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Kahdahki/奥拉弗·埃利亚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拉弗·埃利亚松
奥拉弗·埃利亚松,摄于2015年
出生奥拉弗·埃利亚松
生于1967年
丹麦,哥本哈根
国籍丹麦裔冰岛籍
知名于装置艺术
Olafur Eliasson
Ólafur Elíasson in 2015.
出生Ólafur Elíasson
1967年(56—57歲)
Copenhagen, Denmark
国籍Danish–Icelandic
知名于Installation art

奥拉弗·埃利亚松( 冰島語Ólafur Elíasson ;出生于1967年)是丹麦裔冰岛籍艺术家,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闻名。其作品善用光、水等元素或调节空气温度以增强观赏体验。 1995年,他在柏林创建了奥拉弗·埃利亚松工作室 ,该实验室专注于进行空间研究。 奥拉弗于2003年代表丹麦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 ,同年晚些时候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的涡轮大厅中展出了《天气》装置 。

奥拉弗参建了许多公共空间装置,如1998年至2001年间在多个城市展出的干预艺术项目——《绿河》;2007年建于伦敦蛇形画廊的、由挪威建筑师Kjetil Trædal Thorsen设计的临时展馆;以及由公共艺术基金会于2008年委托创作 的《纽约瀑布》 。 他还为突破奖设计了奖杯。 与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该奖杯探索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共同点。 它状为柱体环形 ,使人联想到黑洞、星系、贝壳甚至DNA线圈的形态。 [1]

奥拉弗于2009年至2014年间任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并从2014年起,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的大学(Alle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in Addis Ababa)担任兼职教授至今。 他的工作室位于柏林。 [2] [3]

部分作品与项目[编辑]

《飞舞的风扇》[编辑]

这件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摆动的电风扇是奥拉弗的早期作品。 飞舞的风扇(1997)绕其轴线前后、左右飘荡。 [4] 多重风扇射灯移动装置 (2002-2007年)是一套旋转的、电动移动装置,由一件探照灯和四个风扇组建而成,搅动展厅内的空气并扫射展厅。 [5]

《天气》[编辑]

展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天气》

《天气》于2003年展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作为有名的联合利华(Unilever)赞助系列展品被安装在涡轮大厅内,占据了整个大厅的公共空间。

奥拉弗使用加湿器加工糖和水的混合物,释放细雾于空气中。一个半圆盘(与顶镜反射出的另一半圆组成圆形) [6] ,该半圆盘由数百个发出黄光的单色灯组成。 大厅的天花板由一面巨大的镜子覆盖 ,游客仰望时会观察到映在镜中的自己,在象征太阳的巨大橙光灯下,他们在镜中只似微小黑影。 [7] 许多游客仰卧在地板上,对着镜子挥舞手脚,与该装置互动。 艺术评论家布莱恩·奥多尔蒂 ( Brian O'Doherty )将该现象描述为:“观赏者陶醉于欣赏空中的自己的影像中”。 据报道,该作品展出六个月,接待了2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许多游客都是重游者。 [8] 奥多尔蒂在2003年接受《 弗里兹》杂志采访时对该作品表示赞扬,他说“我第一次看到如此昏暗压抑的、好似巨人棺椁般的空间能如此有效的引起观者的互动”。 [9]

其它灯光装置[编辑]

奥拉弗一直致力于在展览空间中进行各种更改空气密度的实验。 其作品《单色房间》(1998)是一个用黄色单频管照亮的走廊,该装置艺术参与者会感到感知其他光线的能力收到影响。 另一个装置——《360度全色系房间》(2002年)则是建于圆柱形房间内的装置艺术品,观者会失去空间感和视角感,体验到被强光笼罩的感觉。 [10] 后来受方舟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建造的装置《 与你同行的盲人旅客》(Your blind passenger) (2010年)是一条90米长的隧道。 进入隧道的游客被浓雾包围。 通道内可见度仅为1.5米,通行者必须使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来感受周围环境。 [11] 《感觉即事实》则是奥拉弗第一次与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合作展出的作品,这也是他在中国的首次展览。奥拉富尔将浓重的人造雾注入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走廊。 天花板上安装了几百支彩色荧光灯,制造出红、绿、蓝的色彩区块。

《绿河》[编辑]

1998年, 奥拉富尔 (Olafur)发现, 尿素是一种易于使用的无毒粉末,用于追踪管道系统中的泄漏,它可以使整个河流染上令人发指的荧光绿色。 在1998年柏林双年展期间,奥拉维尔在施普雷河进行了一次试运行,从博物馆岛附近的一座桥上洒下了少量的粉末。 他开始在挪威的莫斯 (1998年),不来梅(1998年),洛杉矶(1999年),斯德哥尔摩(2000年)和东京(2001年)的河流中引入对环境安全的染料-始终没有事先警告。 [12] [[Category:沃爾夫藝術獎得主]] [[Category:在世人物]] [[Category:1967年出生]] [[Category:柏林艺术学院成员]]

  1. ^ Breakthrough Prize: Trophy. Breakthrough Prize. [2018-11-12]. 
  2. ^ Cooke, Rachel. Olafur Eliasson: ‘I brought a frozen chicken into art school’. The Guardian. 2019-08-19 [2019-10-21].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3. ^ Olafur Eliasson will create 'pan-European' work of art for Germany's EU presidency next year. www.theartnewspaper.com. [2019-10-21]. 
  4. ^ Lauren Weinberg (11 May 2009), Olafur Eliasson Time Out Chicago.
  5. ^ Olafur Eliasson: Quadrible light ventilator mobile (2002–07)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2. 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
  6. ^ http://telegraph.co.uk/culture/art/3606332/A-terrifying-beauty.html
  7. ^ Holzwarth, Hans W. 100 Contemporary Artists A-Z Taschen's 25th anniversary special. Köln: Taschen. 2009: 156. ISBN 978-3-8365-1490-3. 
  8. ^ Cynthia Zarin (13 November 2006), Seeing Things. The art of Olafur Eliasson New Yorker.
  9. ^ "Public Spectacle: Mark Godfrey and Rosie Bennett talk to Brian O'Doherty," Frieze, issue 80, Jan./Feb. 2004, p. 56.
  10. ^ Ólafur Eliasson: Colour memory and other informal shadows, January 24 – May 2, 2004 Astrup Fearnley Museum of Modern Art.
  11. ^ Olafur Eliasson – Din blinde passager at ARKE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1-07-12. Arken Museum of Modern Art.
  12. ^ Dorothy Spears (September 2, 2007), Thinking Glacially, Acting Artfully New York Times.