殺東郭偃棠無咎,於崔氏之朝,崔子怒而出,其眾皆逃,求人使駕,不得,使圉人駕,寺人御而出,且曰崔氏有福,止余猶可,遂見慶封,慶封曰,崔慶一也,是何敢然,請為子討之,使盧蒲嫳帥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宮而守之,弗克,使國人助之,遂滅崔氏,殺成與彊而盡俘其家,其妻縊,嫳復命於崔子,且御而歸之,至則無歸矣,乃縊,崔明夜辟諸大墓,辛巳,崔明來奔,慶封當國。 ...... 崔氏之亂,申鮮虞來奔,僕賃於野,以喪莊公,冬,楚人召之,遂如楚為右尹。

  • 襄公二十八年

左氏傳: 崔氏之亂,喪群公子,故鉏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瀆之丘,及慶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獨弗欲,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無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與北郭佐邑六十,受之,與子雅邑,辭多受少,與子尾邑,受而稍致之,公以為忠,故有寵,釋盧蒲嫳于北竟,求崔杼之尸,將戮之,不得,叔孫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亂臣十人,崔杼其有乎,不十人,不足以葬,既崔氏之臣曰,與我其拱璧,吾獻其柩,於是得之,十二月,乙亥,朔齊人選莊公殯于大寢,以其棺尸崔杼於市,國人猶知之,皆曰崔子也。

史記‧齊太公世家[编辑]

惠公......十年,惠公卒,子頃公無野立。初,崔杼有寵於惠公,惠公卒,高、國畏其偪也,逐之,崔杼奔衛。 ...... 靈公......二十八年,初,靈公取魯女,生子光,以為太子。仲姬,戎姬。戎姬嬖,仲姬生子牙,屬之戎姬。戎姬請以為太子,公許之。仲姬曰:「不可。光之立,列於諸侯矣,今無故廢之,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耳。」遂東太子光,使高厚傅牙為太子。靈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為莊公。莊公殺戎姬。五月壬辰,靈公卒,莊公即位,執太子牙於句竇之丘,殺之。八月,崔杼殺高厚。晉聞齊亂,伐齊,至高唐。 ...... 莊公......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莊公通之,數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賜人。待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晉,欲與晉合謀襲齊而不得閒。莊公嘗笞宦者賈舉,賈舉復侍,為崔杼閒公以報怨。五月,莒子朝齊,齊以甲戌饗之。崔杼稱病不視事。乙亥,公問崔杼病,遂從崔杼妻。崔杼妻入室,與崔杼自閉戶不出,公擁柱而歌。宦者賈舉遮公從官而入,閉門,崔杼之徒持兵從中起。公登臺而請解,不許;請盟,不許;請自殺於廟,不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爭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公踰墻,射中公股,公反墜,遂弒之。晏嬰立崔杼門外,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門開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踴而出。人謂崔杼:「必殺之。」崔杼曰:「民之望也,捨之得民。」 丁丑,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是為景公。景公母,魯叔孫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獲)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從!」不肯盟。慶封欲殺晏子,崔杼曰:「忠臣也,捨之。」齊太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捨之。 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東郭女,生明。東郭女使其前夫子無咎與其弟偃相崔氏。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為太子。成請老於崔杼,崔杼許之,二相弗聽,曰:「崔,宗邑,不可。」成、彊怒,告慶封。慶封與崔杼有郤,欲其敗也。成、彊殺無咎、偃於崔杼家,家皆奔亡。崔杼怒,無人,使一宦者御,見慶封。慶封曰:「請為子誅之。」使崔杼仇盧蒲嫳攻崔氏,殺成、彊,盡滅崔氏,崔杼婦自殺。崔杼毋歸,亦自殺。慶封為相國,專權。 三年十月,慶封出獵。初,慶封已殺崔杼,益驕,嗜酒好獵,不聽政令。慶舍用政,已有內郤。田文子謂桓子曰:「亂將作。」田、鮑、高、欒氏相與謀慶氏。慶舍發甲圍慶封宮,四家徒共擊破之。慶封還,不得入,奔魯。齊人讓魯,封奔吳。吳與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於在齊。其秋,齊人徙葬莊公,僇崔杼尸於市以說眾。

列女傳‧孽嬖[编辑]

齊東郭姜者,棠公之妻,齊崔杼御東郭偃之姊也。美而有色。棠公死,崔子弔而說姜,遂與偃謀娶之。 既居其室,比於公宮,莊公通焉,驟如崔氏,崔子知之。異日,公以崔子之冠賜侍人,崔子慍,告有疾不出,公登臺以臨崔子之宮,由臺上與東郭姜戲,公下從之,東郭姜奔入戶而閉之,公推之曰:「開余。」東郭姜曰:「老夫在此,未及收髮。」公曰:「余開崔子之疾也,不開?」崔子與姜自側戶出,閉門,聚眾鳴鼓,公恐,擁柱而歌。公請於崔氏曰:「孤知有罪矣,請改心事吾子。若不信,請盟。」崔子曰:「臣不敢聞命。」乃避之。公又請於崔氏之宰曰:「請就先君之廟而死焉。」崔氏之宰曰:「君之臣杼,有疾不在,侍臣不敢聞命。」公踰牆而逃,崔氏射公中踵,公反墮,遂弒公。 先是時,東郭姜與前夫子棠毋咎俱入,崔子愛之,使為相室,崔子前妻子二人大子城、少子彊。及姜入後,生二子明、成。成有疾,崔子廢成,而以明為後。成使人請崔邑以老,崔子哀而許之。棠毋咎與東郭偃爭而不成,成與彊怒,將欲殺之,以告慶封。慶封,齊大夫也,陰與崔氏爭權,欲其相滅也。謂二子曰:「殺之。」於是二子歸殺棠毋咎東郭偃於崔子之庭。崔子怒,愬之於慶氏曰:「吾不肖,有子不能教也,以至於此。吾事夫子,國人之所知也,唯辱使者,不可以已。」慶封乃使盧蒲嫳帥徒眾,與國人焚其庫廄,而殺成、姜。崔氏之妻曰:「生若此,不若死。」遂自經而死。崔子歸見庫廄皆焚,妻子皆死,又自經而死。君子曰:「東郭姜殺一國君而滅三室,又殘其身,可謂不祥矣。」《詩》曰:「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敗。」此之謂也。頌曰:齊東郭姜,崔杼之妻,惑亂莊公,毋咎是依,禍及明成,爭邑相殺,父母無聊,崔氏遂滅。

漢書楚元王傳[编辑]

劉向: 昔晉有六卿,齊有田、崔,衛有孫、甯,魯有季、孟,常掌國事,世執朝柄。終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崔杼弒其君光;孫林父、甯殖出其君衎,弒其君剽;季氏八佾舞於庭,三家者以雍徹,並專國政,卒逐昭公。

世說新語‧言語[编辑]

崔正熊詣都郡。都郡將姓陳,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恆。」

金樓子‧捷對[编辑]

崔正熊詣郡,郡將姓陳,問正熊曰:「君去崔杼幾世?」答曰:「正熊之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恆也。」

新唐書卷七十二‧宰相世系二下[编辑]

崔氏出自姜姓。齊丁公伋嫡子季子讓國叔乙,食采於崔,遂為崔氏。濟南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是也。季子生穆伯。穆伯生沃。沃生野。八世孫夭生杼,為齊正卿。生子成、子明、子彊,皆為慶封所殺。子明奔魯,生良。十五世孫意如,為秦大夫,封東萊侯。二子:業、仲牟。業字伯基,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仲牟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生寂。寂生欽。欽生朝,漢侍御史。生舒,漢四郡太守。二子:發、篆。篆,郡文學,生毅。毅生駰,字亭伯,長岑長。

東周列國志[编辑]

第六十三回老祁奚力救羊舌小范鞅智劫魏舒[编辑]

......時崔杼慶封以援立莊公之功,位皆上卿,同執國政。莊公常造其第,飲酒作樂,或時舞劍射棚,無復君臣之隔。 單說崔杼之前妻,生下二子,曰成,曰疆,數歲而妻死。再娶東郭氏,乃是東郭偃之妹,先嫁與棠公為妻,謂之棠姜。生一子,名曰棠無咎。那棠姜有美色,崔杼因往弔棠公之喪,窺見姿容,央東郭偃說合,娶為繼室。亦生一子,曰明。崔杼因寵愛繼室,遂用東郭偃棠無咎為家臣,以幼子崔明託之。謂棠姜曰:「俟明長成,當立為適子。」此一段話,且擱過一邊。 且說齊莊公一日飲於崔杼之室,崔杼使棠姜奉酒,莊公悅其色,乃厚賂東郭偃,使之通意,乘間與之私合。來往多遍,崔杼漸漸知覺,盤問棠姜。棠姜曰:「誠有之。彼挾國君之勢以臨我,非一婦人所敢拒也。」杼曰:「然則汝何不言?」棠姜曰:「妾自知有罪,不敢言耳。」崔杼嘿然久之,曰:「此事與汝無干。」自此有謀弒莊公之意。 周靈王二十二年,吳王諸樊求婚於晉,晉平公以女嫁之。齊莊公謀於崔杼曰:「寡人許納欒盈,未得其便。聞曲沃守臣乃欒盈之厚交,今欲以送媵為名,順便納欒盈於曲沃,使之襲晉。此事如何?」崔杼銜恨齊侯,私心計較,正欲齊侯結怨於晉,待晉侯以兵來討,然後委罪於君,弒之以為媚晉之計。......

第六十四回曲沃城欒盈滅族且於門杞梁死戰[编辑]

......卻說齊右卿崔杼惡莊公之淫亂,巴不得晉師來伐,欲行大事,已與左卿慶封商議事成之日,平分齊國,及聞水阻,心中鬱鬱。莊公有近侍賈豎,嘗以小事,受鞭一百,崔杼知其銜怨,乃以重賂結之,凡莊公一動一息,俱令相報。......

第六十五回弒齊光崔慶專權納衞衎甯喜擅政[编辑]

話說周靈王二十三年,夏五月,莒黎比公因許齊侯歲歲來朝,是月,親自至臨淄朝齊。莊公大喜,設饗於北郭,款待黎比公。崔氏府第,正在北郭。崔杼有心拿莊公破綻,詐稱寒疾不能起身,諸大夫皆侍宴,惟杼不往,密使心腹叩信於賈豎。豎密報云:「主公只等席散,便來問相國之病。」崔杼笑曰:「君豈憂吾病哉?正以吾病為利,欲行無恥之事耳。」乃謂其妻棠姜曰:「我今日欲除此無道昏君!汝若從吾之計,吾不揚汝之醜,當立汝子為適嗣﹔如不從吾言,先斬汝母子之首。」棠姜曰:「婦人,從夫者也。子有命,焉敢不依?」崔杼乃使棠無咎,伏甲士百人於內室之左右,使崔成崔疆伏甲於門之內,使東郭偃伏甲於門之外。分撥已定,約以鳴鐘為號。再使人送密信於賈豎:「君若來時,須要如此恁般。﹍﹍」 且說莊公愛棠姜之色,心心念念,寢食不忘,只因崔杼防範稍密,不便數數來往。是日,見崔杼辭病不至,正中其懷,神魂已落在棠姜身上。燕享之儀,了事而已。事畢,趨駕往崔氏問疾。閽者謬對曰:「病甚重,方服藥而臥。」莊公曰:「臥於何處?」對曰:「臥於外寢。」莊公大喜,竟入內室。時州綽、賈舉、公孫傲、僂堙四人從行。賈豎曰:「君之行事,子所知也。盍待於外,無混入以驚相國。」州綽等信以為然,遂俱止於門外。惟賈舉不肯出,曰:「留一人何害?」乃獨止堂中。賈豎閉中門而入。閽者復掩大門,拴而鎖之。莊公至內室,棠姜豔妝出迎。未交一言,有侍婢來告:「相國口燥,欲索蜜湯。」棠姜曰:「妾往取蜜即至也。」棠姜同侍婢自側戶冉冉而去。莊公倚檻待之,望而不至﹔乃歌曰: 室之幽兮,美所遊兮。室之邃兮,美所會兮。不見美兮,憂心胡底兮! 歌方畢,聞廊下有刀戟之聲。莊公訝曰:「此處安得有兵?」呼賈豎不應。須臾間,左右甲士俱起。莊公大驚,情知有變,急趨後戶,戶已閉。莊公力大,破戶而出,得一樓登之。棠無咎引甲士圍樓,聲聲只叫「奉相國之命,來拿淫賊!」莊公倚檻諭之曰:「我,爾君也﹔幸舍我去!」無咎曰:「相國有命,不敢自專。」莊公曰:「相國何在?願與立盟,誓不相害!」無咎曰:「相國病不能來也。」莊公曰:「寡人知罪矣!容至太廟中自盡,以謝相國何如?」無咎又曰:「我等但知拿姦淫之人,不知有君。君既知罪,即請自裁,毋徒取辱。」莊公不得已,從樓牖中躍出,登花臺,欲踰牆走。無咎引弓射之,中其左股,從牆上倒墜下來。甲士一齊俱上,刺殺莊公。無咎即使人鳴鐘數聲。時近黃昏,賈舉在堂中側耳而聽,忽見賈豎啟門,攜燭而出曰:「室中有賊,主公召爾。爾先入,我當報州將軍等。」賈舉曰:「與我燭。」賈豎授燭,失手墜地,燭滅。舉仗劍摸索,纔入中門,遇絆索躓地。崔疆從門旁突出,擊而殺之。州綽等在門外,不知門內之事。東郭偃偽為結好,邀至旁舍中,秉燭具酒肉,且勸使釋劍樂飲,亦遍飲從者。忽聞宅內鳴鐘,東郭偃曰:「主公飲酒矣。」州綽曰:「不忌相國乎?」偃曰:「相國病甚,誰忌之?」有頃,鐘再鳴,偃起曰:「吾當入視。」偃去,甲士悉起。州綽等急簡兵器,先被東郭偃使人盜去了。州綽大怒,視門前有升車石,磔以投入。僂堙適趨過,誤中堙,折其一足,懼而走。公孫傲拔繫馬柱而舞,甲士多傷。眾人以火炬攻之,鬚髮盡燎。時大門忽啟,崔成崔疆復率甲自內而出,公孫傲以手拉崔成,折其臂,崔疆以長戈刺傲,立死,並殺僂堙。州綽奪甲士之戟,復來尋鬥,東郭偃大呼:「昏君姦淫無道,已受誅戮,不干眾人之事,何不留身以事新主?」州綽乃投戟於地曰:「吾以羈旅亡命,受齊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僂堙,殆天意也!惟當捨一命以報君寵,豈肯苟活,為齊晉兩國所笑乎?」即以頭觸石垣三四,石破頭亦裂。邴師聞莊公之死,自剄於朝門之外。封具縊於家。鐸父與襄尹相約,往哭莊公之屍,中路聞賈舉等俱死,遂皆自殺。髯翁有詩云: 似虎如龍勇絕倫,因懷君寵命輕塵。私恩只許私恩報,殉難何曾有大臣。 時王何約盧蒲癸同死,癸曰:「無益也,不如逃之,以俟後圖。幸有一人復國,必當相引。」王何曰:「請立誓!」誓成,王何遂出奔莒國。盧蒲癸將行,謂其弟盧蒲嫳曰:「君之立勇爵,以自衛也。與君同死,何益於君?我去,子必求事崔慶而歸我,我因以為君報仇,如此,則雖死不虛矣!」嫳許之。癸乃出奔晉國。盧蒲嫳遂求事慶封,慶封用為家臣。申鮮虞出奔楚,後仕楚為右尹。時齊國諸大夫聞崔氏作亂,皆閉門待信,無敢至者。惟晏嬰直造崔氏,入其室,枕莊公之股,放聲大哭。既起,又踴躍三度,然後趨出。棠無咎曰:「必殺晏嬰,方免眾謗。」崔杼曰:「此人有賢名,殺之恐失人心。」晏嬰遂歸,告於陳須無曰:「盍議立君乎?」須無曰:「守有高國,權有崔慶,須無何能為?」嬰退,須無曰:「亂賊在朝,不可與共事也。」駕而奔宋。晏嬰復往見高止國夏,皆言:「崔氏將至,且慶氏在,非吾所能張主也。」嬰乃嘆息而去。未幾,慶封使其子慶舍,搜捕莊公餘黨,殺逐殆盡。以車迎崔杼入朝,然後使召高國,共議立君之事。高國讓於崔慶,慶封復讓於崔杼。崔杼曰:「靈公之子杵臼,年已長,其母為魯大夫叔孫僑如之女,立之可結魯好。」眾人皆唯唯。於是迎公子杵臼為君,是為景公。時景公年幼,崔杼自立為右相,立慶封為左相。盟群臣於太公之廟,刑牲歃血,誓其眾曰:「諸君有不與崔慶同心者,有如日!」慶封繼之,高國亦從其誓。輪及晏嬰,嬰仰天嘆曰:「諸君能忠於君,利於社稷,而嬰不與同心者,有如上帝!」崔慶俱色變。高國曰:「二相今日之舉,正忠君利社稷之事也。」崔慶乃悅。時莒黎比公尚在齊國,崔慶奉景公與黎比公為盟,黎比公乃歸莒。崔杼命棠無咎斂州綽賈舉等之屍,與莊公同葬於北郭,減其禮數,不用兵甲,曰:「恐其逞勇於地下也。」命太史伯以瘧疾書莊公之死,太史伯不從,書於簡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杼見之大怒,殺太史。太史有弟三人,曰仲、叔、季。仲復書如前,杼又殺之﹔叔亦如之,杼復殺之﹔季又書,杼執其簡謂季曰:「汝三兄皆死,汝獨不愛性命乎?若更其語,當免汝。」季對曰:「據事直書,史氏之職也。失職而生,不如死!昔趙穿弒晉靈公,太史董狐,以趙盾位為正卿,不能討賊,書曰:『趙盾弒其君夷皋。』盾不為怪,知史職不可廢也。某即不書,天下必有書之者。不書不足以蓋相國之醜,而徒貽識者之笑,某是以不愛其死,惟相國裁之!」崔杼嘆曰:「吾懼社稷之隕,不得已而為此。雖直書,人必諒我。」乃擲簡還季。季捧簡而出,將至史館,遇南史氏方來,季問其故。南史氏曰:「聞汝兄弟俱死,恐遂沒夏五月乙亥之事,吾是以執簡而來也。」季以所書簡示之,南史氏乃辭去。髯翁讀史至此,有讚云: 朝綱紐解,亂臣接跡﹔斧鉞不加,誅之以筆。不畏身死,而畏溺職﹔南史同心,有遂無格。皎日青天,奸雄奪魄﹔彼哉諛語,羞此史冊! 崔杼愧太史之筆,乃委罪賈豎而殺之。是月,晉平公以水勢既退,復大合諸侯於夷儀,將為伐齊之舉。崔杼使左相慶封以莊公之死,告於晉師,言:「群臣懼大國之誅,社稷不保,已代大國行討矣。新君杵臼,出自魯姬,願改事上國,勿替舊好。所攘朝歌之地,仍歸上國,更以宗器若干,樂器若干為獻。」諸侯亦皆有賂。平公大悅,班師而歸,諸侯皆散。自此晉齊復合。時殖綽在衛,聞州綽邢蒯皆死,復歸齊國。衛獻公衎出奔在齊,素聞其勇,使公孫丁以厚幣招之﹔綽遂留事獻公。此事擱過一邊。......

第六十六回殺甯喜子鱄出奔戮崔杼慶封獨相[编辑]

...... 再說齊右相崔杼,自弒莊公,立景公,威震齊國。左相慶封性嗜酒,好田獵,常不在國中。崔杼獨秉朝政,專恣益甚,慶封心中陰懷嫉忌。崔杼原許棠姜立崔明為嗣,因憐長子崔成損臂,不忍出口。崔成窺其意,請讓嗣於明,願得崔邑養老。崔杼許之。東郭偃與棠無咎不肯,曰:「崔,宗邑也,必以授宗子。」崔杼謂崔成曰:「吾本欲以崔予汝,偃與無咎不聽,奈何?」崔成訴於其弟崔疆。崔疆曰:「內子之位,且讓之矣,一邑尚吝不予乎?吾父在,東郭等尚然把持﹔父死,吾弟兄求為奴僕不能矣。」崔成曰:「姑浼左相為我請之。」成疆二人求見慶封,告訴其事。慶封曰:「汝父惟偃與無咎之謀是從,我雖進言,必不聽也。異日恐為汝父之害,何不除之?」成疆曰:「某等亦有此心,但力薄,恐不能濟事。」慶封曰:「容更商之。」成疆去,慶封召盧蒲嫳述二子之言。盧蒲嫳曰:「崔氏之亂,慶氏之利也。」慶封大悟。過數日,成疆又至,復言東郭偃棠無咎之惡。慶封曰:「汝若能舉事,吾當以甲助子。」乃贈之精甲百具,兵器如數。成疆大喜,夜半率家眾披甲執兵,散伏於崔氏之近側。東郭偃棠無咎每日必朝崔氏,候其入門,甲士突起,將東郭偃棠無咎攢戟刺死。崔杼聞變大怒,急呼人使駕車,輿僕逃匿皆盡,惟圉人在廄。乃使圉人駕馬,一小豎為御,往見慶封,哭訴以家難。慶封佯為不知,訝曰:「崔慶雖為二氏,實一體也。孺子敢無上至此!子如欲討,吾當效力。」崔杼信以為誠,乃謝曰:「倘得除此二逆,以安崔宗,我使明也拜子為父。」慶封乃悉起家甲,召盧蒲嫳使率之,吩咐:「如此如此。﹍﹍」盧蒲嫳受命而往。崔成崔疆,見盧蒲嫳兵至,欲閉門自守。盧蒲嫳誘之曰:「吾奉左相之命而來,所以利子,非害子也。」成謂疆曰:「得非欲除孽弟明乎?」疆曰:「容有之。」乃啟門納盧蒲嫳。嫳入門,甲士俱入。成疆阻遏不住,乃問嫳曰:「左相之命何如?」嫳曰:「左相受汝父之訴,吾奉命來取汝頭耳!」喝令甲士:「還不動手!」成疆未及答言,頭已落地。盧蒲嫳縱甲士抄擄其家,車馬服器,取之無遺,又毀其門戶。棠姜驚駭,自縊於房。惟崔明先在外,不及於難。盧蒲嫳懸成疆之首於車,回復崔杼。杼見二屍,且憤且悲,問嫳曰:「得無震驚內室否?」嫳曰:「夫人方高臥未起。」杼有喜色,謂慶封曰:「吾欲歸,奈小豎不善執轡,幸借一御者。」盧蒲嫳曰:「某請為相國御。」崔杼向慶封再三稱謝,登車而別。行至府第,只見重門大開,並無一人行動。比入中堂,直望內室,窗戶門闥,空空如也。棠姜懸梁,尚未解索。崔杼驚得魂不附體,欲問盧蒲嫳,已不辭而去矣。遍覓崔明不得,放聲大哭曰:「吾今為慶封所賣,吾無家矣,何以生為?」亦自縊而死。杼之得禍,不亦慘乎?髯翁有詩曰: 昔日同心起逆戎,今朝相軋便相攻。莫言崔杼家門慘,幾個奸雄得善終! 崔明半夜,潛至府第,盜崔杼與棠姜之屍,納於一柩之中,車載以出,掘開祖墓之穴,下其柩,仍加掩覆,惟圉人一同做事,此外無知者。事畢,崔明出奔魯國。慶封奏景公曰:「崔杼實弒先君,不敢不討也。」景公唯唯而已。慶封遂獨相景公。以公命召陳須無復歸齊國。須無告老,其子陳無宇代之。此周靈王二十六年事也。 ......

論語公冶長[编辑]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與崔杼無直接關係的資料[编辑]

二程遺書卷二十二伊川先生語八》: 問:「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如何?」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已失節也。」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祇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晦庵集卷二十六‧與陳師中書》與陳師中書 :朋友傳説,令女弟甚賢,必能養老撫孤,以全栢舟之節,此事更在丞相夫人奬勸扶植以成就之。 使自明沒為忠臣,而其室家生為節婦,斯亦人倫之美事,計老兄昆仲必不憚贊成之也。 昔伊川先生嘗論此事,以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自世俗觀之,誠為迂濶,然自知經識理之君子觀之,當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伏況丞相一代元老,名教所宗,舉錯之間不可不審。熹既辱知之厚於義,不可不言,未敢直前,願因老兄而密白之,不自知其為僭率也。

傅斯年論孔孟荀[编辑]

孔子以為人之生也相近,因習染而相遠,足徵其走上普遍普遍論的人性說已遠矣,然猶未至其極也。故設上智下愚之例外,生而知,學而知,困而學之等差,猶以為氓氓眾生,所生之憑藉下,不足以語於智慧,女子小人未有中上之素修,乃為難養,此其與孟子之性善論迥不侔矣。[1]

在人論上,遵孔子之道路以演進者,是荀卿而非孟子。孔子以為人之生也,大體不遠,而等差亦見,故必濟之以學,然後歸於一路。孔子認為盡人皆須有此外功夫,否則雖有良才,無以成器,雖顏回亦不是例外,故以克己復禮教之。此絕非如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者也。[2]

若夫孔子,以為杞宋不足徵,周監于二代,乃從後王之政。墨子侈言遠古,不信而徵,復立儀範虞夏之義,以為第一表。孟子在墨子之後,乃不能上返之於孔子,而下遷就於墨說,從而侈談洪荒,不自知其與彼「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之義相為也。故孟子者,在性格,在言談,在邏輯,皆非孔子之正傳,且時與論語之義相背,彼雖以去聖為近,願樂孔子,實則純是戰國風習中之人,墨學磅礡後勁動以出之新儒學也。[3]

在性論上,孟子全與孔子不同,此義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孔子之人性說,以大齊為斷,以中性為解,又謂必濟之以學而後可以致德行,其中絕無性善論之含義,且其勸學乃如荀子。[4]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若夫為不善,非才之最也。」如反其詞以質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惡矣,若夫不為惡,非才之功也,」孟子將何以答之乎?夫曰「可以」,則等於說「非定」,為「定」則事實無證,為「非定」,則性善之論自搖矣。此等語氣,皆孟子邏輯功夫遠不如荀子處。孟子之詞,放而無律,今若為盧前王後之班,則孟子之詞,宜在淳于髡之上,荀卿之下也。[5]

其實荀子之說,今日觀之亦有其過度處。設若詰荀子云,人之生質中若無為善之可能,則雖有充分之人工又焉能為善?木固待矯揉然後可以為直,金固待冶者然後可以為兵,然而木固有其可以矯揉以成直之性,金固有其可以冶鍜以成利器之性,木雖矯揉不能成利器,金雖有良冶不能成珠玉也。夫以為性善,是忘其可以為惡,以為性惡,是忘其可以為善矣。吾不知荀子如何答此難也。荀子之致此缺陷,亦有其故,荀子掊擊之對象,孟子之性善說,非性無善無不善之說也,設如荀子與道家辯論,或變其戰爭之焦點,而稍修改其詞,亦未可知也。 [6]

司馬遷[编辑]

阮籍部分[编辑]

草稿2[编辑]

獨特行徑與迴響[编辑]

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世說新語》、《晉書》裏,記錄了許多阮籍的獨特行徑,其中有許多常常被當作典故來用。

哭途窮[编辑]

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阮籍常常獨自駕車,漫無目的出遊,直到前方無路可走時,就痛哭而折返。[13]

阮籍的文學成就:

阮籍最出名的作品是《詠懷詩八十二首》。《詠懷》是用詩歌記下外界所見所聞的種種事物、與內心感情對外界種種事物的觸發、感動。[14]:15這些作品可能是阮籍晚年編集平生所作五言詩,而總題為「詠懷」[15]:導讀p.11。以下舉第一首與第二首為例:

詠懷‧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是《詠懷》的第一首,有「序詩」的作用。[15]:248前兩句,寫夜晚不能成眠,為了排遣,而起身彈琴;三至六句,寫所看到、感到與聽到的景象,塑造了一份寒冷、孤獨、寂寞的感發;末兩句寫徘徊與徬徨中,無可安排的憂思煩亂感情。[14]:20-29

詠懷‧其二 二妃遊江濱,消遙順風翔。交甫懷環珮,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這首詩寫原先認為是美好的、可信賴的事物,最後幻滅喪失的悲哀[14]:31,字面上寫的是愛情。這首詩用了許多典故(《列仙傳[16]、李夫人[17]、《登徒子好色賦[18]、《詩經[19]等),前四句寫兩位仙女與年輕人鄭交甫相遇,仙女贈給交甫一隻環珮;五至八句寫女子的美貌,這美好的感情令人千載難忘;九至十二句寫事與願違,最後他們是分開了;最後二句「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點出作者的感嘆:如果像這樣金石之交的感情都會改變的話,那我們還能夠掌握些什麼呢?[14]:31-39

特異舉動

阮籍常常獨自駕車,漫無目的出遊,直到前方無路可走時,就痛哭而折返。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8]

聽說步兵校尉出缺,而營區有人善釀酒,多佳釀,阮籍便請求擔任步兵校尉一職。自此阮籍就沈溺於飲酒,藉此遠離了當時的政局。(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8][20]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21]

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22]

禮法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弔之。阮方醉,散髮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於地,哭弔喭畢,便去。或問裴:「凡弔,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歎為兩得其中。 [23]

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24] [25]

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檢,而毀幾至滅性。 [8]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26]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噉不輟,神色自若。 [27]

  • 男女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28]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29]

躲 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衝馳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30]

真實心情

阮步兵嘯,聞數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厀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 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復敘有為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復嘯。意盡, 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迺向人嘯也。 [31]

阮渾長成,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步兵曰:「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 [32]

輕鬆的一面 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預焉。」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桮。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或有問之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 [33]

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34]

書目[编辑]

三國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8]

晉書阮籍傳》。 [25]

文選‧阮嗣宗詠懷詩十七首》。 [35]

劉義慶編《世說新語》。 [36]

林家驪註譯《新譯阮籍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ISBN:9571433349。 [15]

劉正浩、邱燮友、陳滿銘、許錟輝、黃俊郎註譯,《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1999年再版,ISBN:9571421863。 [37]

葉嘉瑩《阮籍詠懷詩講錄》,臺北,桂冠圖書,2000年初版,ISBN:9577302203。 [14]

余秋雨《山居筆記》,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初版,2000年41印,ISBN:9576391830。 [38]

沈德潛《古詩源》。 [39]

陳伯君《阮籍集校注‧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初版,2004年重印。ISBN: 7101001939。 [40]

馮沅君、陸侃如《中國詩史》。 [41]

世說新語[编辑]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衝馳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林下諸賢,各有儁才子。籍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遠雅正。濤子簡,疏通高素。咸子瞻,虛夷有遠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遺。秀子純、悌,並令淑有清流。戎子萬子,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
阮步兵嘯,聞數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厀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復敘有為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復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迺向人嘯也。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噉不輟,神色自若。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㡓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弔之。阮方醉,散髮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於地,哭弔喭畢,便去。或問裴:「凡弔,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歎為兩得其中。
阮渾長成,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步兵曰:「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
王孝伯問王大:「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者,無預焉。」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桮。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或有問之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
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三國志[编辑]

瑀子籍,才藻艷逸,而倜儻放蕩,行己寡慾,以莊周為模則。官至步兵校尉。

裴松之注[编辑]

籍字嗣宗。

《魏氏春秋》曰: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檢,而毀幾至滅性。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得與言,昶歎賞之,自以不能測也。太尉蔣濟聞而辟之,後為尚書郎、曹爽參軍,以疾歸田里。歲餘,爽誅,太傅及大將軍乃以為從事中郎。後朝論以其名高,欲顯崇之,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乃嘆曰:「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乎!」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籍少時嘗游蘇門山,蘇門山有隱者,莫知名姓,有竹實數斛、臼杵而已。籍從之,與談太古無為之道,及論五帝三王之義,蘇門生蕭然曾不經聽。籍乃對之長嘯,清韻響亮,蘇門生逌爾而笑。籍既降,蘇門生亦嘯,若鸞鳳之音焉。至是,籍乃假蘇門先生之論以寄所懷。其歌曰:「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為雄。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隆。富貴俯仰間,貧賤何必終。」[42]又嘆曰:「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43]

藉口不論人過,而自然高邁,故為禮法之士何曾等深所讎疾。大將軍司馬文王常保持之,卒以壽終。

子渾字長成。世語曰:渾以間澹寡慾,知名京邑。為太子庶子。早卒。

晉書阮籍傳[编辑]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痴,惟族兄文業每歎服之,以為勝己,由是鹹共稱異。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昔子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篲;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今籍無鄒、蔔之道,而有其陋,猥見採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皋之陽,輸黍稷之餘稅。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於是鄉親共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複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裡。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複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高貴鄉公即位,封關內侯,徙散騎常侍。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恆遊府內,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鬥,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鬥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弔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時人歎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甯,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詩》。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為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為之貴。文多不錄。

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穀,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獨不見群蝨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自以為得繩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蝨處於褌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子渾,字長成,有父風。少慕通達,不飾小節。籍謂曰:「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複爾!」太康中,為太子庶子。

大人先生傳[编辑]

大人先生傳

詠懷詩八十二首[编辑]

詠懷詩五言 《文選李善注‧阮籍詠懷‧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廣雅曰:鑑,照也。)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廣雅曰:號,鳴也。)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文選李善注‧阮籍詠懷‧其二》

二妃遊江濱,消遙順風翔。交甫懷環珮,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列仙傳曰:江妃二女出遊江濱,交甫遇之。餘與韓詩內傳同,已見南都賦。王逸楚辭注曰:在衣曰懷。毛萇詩傳曰:婉孌,少好貌。子虛賦曰:扶輿猗靡。)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漢書,李延年歌曰:一顧傾人城。登徒子好色賦曰:臣東家之子,嘕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趙岐孟子章指曰:千載聞之,猶有感激。毛詩曰: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又曰: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又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鄭玄曰:人言其雨其雨,杲杲然日復出,猶我言伯且來,伯且來,則復不來也。伯且,君子字。)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沈約曰:婉孌則千載不忘,金石之交,一旦輕絕,未見好德如好色。善曰:漢書曰,楚王使武涉說韓信曰: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今為漢王所禽矣。)

評論[编辑]

沈德潛《古詩源》:阮公詠懷,反覆零亂,興寄無端,和愉哀怨,雜集於中,令讀者莫求歸趣,此其為阮公之詩也。必求時事以實之,則鑿矣。

陳伯君《阮籍集校注‧序》[40]

從顏延之、沈約直到李善諸人,都還採取謹慎的態度,祇說一個總的印象是「憂生之嗟」,並沒有按某首某句去扣合。到了後來,就有人配合著阮籍當時的政局去推測他的某首詩的含意。這本來是對的。……可是,這要十分慎重,如果勉強去迎合,就不免失之穿鑿附會。

首先做這種探索的,是唐朝繼李善之後注《文選》的「五臣」。他們在好些首《詠懷》詩的注裡都提到阮籍是在「刺司馬文王(司馬昭)」。他們認為阮籍是必然忠心於魏的,對「司馬昭之心」是必然恨得「牙養癢的」。他們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呢?沒有。阮籍曾經不肯應魏太尉蔣濟的辟命,又託病辭去魏顧命之臣大將軍曹爽的參軍而「屏於田裡」,可另一方面卻一連做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從事郎中,和司馬昭更是相處的最久,並且很相得。在司馬昭的座位上,別人都是畢恭畢敬,他卻可以不拘禮教。在垂死之年,離開司馬昭的大將軍府去做步兵校尉後,還是「恆遊府內,朝宴必與」(《晉書》本傳)。……怎麼可以設想阮籍在形跡上和司馬昭如此親密,心意又如此投合,而穀子裡卻是「心存魏闕」,左一首《詠懷》刺司馬文王,右一首《詠懷》刺司馬文王呢?從阮籍的論著所包含的思想以及各種史籍裡關於他的記載來看,看不出他會是這樣一個兩面人物。……

當然,阮籍並不是死心塌地地依附司馬氏,他記沒有向賈充、王經那班人攀龍附鳳以獵取富貴,也沒有向鄭衝、王祥那班人依違取容以保持祿位。他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因此,對於司馬父子的所作所為,斷然不能件件滿意。……他的《詠懷》詩裡如果有所謂「刺」,那是以他自己的是飛、善惡的標準來作衡量,決不是站在忠於曹家的立場而痛心於司馬氏的篡逆。

葉嘉瑩《阮籍詠懷詩講錄》 [14]:44

清朝陳沆所寫的《詩比興箋》把阮嗣宗的詠懷詩的意思都做了解釋,把詩裡邊說的是那個人或那件事都指了出來。我們讀阮嗣宗詠懷詩的時候,本來也並不一定要這樣拘狹的、這樣穿鑿的去探求,只要是感受到那一份我們認為美好的、可信賴的事物的轉變、消逝的感嘆、哀傷就是了。可是,前人既然是有這樣的說法,我們也不能不知道,而且在魏晉之交的時候,果然有這樣的人和事。那麼,阮嗣宗的這首詠懷詩也可能是為這人、這是而發的。

中國詩史:[41]

阮籍到底「憂思」些甚麼?我們縱觀他的八十多首詩,知到他所憂思的市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無常」。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其二。)
讒邪使交疏,浮雲令晝冥。(其三十。)

這是友誼的無常。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其三。)
朝生衢路旁,夕瘞橫術隅。(其五十九。)

這是身家生命的無常。

黃金百鎰盡,資用常苦多。(其五。)
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其六。)

這是富貴的無常。

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其十五。)
榮名非己寶,聲色焉足娛。(其四十一。)

這是名譽的無常。──總之,在我們詩人看來,什麼都是無常的。……這一點實在是《詠懷詩》的中心思想。

引用[编辑]

查詢網址

李白[编辑]

阮籍[编辑]
  • 阮籍為太守

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偶來拂衣去,誰測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雲知古城。掃地物莽然,秋來百草生。飛鳥還舊巢,遷人返躬耕。何慚宓子賤,不減陶淵明。吾知千載後,卻掩二賢名。《贈閭丘宿松》

途窮[编辑]
  • 歸來愴途窮

倚劍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蒼榛蔽層丘。瓊草隱深谷。鳳鳥鳴西海。欲集無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萬族。晉風日已頹。窮途方慟哭。( 以上六句一作翩翩眾鳥飛。翱翔在珍木。群花亦便娟。榮耀非一族。歸來愴途窮。日暮還慟哭。)《古風其五十四》

  • 途窮造階墀

黃鶴東南來,寄書寫心曲。倚鬆開其緘,憶我腸斷續。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蹇予未相知,茫茫綠雲垂。俄然素書及,解此長渴飢。策馬望山月,途窮造階墀。喜茲一會面,若睹瓊樹枝。憶君我遠來,我歡方速至。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我情既不淺,君意《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步兵[编辑]
  • 今古兩步兵

東平與南平。今古兩步兵。素心愛美酒。不是顧專城。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出戶笑相迎。《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 更與步兵鄰

龍虎謝鞭策,鹓鸞不司晨。君看海上鶴,何似籠中鶉。獨用天地心,浮雲乃吾身。雖將簪組狎,若與煙霞親。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一官即夢寐,脫屣歸西秦。竇公敞華筵,墨客盡來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陽春。征馬百度嘶,游車動行塵。躊躇未忍去,戀此四座人。餞離駐高駕,惜別空慇勤。何時竹林下,更與《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阮公[编辑]
  • 卻憶蓬池阮公詠

我浮黃雲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梁園吟》

杜甫[编辑]

途窮[编辑]
  • 途窮反遭俗眼白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熏殿。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褒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 疏放憶途窮

有客傳河尹,逢人問孔融。青囊仍隱逸,章甫尚西東。鼎石分門戶,詞場繼國風。尊榮瞻地絕,疏放憶途窮。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江湖漂短褐,霜雪滿飛蓬。牢落乾坤大,周流道術空。謬慚知薊子,真怯笑揚雄。盤錯神明懼,謳歌德義豐。屍鄉餘土室,誰話祝雞翁?《奉寄河南韋尹丈人》

  • 君見途窮哭

諫官非不達,詩義早知名。破的由來事,先鋒孰敢爭!思飄雲物動,律中鬼神驚。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築居仙縹緲,旅食歲崢嶸。使者求顏闔,諸公厭祢衡。將期一諾重,歘使寸心傾。君見途窮哭,宣憂阮步兵。《敬贈鄭諫議十韻》

  • 途窮乃叫閽

昭代將垂白,途窮乃叫閽。氣沖星象表,詞感帝王尊。天老書題目,春官驗討論。倚風遺鶂路,隨水到龍門。竟與蛟螭雜,空聞燕雀喧。青冥猶契闊,陵厲不飛翻。儒術誠難起,家聲庶已存。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欲整還鄉旆,長懷禁掖垣。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

  • 途窮見交態

鄙夫行衰謝,抱病昏妄集。常時往還人,記一不識十。程侯晚相遇,與語才傑立。熏然耳目開,頗覺聰明入。千載得鮑叔,末契有所及。意鐘老柏青,義動修蛇蟄。若人可數見,慰我垂白泣。告別無淹晷,百憂復相襲。內愧突不黔,庶羞以賙給。素絲挈長魚,碧酒隨玉粒。途窮見交態,世梗悲路澀。東風吹春冰,泱莽《送率府程錄還鄉》

  • 途窮仗友生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捲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客夜》

  • 不擬哭途窮

絕域長夏晚,茲樓清宴同。朝廷燒棧北,鼓角滿天東。屢食將軍第,仍騎御史驄。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飲中。野雲低渡水,簷雨細隨風。出號江城黑,題詩蠟炬紅。此身醒復醉,不擬哭途窮。《陪章留後侍御宴南樓(得風字)》

  • 剪拂念途窮

白水魚竿客,清秋鶴髮翁。胡為來幕下,只合在舟中。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老妻憂坐痺,幼女問頭風。平地專欹倒,分曹失異同。禮甘衰力就,義忝上官通。疇昔論詩早,光輝仗鉞雄。寬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窮。露裛思藤架,煙霏想桂叢。信然龜觸網,直作鳥窺籠。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東。竹皮寒舊翠,椒實《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 青眼只途窮

江城秋日落,山鬼閉門中。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赤眉猶世亂,青眼只途窮。傳語桃源客,人今出處同。《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澧朗》

  • 途窮那免哭

水闊蒼梧野,天高白帝秋。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大府才能會,諸公德業優。北歸沖雨雪,誰憫敝貂裘。《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幕府親友》

阮籍[编辑]
  • 至今阮籍等

朝光入甕牖,屍寢驚敝裘。起行視天宇,春氣漸和柔。興來不暇懶,今晨梳我頭。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杖藜復恣意,免值公與侯。晚定崔李交,會心真罕儔。每過得酒傾,二宅可淹留。喜結仁裡歡,況因令節求。李生園欲荒,舊竹頗修修。引客看掃除,隨時成獻酬。崔侯初筵色,已畏空尊愁。未知天下士,至性《晦日尋崔戢李封》

  • 阮籍行多興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秦州山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家。馬驕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秦州雜詩二十首》

  • 阮籍焉知禮法疏

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奉引濫騎沙苑馬,幽棲真釣錦江魚。謝安不倦登臨費,阮籍焉知禮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無徑欲教鋤。《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 茫然阮籍途

將老憂貧窶,筋力豈能及。征途乃侵星,得使諸病入。鄙人寡道氣,在困無獨立。俶裝逐徒旅,達曙凌險澀。寒日出霧遲,清江轉山急。僕夫行不進,駑馬若維縶。汀洲稍疏散,風景開怏悒。空慰所尚懷,終非曩游集。衰顏偶一破,勝事難屢挹。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 途中非阮籍

絕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飄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雄劍鳴開匣,群書滿系船。亂離心不展,衰謝日蕭然。筋力妻孥問,菁華歲月遷。登臨多物色,陶冶賴詩篇。峽束滄江起,岩排石樹圓。拂雲霾楚氣,朝海蹴吳天。煮井為鹽速,燒畬度地偏。有時驚疊嶂,何處覓平川。鸂鶒雙雙舞,獼猿壘壘懸。碧蘿長似帶,錦石《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 窮途阮籍幾時醒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風浪雨冥冥。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甘猶自青。多病馬卿無日起,窮途阮籍幾時醒。未聞細柳散金甲,腸斷秦川流濁涇。《即事(一作天畔)》

步兵[编辑]
  • 宣憂阮步兵

諫官非不達,詩義早知名。破的由來事,先鋒孰敢爭!思飄雲物動,律中鬼神驚。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築居仙縹緲,旅食歲崢嶸。使者求顏闔,諸公厭祢衡。將期一諾重,歘使寸心傾。君見途窮哭,宣憂阮步兵。《敬贈鄭諫議十韻》

  • 蒼茫步兵哭

昔承推獎分,愧匪挺生材。遲暮宮臣忝,艱危袞職陪。揚鑣隨日馭,折檻出雲台。罪戾寬猶活,干戈塞未開。星霜玄鳥變,身世白駒催。伏枕因超忽,扁舟任往來。九鑽巴噀火,三蟄楚祠雷。望帝傳應實,昭王問不回。蛟螭深作橫,豺虎亂雄猜。素業行已矣,浮名安在哉。琴烏曲怨憤,庭鶴舞摧頹。秋雨漫湘水,陰風《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白居易[编辑]

途窮[编辑]
  • 途窮任憔悴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44]:876:途窮任憔悴,道在肯徬徨。

  • 途窮平路險

《和春深二十首‧其二》[44]:1828:何處春深好,春深貧賤家。荒涼三徑草,冷落四鄰花。奴困歸傭力,妻愁出賃車。途窮平路險,舉足劇褒斜。

阮籍[编辑]
  • 阮籍哭路岐

《寄唐生》[44]:43 賈誼哭時事,阮籍哭路岐。唐生今亦哭,異代同其悲。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饑。不悲口無食,不悲身無衣。所悲忠與義,悲甚則哭之。太尉擊賊日(段太尉以笏擊朱泚),尚書叱盜時(顏尚書叱李希烈)。大夫死凶寇(陸大夫為亂兵所害),諫議謫蠻夷(陽諫議左遷道州)。每見如此事,聲發涕輒隨。往往聞其風,俗士猶或非。憐君頭半白,其志竟不衰。我亦君之徒,鬱鬱何所為。不能發聲哭,轉作樂府詩。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功高虞人箴,痛甚騷人辭。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未得天子知,甘受時人嗤。藥良氣味苦,琴澹音聲稀。不懼權豪怒,亦任親朋譏。人竟無奈何,呼作狂男兒。每逢群盜息,或遇雲霧披。但自高聲歌,庶幾天聽卑。歌哭雖異名,所感則同歸。寄君三十章,與君為哭詞。

  • 阮籍謀身拙

《秋齋》[44]:1717 晨起秋齋冷,蕭條稱病容。清風兩窗竹,白露一庭松。阮籍謀身拙,嵇康向事慵。生涯別有處,浩氣在心胸。

步兵[编辑]
  • 中散步兵終不貴

《詩酒琴人,例多薄命,予酷好三事,雅當此科,而所得已多,為幸斯甚,偶成狂詠,聊寫愧懷》[44]:2178: 愛琴愛酒愛詩客,多賤多窮多苦辛。中散步兵終不貴,孟郊張籍過於貧。一之已嘆關於命,三者何堪並在身。只合飄零隨草木,誰教淩厲出風塵。榮名厚祿二千石,樂飲閒遊三十春。何得無厭時咄咄,猶言薄命不如人。

蘇軾[编辑]

東坡集 東坡集

途窮[编辑]
  • 也擬哭塗窮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寒食雨‧其二》東坡前集卷十二145

蘇軾寒食帖。末二句「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用阮籍哭途窮的典故。
  • 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雲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覺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句》《東坡後集‧卷六》486:四州環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眇觀大瀛海,坐詠談天翁。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安知非群仙,鈞天宴未終。喜我歸有期,舉酒屬青童。急雨豈無意,催詩走群龍。夢雲忽變色,笑電亦改容。應怪東坡老,顏衰語徒工。久矣此妙聲,不聞蓬萊宮。

阮籍[编辑]
  • 明朝阮籍過阿戎

《夜過舒堯文戲作》東坡前集-卷十114: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雲母。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鼓。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郎君欲出先自讚,坐客歛衽誰敢侮。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

  • 蔣濟謂能來阮籍

《重寄一首》《東坡前集‧卷十一》128:凜然高節照時人,不信微官解浼君。蔣濟謂能來阮籍,薛宣直欲吏朱雲。好詩衝口誰能擇,俗子疑人未遣聞。乞取千篇看俊逸,不將輕比鮑參軍。

  • 景山沉迷阮籍傲

《謝蘇自之惠酒》東坡續集卷一11:高士例須憐麴糱,此語常聞退之說。我今有說殆不然,麴糱未必高士憐。醉者墜車莊生言,全酒未若全於天。達人本是不虧缺,何暇更求全處全。景山沉迷阮籍傲,畢卓盜竊劉伶顛。貪狂嗜怪無足取,世俗喜異矜其賢。杜陵詩客尤可笑,羅列八子參群仙。流涎露頂置不說,為問底處能逃禪。我今不飲非不飲,心月皎皎常孤圓。有時客至亦為酌,琴雖未去聊忘絃。吾宗先生有深意,百里雙罌遠將寄。且言不飲固亦高,舉世皆同吾獨異。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決須飲此勿復辭,何用區區較醒醉。

  • 頹然笑阮籍

《和陶飲酒二十首》續集卷三80:民勞吏無德,歲美天有道。暑雨避麥秋,溫風送蠶老。三咽初有聞,一溉未濡槁。詔書寬積欠,父老顏色好。再拜賀吾君,獲此不貪寶。頹然笑阮籍,醉幾書謝表。

步兵[编辑]
  • 千古風流阮步兵

《定風波》[45]:千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紅粉尊前深懊惱。休道。怎生留得許多情。記得明年花絮亂。須看。泛西湖是斷腸聲。

  • 步兵飲酒中散琴

《張安道樂全堂》前集卷七76:列子御風殊不惡,猶被莊生譏數數。步兵飲酒中散琴,於此得全非至樂。樂全居士全於天,維摩丈室空翛然。平生痛飲今不飲,無琴不獨琴無弦。我公天與英雄表,龍章鳳姿照魚鳥。但令端委坐廟堂,北狄西戎談笑了。如今老去苦思歸,小字親書寄我詩。試問樂全全底事,無全何處更相虧。

參考資料: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44]

註釋[编辑]

  1. ^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39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2. ^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39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3. ^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52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4. ^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52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5. ^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64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6. ^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164頁;收錄於《傅孟真先生集》第三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1952年。
  7. ^ 7.0 7.1 7.2 7.3 找不到
  8. ^ 8.0 8.1 8.2 8.3 8.4 8.5 三國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9. ^ 曹丕典論論文》。
  10. ^ 晉書》阮籍傳:「籍本有濟世志……」
  11. ^ 楊慎說:「阮籍登廣武而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豈謂沛公為豎子乎?傷時無劉項也。豎子指晉魏間人耳。」(《升庵詩話》卷一三「豎子」條,《歷代詩話續編》,頁899)
  12. ^ 《世說•任誕》第九:「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劉注引鄧粲《晉紀》曰:「籍母將死,留人圍棋如故,對者求止,籍不肯,留與決睹。既而飲酒三斗,舉聲一號,嘔血數升,廢頓久之。」
  13. ^ 三國志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相同記載亦見《晉書阮籍傳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葉嘉瑩《阮籍詠懷詩講錄》,臺北,桂冠圖書,2000年初版,ISBN:9577302203。
  15. ^ 15.0 15.1 15.2 林家驪註譯《新譯阮籍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ISBN:9571433349。
  16. ^ 列仙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僕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彩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彩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
  17. ^ 「傾城」用漢武帝李夫人的典故。《漢書‧外戚傳第六十七》:「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18. ^ 「迷下蔡」用《登徒子好色賦》的典故:「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19. ^ 「諼草」舊日傳說是能使人忘卻憂愁的草;「膏沐為誰施」,「膏沐」是古代化妝品;「其雨怨朝陽」,「其」是「期望」的意思,只期盼下雨,卻艷陽高照。這幾句用《詩經衞風‧伯兮》的典故:「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20. ^ 任誕
  21. ^ 德行
  22. ^ 簡傲
  23. ^ 任誕
  24. ^ 《世說新語‧簡傲》劉孝標註《晉百官名》曰:「嵇喜字公穆,歷揚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喪,往弔之。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喜往,籍不哭,見其白眼,喜不懌而退。康聞之,乃齎酒挾琴而造之,遂相與善。」
  25. ^ 25.0 25.1 晉書阮籍傳》。
  26. ^ 任誕
  27. ^ 任誕
  28. ^ 任誕
  29. ^ 任誕
  30. ^ 文學
  31. ^ 棲逸
  32. ^ 任誕
  33. ^ 簡傲
  34. ^ 排調
  35. ^ 文選‧阮嗣宗詠懷詩十七首》。
  36. ^ 劉義慶編《世說新語》。
  37. ^ 劉正浩、邱燮友、陳滿銘、許錟輝、黃俊郎註譯,《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初版,1999年再版,ISBN:9571421863。
  38. ^ 余秋雨《山居筆記》,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初版,2000年41印,ISBN:9576391830。
  39. ^ 沈德潛《古詩源》。
  40. ^ 40.0 40.1 陳伯君《阮籍集校注‧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初版,2004年重印。ISBN: 7101001939。
  41. ^ 41.0 41.1 馮沅君、陸侃如《中國詩史》。
  42. ^ 節錄自《大人先生傳》。見:林家驪註譯《新譯阮籍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ISBN:9571433349。194頁。
  43. ^ 節錄自《大人先生傳》。見:林家驪註譯《新譯阮籍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初版,ISBN:9571433349。196頁。
  44. ^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朱金城箋注,《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8年初版,2008年三刷。ISBN:9787532502806。
  45. ^ 龍沐勳《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出版。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